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监理服务手持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849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59
本申请涉及BIM模型手持终端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监理服务手持终端,其包括下支架和支撑板,所述下支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下支架的一侧转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旋转轴和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固定组件。本申请便于调节下支架的倾斜角度的效果。调节下支架的倾斜角度的效果。调节下支架的倾斜角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监理服务手持终端


[0001]本申请涉及BIM模型手持终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监理服务手持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BIM为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从BIM设计过程的资源、行为、交付三个基本维度,给出设计企业的实施标准的具体方法和实践内容。BIM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而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在商业展示和交谈业务时,设计方会使用较便捷的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向合作方大体介绍设计的风格,便于促进合作。
[000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CN210520296U基于BIM模型造价手持终端设备也可称之为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监理服务手持终端,包括下支架,上支架,连接块,楔形挡板;所述下支架的后表面两侧铰接有两处支脚,且下支架的下方两角处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上支架的上方两夹角处同样固定连接有两处缓冲块;所述楔形挡板固定连接于上支架的背面;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下支架的背面,且锁紧块铰接于连接块上;所述下支架上固定连接有限位钩。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下支架上铰接有支脚,当使用者用支脚支撑下支架时,支脚与下支架之间的角度是固定不变的,从而使下支架的倾斜角度无法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调节下支架的倾斜角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监理服务手持终端。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监理服务手持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监理服务手持终端,包括下支架和支撑板,所述下支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下支架的一侧转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旋转轴和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固定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握住支撑板来转动旋转轴,从而调节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角度,进而调节下支架的倾斜角度,然后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将旋转轴和第一支撑杆进行固定,从而将支撑板和下支架进行固定。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均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与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所述滑移槽内均滑移设置有齿条,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开设有滑移槽的一侧均转动设置有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齿轮的中心,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齿条和所述第一支撑杆。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握住支撑板来转动旋转轴,旋转轴驱动齿轮旋转,齿轮驱动齿条在滑移槽内滑移,从而调节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杆的倾斜角度,进而调节下支架的倾斜角度,然后通过该第一固定组件将齿条和第一支撑杆进行固定,从而将支撑板和下支架进行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U形块和定位杆、所述U形块包括导向部和两个连接部,所述导向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导向部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包括条形部和齿部,所述条形部与所述滑移槽滑移配合,所述定位杆依次穿过所述导向部、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定位杆靠近所述齿条的一端插设于相邻两个齿部之间。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移定位杆,以使定位杆位于相邻两个齿部之间定位杆对齿部有定位作用,阻挡齿部沿滑移槽的长度方向滑移,从而阻挡齿条沿滑移槽的长度方向滑移,对齿条有固定作用,从而对支撑板有固定作用。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上固定设置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位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块可以限制定位杆的滑移行程,避免因滑移杆的滑移距离过大与U形块相互脱离。
[0015]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防脱块的侧壁,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导向部的侧壁。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的弹力驱动防脱块朝向齿条的方向滑移,从而驱动定位杆朝向齿条的方向滑移,以使定位杆插设于两个齿部之间,同时限制定位杆从两个齿部之间脱离,增加了定位杆固定齿条的牢固性。
[0017]优选的,所述定位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拉块。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动拉块来拉动定位杆,从而解除定位杆对齿条的固定作用,相比于直接拉动定位杆来说,具有省力作用。
[0019]优选的,所述滑移槽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导向杆,所述条形部的侧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槽滑移配合。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一方面可以使条形部沿滑移槽的长度方向稳定的滑移,从而使齿条沿滑移槽的长度方向稳定的滑移;另一方面导向杆靠近滑移槽槽底的侧壁抵接于导向槽的侧壁,导向杆可以限制齿条从滑移槽内脱离。
[0021]优选的,所述滑移槽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限制了齿条的滑移距离,避免因齿条的滑移距离过大而从滑移槽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滑移至滑移槽外。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使用者握住支撑板来转动旋转轴,从而调节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角度,进而调节下支架的倾斜角度,然后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将旋转轴和第一支撑杆进行固定,从
而将支撑板和下支架进行固定;
[0025]2.通过滑移定位杆,以使定位杆位于相邻两个齿部之间定位杆对齿部有定位作用,阻挡齿部沿滑移槽的长度方向滑移,从而阻挡齿条沿滑移槽的长度方向滑移,对齿条有固定作用,从而对支撑板有固定作用;
[0026]3.第一弹簧的弹力驱动防脱块朝向齿条的方向滑移,从而驱动定位杆朝向齿条的方向滑移,以使定位杆插设于两个齿部之间,同时限制定位杆从两个齿部之间脱离,增加了定位杆固定齿条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监理服务手持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下支架;101、第一支撑杆;1011、滑移槽;1012、导向杆;102、第一连接杆;103、第一固定杆;2、支撑板;3、齿条;301、条形部;3011、导向槽;302、齿部;4、限位块;5、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监理服务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架(1)和支撑板(2),所述下支架(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101)和第一连接杆(102),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0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02)的两端固定连接,下支架(1)的一侧转动设置有旋转轴(6),所述支撑板(2)固定于所述旋转轴(6)上,所述第一支撑杆(10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旋转轴(6)和所述第一支撑杆(101)的第一固定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监理服务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01)的一侧均开设有滑移槽(1011),所述滑移槽(10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01)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所述滑移槽(1011)内均滑移设置有齿条(3),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01)开设有滑移槽(1011)的一侧均转动设置有与所述齿条(3)相互啮合的齿轮(5),所述旋转轴(6)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齿轮(5)的中心,所述旋转轴(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齿条(3)和所述第一支撑杆(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可视化监理服务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U形块(7)和定位杆(8)、所述U形块(7)包括导向部(701)和两个连接部(702),所述导向部(70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702)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702)远离所述导向部(701)的一端均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耀忠陈根辉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筑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