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816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53
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器,该涡轮增压器包括压缩机壳体以及设置在压缩机壳体的入口处以使流入压缩机的空气能够再循环的再循环狭缝和再循环通道。气体供应部朝向压缩机壳体的入口供应窜气以允许窜气与通过再循环狭缝和再循环通道再循环的空气结合,并且将再循环空气引向压缩机叶轮。引向压缩机叶轮。引向压缩机叶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增压器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的结构,该涡轮增压器使用发动机的废气来驱动涡轮,以对待通过压缩机供应给发动机的进气进行增压。

技术介绍

[0002]当通过增加温度来进行进气节流以启动发动机的排气后处理装置时,在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的出口处的压力迅速增加,这导致了压缩机的喘振现象。因此,出现了流入压缩机的入口侧的空气回流的现象。另一方面,压缩机的上游侧被构造成允许向其供应窜气(blow-by gas,漏气),使得窜气与流入压缩机的入口侧的空气混合并然后被传输到燃烧室,并且如上所述的空气的回流现象导致由窜气引起的空气净化器、空气流量传感器等的污染。
[0003]所描述的前述内容仅旨在帮助理解本公开的背景,并且不应被视为承认它们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该涡轮增压器抑制喘振的发生,或者即使在压缩机中的喘振由压缩机的出口侧的压力的突然增加引起的情况下解决喘振状况,并且该涡轮增压器使得窜气不污染安装在进气管中的诸如空气净化器、气流传感器等其他组件,或者减少污染。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涡轮增压器可以包括:压缩机壳体;再循环狭缝和再循环通道,该再循环狭缝和再循环通道设置在压缩机壳体的入口处以使流入压缩机的空气能够再循环;以及气体供应部,该气体供应部被构造成朝向压缩机壳体的入口供应窜气以允许窜气与通过再循环狭缝和再循环通道再循环的空气结合,并且将再循环空气引向压缩机叶轮。
[0006]气体供应部可以包括:进气口,该进气口接收窜气;引导通道,该引导通道被构造成在与从再循环通道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引导窜气的流动;以及分配通道,该分配通道被构造成将通过进气口供应的窜气供应到引导通道。再循环通道可以形成为围绕压缩机的入口的周边的柱形形状,并且引导通道可以形成为面对再循环通道并与该再循环通道形成同心轴线的柱形形状。
[0007]引导通道可以形成为朝向再循环通道逐渐变窄的圆锥柱体形状(例如,具有朝向再循环通道逐渐减小的直径)。再循环通道可以形成为具有使再循环通道的内表面随着其朝向引导通道行进而朝向压缩机的入口的中心逐渐倾斜的截面形状。分配通道可以形成为围绕引导通道的外侧的环形形状,以与进气口连通并且通过多个孔与引导通道连通。
[0008]此外,在再循环通道和引导通道相接或相交的部分上可以形成有引导突起,该引导突起引导通过再循环通道排出的空气和通过引导通道排出的气体,以允许排出的空气和气体朝向压缩机的入口的中心流动。气体供应部和引导突起可以一体地形成在压缩机壳体
上。可替代地,气体供应部和引导突起可以分开地形成为耦接到压缩机壳体。
附图说明
[0009]通过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0010]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器的视图;
[0011]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0012]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图2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0013]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A”部分的详细视图;
[0014]图5是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当涡轮增压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的窜气的流动的视图;以及
[0015]图6是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涡轮增压器中由进气节流发生喘振的情况下窜气和再循环空气的流动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应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他类似术语包括一般而言的机动车辆,诸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的乘用汽车、包括各种船舶和船只的水运工具、飞机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内燃机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他替代燃料车辆(例如,源于石油以外的其他资源的燃料)。
[0017]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同样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和/或“包含”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明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0018]除非特别说明或从上下文中显而易见,否则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约”应理解为在本领域的正常公差范围内,例如,在平均值的2个标准偏差内。“约”可以理解为在所述值的10%、9%、8%、7%、6%、5%、4%、3%、2%、1%、0.5%、0.1%、0.05%或0.01%内。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本文中提供的所有数值均由术语“约”修饰。
[0019]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器。
[0020]图1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涡轮增压器1的构造。具体地,在安装有由废气驱动的涡轮的一侧,省略了涡轮壳体,并且暴露出设置在涡轮壳体中的涡轮叶轮25。另外,压缩机壳体3设置在安装有构造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的一侧处。
[0021]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公开的涡轮增压器1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包括:压缩机壳体3;再循环狭缝7和再循环通道9,该再循环狭缝和再循环通道设置在压缩机壳体3的入口5处以使流入压缩机的空气能够再循环;以及气体供应部13,该气体供应部被构造成朝向压缩机壳体3的入口供应窜气以允许窜气与通过再循环狭缝7和再循环通道9再循环的空气结合,并且朝向压缩机叶轮11引导再循环空气。
[0022]在本公开的涡轮增压器1中,再循环狭缝7和再循环通道9可以形成为当压缩机中发生喘振时允许流入压缩机中的一些空气再循环,并且通过再循环狭缝7和再循环通道9再循环的空气流可以被通过气体供应单元13流入其中的窜气流引向设置在压缩机的入口处的压缩机叶轮11。
[0023]在压缩机的喘振发生之前,如图5所示,窜气可以通过气体供应部13流入压缩机的入口,可以与空气混合,并且然后可以朝向压缩机叶轮11移动或流动。另外,当由于压缩机中的进气节流而将要发生喘振或已经发生喘振时,如图6所示,流入压缩机的一些空气可以通过再循环狭缝7和再循环通道9再循环。此时,窜气可以通过流动惯性流入与图5所示的流路基本上相同的流路,并且朝向压缩机叶轮11引导再循环空气,从而延迟或迅速消除压缩机的喘振的发生。
[0024]另外,如上所述,窜气形成从邻近于压缩机叶轮11的位置通过气体供应部13朝向压缩机叶轮11排放的流,如图5所示,并且即使在喘振情况下也朝向压缩机叶轮11流动,如图6所示。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可以防止布置在进气管上游的其他部件(诸如空气净化器、气流传感器等)被窜气的回流污染。
[0025]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气体供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压缩机壳体;再循环狭缝和再循环通道,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壳体的入口处,以使流入所述压缩机的空气能够再循环;以及气体供应部,被构造成朝向所述压缩机壳体的所述入口供应窜气,以允许窜气与通过所述再循环狭缝和所述再循环通道再循环的空气结合并且将再循环空气引向压缩机叶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中,所述气体供应部包括:进气口,通过所述进气口来接收窜气;引导通道,被构造成在与从所述再循环通道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引导窜气的流动;以及分配通道,被构造成将通过所述进气口供应的窜气供应到所述引导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中,所述再循环通道形成为围绕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入口的周边的柱形形状,并且所述引导通道形成为面对所述再循环通道并与所述再循环通道形成同心轴线的柱形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中,所述引导通道形成为直径朝向所述再循环通道逐渐减小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锡范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