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阻容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820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54
一种增强电路,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经电阻R4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连接至电解电容C2的负极,所述电解电容C2的正极连接至二极管D5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的串联在一路;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还连接至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至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和二极管D6的正极间还并联有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至三极管Q1的集电极。本方案能够在不增大电容容值的情况下,不影响视在功耗,又能增大电源电路的输出功率,缓解视在功耗和电源输出功率之间的矛盾,且成本更低。且成本更低。且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型阻容电源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型阻容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电能表常用的电源方案共有3种,开关电源、线性电源和阻容电源。
[0003]其中开关电源能提供较大的输出功率,但原理相对复杂,元器件使用多,PCB板面积占比大,MEC/EMI调试困难,容易受到强磁干扰,且成本高。
[0004]线性电源输出功率跟体积直接相关,原理相对简单,元器件使用少,EMC/EMI无问题,易受强磁干扰,成本相对较高略低于开关电源。
[0005]阻容电源输出功率偏小,原理简单,元器件使用少,EMC/EMI无问题,不受强磁干扰,在三种方案中成本最低。
[0006]根据IEC62053-21规定,电能表带电源的电压线路功耗要求是2W和10VA。计算得到阻容电源的电容容值最大为0.65μF,此容值下电流输出最大为44.9mA,考虑设计裕量和元器件选型问题,一般最大选用0.56μF安规电容,考虑到电压0.8倍的电压拉偏,输出最大电流为30mA,部分电能表对电流需求略大于30mA。
[0007]但现有的阻容电源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大电容容值,导致视在功耗上升,视在功耗和电源输出功率之间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强型阻容电源电路,能够在不增大电容容值的情况下,不影响视在功耗,又能增大电源电路的输出功率,缓解视在功耗和电源输出功率之间的矛盾,且成本更低。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一种增强电路,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经电阻R4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连接至电解电容C2的负极,所述电解电容C2的正极连接至二极管D5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的串联在一路;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还连接至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至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和二极管D6的正极间还并联有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至三极管Q1的集电极。
[0010]优选的,所述二极管D8为稳压二极管。
[0011]优选的,所述电解电容C2的大小为220μF。
[0012]优选的,所述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的型号为IN4007。
[0013]优选的,所述三极管Q1为NPN型的三极管。
[0014]优选的,所述电阻R2的阻值为10kΩ。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增强型阻容电源电路,包括增强电路,还包括电源V1,所述电源V1的正极经电阻R1、电容C1连接至二极管D3的正极和二极管D4负极之间,所述电源V1的
负极连接至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D8上并联有电解电容C4,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4上还并联有电阻R3。
[0016]优选的,所述电解电容C4的大小为470μF。
[0017]优选的,所述电容C2的大小为0.47μF。
[0018]优选的,所述电阻R3的大小为405Ω。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案相较于传统技术中的阻容电源方案,采用三极管和二极管分立器件控制电解电容的充放电的方式,以达到增大电路输出功率的效果,本方案能够在不增大电容容值的情况下,不影响视在功耗,又能增大电源电路的输出功率,缓解视在功耗和电源输出功率之间的矛盾,且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multisim软件下的仿真电路图。
[0022]图3为传统阻容电源方案在multisim软件下的仿真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4]如图1所示,一种增强型阻容电源电路,包括增强电路、电源V1、电阻R1、电容C1,增强电路包括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阻R2、电容C2、三极管Q1,其中电阻R1左侧连接电源V1正极,电阻R1右侧连接电容C1左侧,电容C1右侧连接电阻R2左侧,电阻R2右侧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二极管D4负极连接电容C1右侧,二极管D4正极连接三极管Q1发射级和电解电容C2负极,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电源V1负极和二极管D6正极,电解电容C2正极连接二极管D5正极和二极管D6负极,二极管D3正极连接电容C1右侧,二极管D3负极连接二极管D5负极。二极管D8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电解电容C4上还并联有电阻R3。
[0025]其中电阻R3的电阻值为405Ω,电容C1的电容值为为0.47μF,电解电容C4的大小为470μF,电阻R2的阻值为10kΩ,电解电容C2的大小为220μF。
[0026]其中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的型号为IN4007,三极管Q1为NPN型的三极管图1中所示电路的工作原理为:电源 V1为220V/50Hz交流电,当电源V1由波谷开始升压时,电容C1的左侧电压开始升高,从电容C1看电流方向,电流从电容C1右侧经过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D8和负载电阻R3流到电容C1左侧,此时三极管Q1基极电压为正,三极管Q1导通,C2左侧接地,电解电容C2通过二极管D5开始放电,增大了电路输出能力。此时二极管D3导通,二极管D4关断,二极管D5导通,二极管D6关断。此处电压以V1负极为地。此过程持续到电源V1到达波峰。
[0027]当电源V1由波峰开始降压时,电容C1的左侧电压开始下降,从电容C1看电流方向,电流从电容C1左侧流到电容C1右侧,此时三极管Q1基极电压为负,三极管Q1不导通,C2左侧为负压,电解电容C2通过二极管D6开始充电。此时二极管D3关断,二极管D4关断,二极管D5关断,二极管D6导通。该过程持续到电源V1到达波谷。
[0028]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以示波器为显示仪器,所有波形以电源V1负极为参考地测试,包括电源 V1的正极波形、三极管Q1基极的电压波形、电解电容C2正极的电压波形、电解电容C4正极波形。
[0029]三极管Q1基极的电压波形与电源V1电压的电压波形的关系:当电源电压由波峰到波谷,电压值由0.95V降低至-14.5V,三极管关断;当电源电压由波谷到波峰,电压值由-14.5V升高至0.95V,三极管导通。
[0030]电解电容C2正极的电压波形与电源V1电压的电压波形的关系:当电源电压由波峰到波谷,电压值由12.2V降低至-1V,电解电容C2开始充电;当电源电压由波峰到波谷,电压值由-1V升高至12.2V,电解电容C2开始放电。
[0031]本实施例还通过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实验,以0.47μF安规电容设计的阻容电源为例,做电路仿真,在仿真中采用12V稳压管,以电压下降1V作为最大功率输出点。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经电阻R4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连接至电解电容C2的负极,所述电解电容C2的正极连接至二极管D5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的串联在一路;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还连接至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至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和二极管D6的正极间还并联有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至三极管Q1的集电极。2.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增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8为稳压二极管。3.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增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电容C2的大小为220μF。4.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增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的型号为IN4007。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秦艳刘春华郑继丰杨军莫晓晓朱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炬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