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断线的光缆分纤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836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缆连接领域,公开了一种不易断线的光缆分纤箱,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下盒体和上盒体,所述下盒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光纤的入线组件和用于固定尾纤的出线组件,所述入线组件包括入线管和套设在所述入线管外的塑料螺母,所述入线管与所述下盒体连通,所述入线管与所述塑料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入线管上均布多个缺口,所述缺口为所述入线管提供形变空间,所述塑料螺母越远离所述下盒体,所述塑料螺母的内螺纹直径越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塑料螺母和可形变的入线管,可以对于光纤一次固定,通过盖板和底座可以给与光纤第二次固定,通过固定螺母和开口螺栓给与光纤第三次固定,通过多次固定可以有效地防止光纤因为固定不牢固而脱离下盒体。固定不牢固而脱离下盒体。固定不牢固而脱离下盒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易断线的光缆分纤箱


[0001]本技术涉及光缆连接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不易断线的光缆分纤箱。

技术介绍

[0002]光纤终端盒是一条光缆的终接头,他的一头是光缆,另一头是尾纤,相当于是把一条光缆拆分成单条光纤的设备,安装在墙上的用户光缆终端盒,它的功能是提供光纤与光纤的熔接、光纤与尾纤的熔接以及光连接器的交接;
[0003]光纤终端盒中下盒体和上盒体之间铰接,上盒体和下盒体之间设置有卡扣,通过卡口将上盒体和下盒体初步固定,上盒体和下盒体上均设置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04]现有终端盒中光纤入口,往往只用单一方法对光纤进行固定,容易造成光缆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断线的光缆分纤箱,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易断线的光缆分纤箱,包括下盒体和上盒体,所述下盒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光纤的入线组件和用于固定尾纤的出线组件,所述入线组件包括入线管和套设在所述入线管外的塑料螺母,所述入线管与所述下盒体连通,所述入线管与所述塑料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入线管上均布多个缺口,所述缺口为所述入线管提供形变空间,所述塑料螺母越远离所述下盒体,所述塑料螺母的内螺纹直径越小,当所述塑料螺母的螺孔为所述入线管提供挤压力时,所述入线管形变为设置在所述入线管内的光纤提供挤压力以使光纤固定;
[0007]所述下盒体的盒底还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固定设于所述下盒体的盒底,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可拆卸固定连接,当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时,光纤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底座之间,且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对光纤提供挤压力以使光纤固定。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入线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下盒体盒底的开口螺栓,所述开口螺栓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下盒体的盒口朝向相同,所述开口螺栓的开口用于夹持光纤,所述开口螺栓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光纤位于所述下盒体盒底与所述固定螺母之间,且所述下盒体盒底与所述固定螺母对光纤提供挤压力以使光纤固定。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入线管中均设置有堵头,当所述入线管不需要进入光纤时,所述堵头将所述入线管塞紧。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线组件包括若干个出线管,所述出线管中均设置有橡胶卡头,所述橡胶卡头上设置有长度与所述橡胶卡头相同的开口,所述橡胶卡头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橡胶卡头,所述橡胶卡头的开口口径小于尾纤的直径,当尾纤卡入所述橡胶卡头开口时,所述橡胶卡头给予尾纤夹紧力。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盒体中设置有理线盘,所述理线盘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围栏,所述围栏铰接在下盒体内侧壁上,所述围栏外侧面的若干卡块,所述下盒体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数量相同的支撑支座,所述支撑支座上均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槽口小于所述凹槽的槽宽,所述支撑支座朝向所述理线盘的侧面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支撑所述围栏。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理线盘还包括第一绕线板和第二绕线板,所述第一绕线板设置在所述理线盘的顶面,所述第二绕线板设置与所述理线盘底面,所述理线盘的底面还设置有理线器,所述理线器用于将尾纤固定,所述理线盘的顶面设置有接线器,所述接线器用于将光纤与尾纤相连接,所述理线盘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上下贯穿所述理线盘。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支座的材质为塑料。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盒体内的底壁上设置有若干缠绕器,所述缠绕器用于所述下盒体中将过长的光纤固定。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塑料螺母和可形变的入线管,可以对于光纤一次固定,通过盖板和底座可以给与光纤第二次固定,通过固定螺母和开口螺栓给与光纤第三次固定,通过多次固定可以有效地防止光纤因为固定不牢固而脱离下盒体。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图1中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下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理线盘的仰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理线盘的俯视图;
[0021]图6是本技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附图标记:1、上盒体;2、下盒体;3、理线盘;31、第二绕线板;32、凹槽;33、理线器;34、第一绕线板;35、围栏;36、接线器;4、入线组件;41、入线管;42、塑料螺母;43、固定组件;431、底座;432、盖板;44、开口螺栓;45、固定螺母;5、出线组件;51、出线管;52、橡胶卡头;6、缠绕器;7、卡块;8、支撑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5]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一种不易断线的光缆分纤箱,包括下盒体2和上盒体1,下盒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光纤的入线组件4和用于固定尾纤的出线组件5,入线组件4包括入线管41和套设在入线管41外的塑料螺母42,入线管41与下盒体2连通,入线管41与塑料螺母42螺纹连接,入线管41上均布多个缺口,缺口为入线管41提供形
变空间,塑料螺母42越远离下盒体2,塑料螺母42的内螺纹直径越小,从而使得内塑料螺母42在入线管41上旋进的过程中,使得入线管41上的缺口被塑料螺母42夹紧,当塑料螺母42的螺孔为入线管41提供挤压力时,入线管41形变为设置在入线管41内的光纤提供挤压力以使光纤固定,仅仅通过简单的旋转塑料螺母42即可效防止光纤晃动;
[0026]下盒体2的盒底还设有固定组件43,固定组件43包括底座431和盖板432,底座431固定设于下盒体2的盒底,盖板432设于底座431上,盖板432与底座431可拆卸固定连接,当盖板432与底座431固定连接时,光纤位于盖板432和底座431之间,且盖板432与底座431对光纤提供挤压力以使光纤固定,通过压紧力可以防止光纤在下盒体2中晃动;
[0027]入线组件4还包括固定安装在下盒体2盒底的开口螺栓44,开口螺栓44的开口方向与下盒体2的盒口朝向相同,开口螺栓44的开口用于夹持光纤,开口螺栓44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45,光纤位于下盒体2盒底与固定螺母45之间,且下盒体2盒底与固定螺母45对光纤提供挤压力以使光纤固定,有效防止光纤晃动和被拉扯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断线的光缆分纤箱,包括下盒体(2)和上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盒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光纤的入线组件(4)和用于固定尾纤的出线组件(5),所述入线组件(4)包括入线管(41)和套设在所述入线管(41)外的塑料螺母(42),所述入线管(41)与所述下盒体(2)连通,所述入线管(41)与所述塑料螺母(42)螺纹连接,所述入线管(41)上均布多个缺口,所述缺口为所述入线管(41)提供形变空间,所述塑料螺母(42)越远离所述下盒体(2),所述塑料螺母(42)的内螺纹直径越小,当所述塑料螺母(42)的螺孔为所述入线管(41)提供挤压力时,所述入线管(41)形变为设置在所述入线管(41)内的光纤提供挤压力以使光纤固定;所述下盒体(2)的盒底还设有固定组件(43),所述固定组件(43)包括底座(431)和盖板(432),所述底座(431)固定设于所述下盒体(2)的盒底,所述盖板(432)设于所述底座(431)上,所述盖板(432)与所述底座(431)可拆卸固定连接,当所述盖板(432)与所述底座(431)固定连接时,光纤位于所述盖板(432)和所述底座(431)之间,且所述盖板(432)与所述底座(431)对光纤提供挤压力以使光纤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断线的光缆分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线组件(4)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下盒体(2)盒底的开口螺栓(44),所述开口螺栓(44)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下盒体(2)的盒口朝向相同,所述开口螺栓(44)的开口用于夹持光纤,所述开口螺栓(44)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45),所述光纤位于所述下盒体(2)盒底与所述固定螺母(45)之间,且所述下盒体(2)盒底与所述固定螺母(45)对光纤提供挤压力以使光纤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断线的光缆分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线管(41)中均设置有堵头,当所述入线管(41)不需要进入光纤时,所述堵头将所述入线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鸣张琪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金迈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