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干扰的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846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干扰的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通过将AB相电压测量模块、BC相电压测量模块、A相电流测量模块、C相电流测量模块各自对应的模块输出端接地,并将与A相电流测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一杂散电容、C相电流测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二杂散电容、AB相电压测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三杂散电容、BC相电压测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的第四杂散电容、以及与C相电压线连接的第五杂散电容和与A相电压线连接的第六杂散电容接地,以使流过杂散电容的电流流入大地,提高对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的电能计量准确性。高对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的电能计量准确性。高对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的电能计量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干扰的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干扰的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网指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通过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在我国绝大多数的配电网为6kV-35kV电压等级的配电网,为保证配电网的安全和电能计量的准确性,需首先保证配电网中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作为电能计量装置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进行误差特性检测。目前,通过对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提供单相电流或者单相电压,以完成对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的误差特性检测,但该方法不能准确检测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的误差。2019年颁布的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检定规程(JJG1165-2019)要求采用模拟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的实际运行工况及三相法对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进行误差特性检测,在使用三相法检测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时,由于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中存在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场影响,使得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的误差较大,不满足误差要求,影响三相两元件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的影响,在使用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检定规程规定的三相法对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进行检测时,出现误差较大,不满足误差要求的情况,因此,提供一种防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干扰的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以减小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的误差,提高三相两元件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能计量的准确性。<br/>[0004]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防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干扰的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包括AB相电压测量模块、BC相电压测量模块、A相电流测量模块、C相电流测量模块、第一杂散电容、第二杂散电容、第三杂散电容、第四杂散电容、第五杂散电容、第六杂散电容、第一阻抗、第二阻抗、第三阻抗和第四阻抗;
[0006]所述AB相电压测量模块的模块输出端接地,所述AB相电压测量模块的一次侧A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杂散电容的一端和A相电压线连接,所述第三杂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A相电压线上还连接有第六杂散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杂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AB相电压测量模块的一次侧B相输入端与 B相电压线连接;所述A相电压线还与所述A相电流测量模块的一次侧A相输入端连接,所述A相电流测量模块的一次侧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杂散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杂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A相电流测量模块的模块输出端接地;
[0007]所述BC相电压测量模块的模块输出端接地,所述BC相电压测量模块的一次侧B相
输入端与所述B相电压线连接,所述BC相电压测量模块的一次侧C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杂散电容的一端和C相电压线连接,所述C相电压线还连接有第五杂散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杂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相电压线还与所述C相电流测量模块的一次侧输入端连接,所述C相电流测量模块的一次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杂散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杂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相电流测量模块的模块输出端接地。
[0008]进一步地,所述AB相电压测量模块包括AB相电压互感器和第三阻抗;
[0009]所述AB相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阻抗的一端连接,所述AB 相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阻抗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所述AB相电压测量模块的模块输出端;
[0010]所述AB相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A相输入端作为所述AB相电压测量模块的一次侧A相输入端;
[0011]所述AB相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B相输入端作为所述AB相电压测量模块的一次侧B相输入端。
[0012]进一步地,所述BC相电压测量模块包括BC相电压互感器和第四阻抗;
[0013]所述BC相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第一端与所述第四阻抗的一端连接,所述BC 相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第二端与所述第四阻抗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所述BC相电压测量模块的模块输出端;
[0014]所述BC相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B相输入端作为所述BC相电压测量模块的一次侧B相输入端;
[0015]所述BC相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C相输入端作为所述BC相电压测量模块的一次侧C相输入端。
[0016]进一步地,所述A相电流测量模块包括A相电流互感器和第一阻抗;
[0017]所述A相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A相输入端作为所述A相电流测量模块的一次侧A相输入端;
[0018]所述A相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输出端作为所述A相电流测量模块的一次侧输出端;
[0019]所述A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阻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阻抗的另一端与所述A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第二端连接,并作为所述A相电流测量模块的模块输出端。
[0020]进一步地,所述C相电流测量模块包括C相电流互感器和第二阻抗;
[0021]所述C相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C相输入端作为所述C相电流测量模块的一次侧C相输入端;
[0022]所述C相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输出端作为所述C相电流测量模块的一次侧输出端;
[0023]所述C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阻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阻抗的另一端与所述C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第二端连接,并作为所述C相电流测量模块的模块输出端。
[002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5]通过将防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干扰的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中的AB相电压测量模块、BC相电压测量模块、A相电流测量模块、C相电流测量模块,以及所有杂散电容接地,以使流过杂散电容的电流流入大地,消除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的影响,减小三相两元件组合
互感器的误差,从而提高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的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技术防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干扰的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9]实施例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防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干扰的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包括AB相电压测量模块、BC相电压测量模块、A相电流测量模块、 C相电流测量模块、第一杂散电容C1、第二杂散电容C2、第三杂散电容C3、第四杂散电容C4、第五杂散电容C5、第六杂散电容C6、第一阻抗Z1、第二阻抗 Z2、第三阻抗Z3和第四阻抗Z4。
[0031]其中,第一阻抗Z1和第二阻抗Z2指两个电流表的阻抗。第三阻抗Z3和第四阻抗Z4指两个电压表的阻抗。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干扰的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AB相电压测量模块、BC相电压测量模块、A相电流测量模块、C相电流测量模块、第一杂散电容、第二杂散电容、第三杂散电容、第四杂散电容、第五杂散电容、第六杂散电容、第一阻抗、第二阻抗、第三阻抗和第四阻抗;所述AB相电压测量模块的模块输出端接地,所述AB相电压测量模块的一次侧A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杂散电容的一端和A相电压线连接,所述第三杂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A相电压线上还连接有第六杂散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杂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AB相电压测量模块的一次侧B相输入端与B相电压线连接;所述A相电压线还与所述A相电流测量模块的一次侧A相输入端连接,所述A相电流测量模块的一次侧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杂散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杂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A相电流测量模块的模块输出端接地;所述BC相电压测量模块的模块输出端接地,所述BC相电压测量模块的一次侧B相输入端与所述B相电压线连接,所述BC相电压测量模块的一次侧C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杂散电容的一端和C相电压线连接,所述C相电压线还连接有第五杂散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杂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相电压线还与所述C相电流测量模块的一次侧输入端连接,所述C相电流测量模块的一次测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杂散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杂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相电流测量模块的模块输出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泄漏电流及相间电磁干扰的三相两元件组合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B相电压测量模块包括AB相电压互感器和第三阻抗;所述AB相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阻抗的一端连接,所述AB相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阻抗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所述AB相电压测量模块的模块输出端;所述AB相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严平艾兵何娜张福州张杰夫曾兰刘苏捷李金嵩叶子阳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