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甲维盐和吡蚜酮组合物在防治稻飞虱上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740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杀虫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含有甲维盐和吡蚜酮组合物在防治稻飞虱上的应用。通过将甲维盐和吡蚜酮二元复配,再利用乙醇和增效剂对其进行提纯增效,提升复配剂药效强度,然后通过研磨改性、粉碎造粒制得杀虫剂组合物,具有超高效、低毒和无残留、无公害的特点,校正防效率高,药效迟效期长,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好;在有效杀灭稻飞虱的同时,用药量少,降低了施药成本,减少了对水稻和土壤的污染程度。染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甲维盐和吡蚜酮组合物在防治稻飞虱上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虫剂
,尤其涉及一种含有甲维盐和吡蚜酮组合物在防治稻飞虱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还有其它分类,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为季节稻与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巨型稻;按耐盐碱性分为普通淡水稻与海水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
[0003]稻飞虱,属于同翅目虱科,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我国为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三种: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其中以褐飞虱发生和为害最重,白背飞虱次之。
[0004]甲维盐,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溶于丙酮和甲醇、微溶于水、不溶于己烷。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它具有超高效、低毒(制剂近无毒)、低残留、无公害等生物农药的特点。广泛用于蔬菜、果树、棉花等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的防治。
[0005]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0006]在以往的稻飞虱防治过程中,主要以高毒性农药防治为主,常规单一的杀虫剂农药如吡虫啉、敌敌畏和扑虱灵等是防治稻飞虱的对口农药,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虫剂,以及施药技术不合理,使用现有的这些单一杀虫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差,而为了有效解决虫害问题,通常采用加大药量的方法,既增加农作物的种植成本,又污染了环境;而且通过使用这类高毒性农药后,对土壤和水稻本身的污染很严重,容易形成药剂残留。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含有甲维盐和吡蚜酮组合物在防治稻飞虱上的应用,旨在通过将甲维盐和吡蚜酮二元复配,再利用乙醇和增效剂对其进行提纯增效,提升复配剂药效强度,然后通过研磨改性、粉碎造粒制得杀虫剂组合物,具有超高效、低毒和无残留、无公害的特点,在有效杀灭稻飞虱的同时,大大降低对水稻和土壤的污染程度,仅需施加少量该杀虫剂组合物即可取得较好的稻飞虱防治效果。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含有甲维盐和吡蚜酮组合物在防治稻飞虱上的应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0011]1)将甲维盐和吡蚜酮按质量比1:(4~8)二元复配,得到复配剂;
[0012]2)按质量百分数将20%~30%的复配剂、3%~5%的湿润剂和6%~10%的增效剂倒入搅拌釜中,加乙醇补足至100%,搅拌40~60min,得到混合剂;
[0013]3)按质量百分数将40%~50%的混合剂倒入球磨机内,加硅藻土补足至100%,用球磨机充分研磨至悬浮液状,得到悬浊剂;
[0014]4)按质量百分数将20%~30%的悬浊剂、3~5%的增稠剂和3~5%的助溶剂混合,加水补足至100%,再次经过球磨机进行研磨改性,得到改性剂;
[0015]5)将改性剂通过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成可湿性粉剂;
[0016]6)再将可湿性粉剂加入流化床干燥造粒机中,加入聚乙二醇的水溶液在流化床中造粒;
[0017]7)将造粒干燥后得到杀虫剂组合物。
[00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甲维盐和吡蚜酮的复配质量比为1:6。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的湿润剂为聚氧化乙烯烷化醚。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的增效剂为尼泊金丙酯。
[00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搅拌釜的转速为1800~2100r/min。
[002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球磨机的研磨时间为3~6h。
[00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的增稠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00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的助溶剂为苯甲酸钠。
[002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超微气流粉碎机的粉碎粒度为200~300目。
[002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甲维盐和吡蚜酮二元复配,再利用乙醇和增效剂对其进行提纯增效,提升复配剂药效强度,然后通过研磨改性、粉碎造粒制得杀虫剂组合物,具有超高效、低毒和无残留、无公害的特点,校正防效率高,药效迟效期长,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好;在有效杀灭稻飞虱的同时,用药量少,降低了施药成本,减少了对水稻和土壤的污染程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甲维盐,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溶于丙酮和甲醇、微溶于水、不溶于己烷。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它具有超高效、低毒(制剂近无毒)、低残留、无公害等生物农药的特点。广泛用于蔬菜、果树、棉花等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的防治。
[0030]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还有内吸活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输导也能在韧皮部输导;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有甲维盐和吡蚜酮组合物在防治稻飞虱上的应用。
[003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0033]1)将甲维盐和吡蚜酮按质量比1:(4~8)二元复配,得到复配剂;
[0034]2)按质量百分数将20%~30%的复配剂、3%~5%的湿润剂和6%~10%的增效剂倒入搅拌釜中,加乙醇补足至100%,搅拌40~60min,得到混合剂;
[0035]3)按质量百分数将40%~50%的混合剂倒入球磨机内,加硅藻土补足至100%,用球磨机充分研磨至悬浮液状,得到悬浊剂;
[0036]4)按质量百分数将20%~30%的悬浊剂、3~5%的增稠剂和3~5%的助溶剂混合,加水补足至100%,再次经过球磨机进行研磨改性,得到改性剂;
[0037]5)将改性剂通过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成可湿性粉剂;
[0038]6)再将可湿性粉剂加入流化床干燥造粒机中,加入聚乙二醇的水溶液在流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甲维盐和吡蚜酮组合物在防治稻飞虱上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甲维盐和吡蚜酮按质量比1:(4~8)二元复配,得到复配剂;2)按质量百分数将20%~30%的复配剂、3%~5%的湿润剂和6%~10%的增效剂倒入搅拌釜中,加乙醇补足至100%,搅拌40~60min,得到混合剂;3)按质量百分数将40%~50%的混合剂倒入球磨机内,加硅藻土补足至100%,用球磨机充分研磨至悬浮液状,得到悬浊剂;4)按质量百分数将20%~30%的悬浊剂、3~5%的增稠剂和3~5%的助溶剂混合,加水补足至100%,再次经过球磨机进行研磨改性,得到改性剂;5)将改性剂通过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成可湿性粉剂;6)再将可湿性粉剂加入流化床干燥造粒机中,加入聚乙二醇的水溶液在流化床中造粒;7)将造粒干燥后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春华朱永杰孙世文何孟夏
申请(专利权)人:中诚国联河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