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层鱼类下行过坝效率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725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底层鱼类下行过坝效率提升装置,包括跨河大桥;所述跨河大桥沿桥墩有可升降的集鱼车,集鱼车内装有诱鱼设备;所述跨河大桥位置位于相对于大坝的上游100m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以底层高分子结构塑造的拦鱼网为基本结构的拦鱼、集鱼、提升转运系统,拦截上游底层来水,并针对性收集、转运具有下行洄游需求的底层栖息特性鱼类过坝,鱼类下行高峰过后收起拦鱼网,预防淤沙;在结构上不对水利水电工程运行产生安全隐患,在操作上运用声呐提高集鱼转运实时控制效率,特别适用于底层栖息习性鱼类下行过坝,是帮助提升底层鱼类安全可靠科学灵活便捷地下行过坝的装置及方法。全可靠科学灵活便捷地下行过坝的装置及方法。全可靠科学灵活便捷地下行过坝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层鱼类下行过坝效率提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层鱼类下行过坝效率提升装置,属于水利水电生态保护技术。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水电工程发展步伐加快,旨在通过优化水电基地规划及建设开发,带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水力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十三大水电基地水力资源量超过全国一半,规划总装机超过28576万千瓦,截止2018年已建成装机容量12599万千瓦。
[0003]在规模庞大的大江大河水电基地上建设水电工程,往往需要筑起坝高百米以上的大型拦河高坝,拦蓄工程对大江大河上具有洄游需求的珍稀保护鱼类、特有鱼类完成产卵、繁殖、索饵等全生命周期的栖息活动产生严重阻隔影响。目前,为减缓大坝阻隔对洄游鱼类的影响、促进坝址上下游鱼类种群的基因交流,国内外主要通过采取鱼道、仿自然通道、升鱼机、集运鱼设施和鱼闸等方式实现鱼类过坝,但过鱼设施的研究主要是鱼类上行过坝领域,有关鱼类下行过坝过鱼设施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0004]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510260401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鱼类下行过坝系统,包括铺设于大坝上的轨道、水槽、集鱼装置、旋转闸门、提升机构及运鱼装置,通过集鱼装置收集鱼类进入水槽游动,采取旋转闸门控制鱼类自行沿滑鱼坡游进运鱼箱,并通过提升机构和轨道实现鱼类转运下行过坝;申请号为2018114953542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鱼类集运鱼系统,包括内设有贮水池、集水池、集鱼池的集鱼平台,输水管道、输鱼管道等,通过集鱼平台的灵活操作保障高效集运鱼,同时充分将集鱼平台内的水用于发电。本申请通过在坝前一定距离借助已有大桥桥段作为横断面,在底层水体布置拦鱼网,并沿桥墩布置起降轨道,将集鱼车在垂直和水平向进行调控,在不影响水电工程正常行洪的前提下诱集底层鱼类上岸下行过坝,与上述专利的核心技术有着明显的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底层鱼类下行过坝效率提升装置,该底层鱼类下行过坝效率提升装置可在不影响水电工程正常行洪的前提下诱集底层鱼类上岸下行过坝,有效提升底层栖息习性鱼类的下行过坝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底层鱼类下行过坝效率提升装置,包括跨河大桥;所述跨河大桥沿桥墩有可升降的集鱼车,集鱼车内装有诱鱼设备;所述跨河大桥位置位于相对于大坝的上游100m以上。
[0008]所述集鱼车侧面有竖向移动设备,桥墩上有起降轨道,竖向移动设备使得集鱼车可沿起降轨道移动。
[0009]所述集鱼车底部有水平移动设备,水平移动设备使得集鱼车可沿跨河大桥的桥面移动。
[0010]所述起降轨道在跨河大桥的每一桥墩都有安装。
[0011]所述跨河大桥断面下层水体布置拦鱼网,沿下层水体的横断河方向安装。
[0012]所述拦鱼网平行于大坝。
[0013]所述拦鱼网的高度为跨河大桥断面水体深度的1/5~1/3。
[0014]所述跨河大桥顶部装有集鱼车水平轨道,集鱼车沿集鱼车水平轨道移动。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以底层高分子结构塑造的拦鱼网为基本结构的拦鱼、集鱼、提升转运系统,拦截上游底层来水,并针对性收集、转运具有下行洄游需求的底层栖息特性鱼类过坝,鱼类下行高峰过后收起拦鱼网,预防淤沙;在结构上不对水利水电工程运行产生安全隐患,在操作上运用声呐提高集鱼转运实时控制效率,特别适用于底层栖息习性鱼类下行过坝,是帮助提升底层鱼类安全可靠科学灵活便捷地下行过坝的装置及方法。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跨河大桥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集鱼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大坝,2-跨河大桥,3-桥墩,4-桥面,5-集鱼车水平轨道,6-拦鱼网,7-卷扬机,8-集鱼车,9-起降轨道,10-鱼探仪,11-桥墩底座,12-坝底,13-河床,14-竖向移动设备,15-水平移动设备,16-诱鱼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底层鱼类下行过坝效率提升装置,包括跨河大桥2;跨河大桥2沿桥墩3有可升降的集鱼车8,集鱼车8内装有诱鱼设备16;跨河大桥2位置位于相对于大坝1的上游100m以上。
[0022]集鱼车8侧面有竖向移动设备14,桥墩3上有起降轨道9,竖向移动设备14使得集鱼车8可沿起降轨道9移动。
[0023]集鱼车8底部有水平移动设备15,水平移动设备15使得集鱼车8可沿跨河大桥2的桥面4移动。
[0024]起降轨道9在跨河大桥2的每一桥墩3都有安装。
[0025]跨河大桥2断面的下层水体沿横断面安装有拦鱼网6。
[0026]拦鱼网6平行于大坝1。
[0027]拦鱼网6的高度为跨河大桥2断面水体深度的1/5~1/3。
[0028]跨河大桥2顶部装有集鱼车水平轨道5,集鱼车8沿集鱼车水平轨道5移动。
[0029]实施例1
[0030]采用上述方案,起降轨道9为借用已建桥墩墩体竖向布置,连通至桥面,可将集鱼车提升至桥面进行转运过坝;集鱼车水平轨道5可将集鱼车在桥面上进行水平移动,以进行转运。
[0031]在坝前100m以上的适宜横断面设置水下拦鱼网10,避免底层栖息特性的鱼类进入
涡轮机进水口或溢洪道。具体根据断面水深情况布置。以断面总水深90米为例,即可将垂向水体划分为上层水体、中层水体和下层水体,选取河底以上30米深度的横断面设置拦鱼网,利用底层拦鱼网拦截上游来水,底层栖息特性的鱼类将被挡在拦鱼网前的下层水体。拦鱼网为高分子结构。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久性好的特点;拦鱼网主要在鱼类下行过坝高峰期使用,其他时间将拦鱼网收起,避免由于长期拦水拦沙造成网前淤沙。
[0032]操作过程如下:

鱼类下行过坝季节时,将拦鱼网6布置于坝前100m以上的大桥以下底层水体的横断面。

沿各桥墩竖直方向上设置起降轨道9,在起降轨道上连接集鱼车8,集鱼车8通过卷扬机7实现垂向上的起降。将集鱼车8下放至底层水体,开启内置诱鱼设备16对下行鱼类进行诱集。

鱼类进入集鱼车8后,通过卷扬机7将集鱼车8沿起降轨道9提升至桥面,并沿集鱼车水平轨道5转运至大坝下游,最终实现库区鱼类下行。

鱼类下行过坝季节过后,将拦鱼网6收起,防止由于拦水拦沙造成的淤沙风险。
[0033]集鱼车8内置诱鱼设备16,诱鱼设备16包括防逃门、诱鱼水管或诱鱼灯光等;集鱼车8安装在各桥墩上,可通过竖向移动设备14实现垂直方向上的提升和下放;集鱼车8上配备鱼探仪10,用于观察下行鱼类集群规律,可通过收集下行鱼类提高过坝效率。鱼探仪10为运用声频“镜头”的高清晰度声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层鱼类下行过坝效率提升装置,包括跨河大桥(2),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河大桥(2)沿桥墩(3)有可升降的集鱼车(8),集鱼车(8)内装有诱鱼设备(16);所述跨河大桥(2)位置位于相对于大坝(1)的上游100m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层鱼类下行过坝效率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鱼车(8)侧面有竖向移动设备(14),桥墩(3)上有起降轨道(9),竖向移动设备(14)使得集鱼车(8)可沿起降轨道(9)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层鱼类下行过坝效率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鱼车(8)底部有水平移动设备(15),水平移动设备(15)使得集鱼车(8)可沿跨河大桥(2)的桥面(4)移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层鱼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家飞付甫刚唐腾飞王民纵霄赵再兴魏浪夏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