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704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在球罐中设置有若干组支撑结构;每组支撑结构为:在内容器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壁耳,竖向设置的上支撑管顶部通过上部绝缘结构固定安装于壁耳上,竖向设置的下支撑管顶部从外容器的连接孔底部穿过连接孔后通过中部绝缘结构固定连接于上支撑管底部,在中部绝缘结构与连接孔之间的下支撑管上套设有带内壁托板的连接支撑管,带外壁托板的外支撑管从下支撑管底部套入下支撑管上,在外支撑管底部固定设置有底部支撑座,下支撑管底部通过底部绝缘结构固定于外支撑管内壁上,且下支撑管底部不与底部支撑座直接接触。在保证支撑稳定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支撑结构对外部环境的热传递,从而大大降低漏热量。大大降低漏热量。大大降低漏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氢储罐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尽管氢的液化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但由于氢具有一些特殊物理性质,如存在焦耳—汤姆逊转变温度、沸点低(20.4K)、液态正—仲自发转化放热等,使得氢的液化成本增高,且液氢的储存及运输都有一定的困难。
[0003]用于储存液氢的液氢储罐不论绝热性能多好,都会或多或少存在漏热点,而液氢极易受到外界漏热影响。由于液氢储罐必须有牢固的支撑结构,而支撑结构也是主要的热桥,其漏热量往往超过液氢储罐罐体总漏热量的30%,如何降低支撑结构的漏热量也是该领域比较棘手的问题。
[0004]液氢储罐主要有球形储罐(球形储罐又称球罐)和圆筒形储罐两种,球形储罐与圆筒形储罐相比,在相同容积和相同压力下,球罐的表面积最小,故球罐所需钢材面积少;在相同直径情况下,球罐壁内应力最小,而且均匀,故球罐的承载能力比圆筒形储罐大一倍,球罐的板厚只需相应圆筒形储罐壁板厚度的一半。目前国内大多数为单壁球罐,而双层球罐技术还不成熟,对于双层球罐的结构及支撑结构也还处于探索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在保证支撑稳定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支撑结构对外部环境的热传递的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包括:带空腔的球状的外容器和带空腔的球状的内容器,内容器悬空于外容器的空腔中,且内容器外壁与外容器内壁之间形成真空夹层,在内容器和外容器上设置有若干组用以共同支撑内容器和外容器的支撑结构;每组支撑结构的具体结构为:在内容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壁耳,竖向设置的上支撑管顶部通过上部绝缘结构固定安装于壁耳上;在上支撑管的正下方的外容器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竖向设置的下支撑管顶部从连接孔底部穿过连接孔后通过中部绝缘结构固定连接于上支撑管底部,在中部绝缘结构与连接孔之间的下支撑管上套设有连接支撑管,在连接支撑管底部固定设置有与外容器的内壁轮廓匹配的内壁托板,连接支撑管底部通过内壁托板固定连接于外容器的内壁上,外支撑管从下支撑管底部套入下支撑管上,且外支撑管内壁与下支撑管外壁之间形成中空夹层,在外支撑管顶部固定设置有与外容器的外壁轮廓匹配的外壁托板,外支撑管顶部通过外壁托板固定连接于外容器的外壁上;在外支撑管底部固定设置有底部支撑座,下支撑管底部通过底部绝缘结构固定于外支撑管内壁上,且下支撑管底部不与底部支撑座直接接触。
[0007]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其中,上支撑管为由第一上支撑管和套于第一上支撑管上的第二上支撑管构成的双管结构;下支撑管为由第一下支撑管和套于第一下支撑管上的第二下支撑管构成的双管结构。
[0008]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其中,第一上支撑管的热传导能力低于第二上支撑管的热传导能力,第一上支撑管的强度低于第二上支撑管的强度;第一下支撑管的热传导能力低于第二下支撑管的热传导能力,第一下支撑管的强度低于第二下支撑管的强度。
[0009]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的上部绝缘结构的具体结构为:在壁耳上开设有竖向安装孔,竖向安装孔位于连接孔的正上方;在上支撑管顶部固定设置有上支撑座,在上支撑座中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螺纹通孔,螺栓从螺纹通孔底部旋入后依次穿过下绝缘垫片、垫片、竖向安装孔、垫片组后与螺母旋紧;在螺栓与垫片组之间套设有使螺栓与垫片组不直接接触的上绝缘垫片,竖向安装孔孔径及垫片孔径均大于螺栓的外直径,从而使螺栓与竖向安装孔孔壁及垫片孔壁均不直接接触。
[0010]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其中,上支撑座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与螺纹通孔同轴线的圆筒状安装座,第一上支撑管固定于圆筒状安装座底部,第二上支撑管固定套于圆筒状安装座上;在圆筒状安装座底部固定设置有防止螺栓掉入第一上支撑管内的螺栓挡条。
[0011]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的中部绝缘结构的具体结构为:在上支撑管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中部支撑座,第一中部支撑座顶部伸入支撑于上支撑管底部内壁上;在裸露于上支撑管外的第一中部支撑座上包裹有第一绝缘层,在下支撑管及连接支撑管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中部支撑座,在第二中部支撑座顶部向内开设有容纳带第一绝缘层的第一中部支撑座的凹槽,带第一绝缘层的第一中部支撑座卡嵌于凹槽中。
[0012]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其中,在下支撑管内壁与第二中部支撑座底部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用加强筋板。
[0013]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的底部绝缘结构的具体结构为:在下支撑管底部固定设置有下支撑座,下支撑座顶部伸入支撑于下支撑管底部内壁上,在位于下支撑管外的下支撑座上包裹有第二绝缘层,带第二绝缘层的下支撑座固定支撑于外支撑管内壁上及底部支撑座上。
[0014]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其中,在内容器和外容器上设置有八组用以共同支撑内容器和外容器的支撑结构,各支撑结构相对于内容器的竖向中心轴线呈旋转对称分布。
[0015]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其中,穿过壁耳中心的水平面与穿过内容器中心的水平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支撑稳定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支撑结构对外部环境的热传递,从而大大降低双层低温液氢球罐中整体支撑结构的漏热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1俯视方向围绕于内容器周围的支撑结构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包括:带空腔的球状的外容器1和带空腔的球状的内容器2,内容器2悬空于外容器1的空腔中,且内容器2的外壁与外容器1的内壁之间形成真空夹层102,在内容器2和外容器1上设置有若干组用以共同支撑内容器2和外容器1的支撑结构10。
[002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每组支撑结构10的具体结构为:在内容器2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壁耳21,竖向设置的上支撑管3顶部通过上部绝缘结构5固定安装于壁耳21上。在上支撑管3的正下方的外容器1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11,竖向设置的下支撑管4顶部从连接孔11的底部穿过连接孔11后通过中部绝缘结构6固定连接于上支撑管3底部,在中部绝缘结构6与连接孔11之间的下支撑管4上套设有连接支撑管8,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包括:带空腔的球状的外容器和带空腔的球状的内容器,内容器悬空于外容器的空腔中,且内容器外壁与外容器内壁之间形成真空夹层,在内容器和外容器上设置有若干组用以共同支撑内容器和外容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支撑结构的具体结构为:在内容器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壁耳,竖向设置的上支撑管顶部通过上部绝缘结构固定安装于壁耳上;在上支撑管的正下方的外容器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孔,竖向设置的下支撑管顶部从连接孔底部穿过连接孔后通过中部绝缘结构固定连接于上支撑管底部,在中部绝缘结构与连接孔之间的下支撑管上套设有连接支撑管,在连接支撑管底部固定设置有与外容器的内壁轮廓匹配的内壁托板,连接支撑管底部通过内壁托板固定连接于外容器的内壁上,外支撑管从下支撑管底部套入下支撑管上,且外支撑管内壁与下支撑管外壁之间形成中空夹层,在外支撑管顶部固定设置有与外容器的外壁轮廓匹配的外壁托板,外支撑管顶部通过外壁托板固定连接于外容器的外壁上;在外支撑管底部固定设置有底部支撑座,下支撑管底部通过底部绝缘结构固定于外支撑管内壁上,且下支撑管底部不与底部支撑座直接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支撑管为由第一上支撑管和套于第一上支撑管上的第二上支撑管构成的双管结构;下支撑管为由第一下支撑管和套于第一下支撑管上的第二下支撑管构成的双管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上支撑管的热传导能力低于第二上支撑管的热传导能力,第一上支撑管的强度低于第二上支撑管的强度;第一下支撑管的热传导能力低于第二下支撑管的热传导能力,第一下支撑管的强度低于第二下支撑管的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双层低温液氢球罐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绝缘结构的具体结构为:在壁耳上开设有竖向安装孔,竖向安装孔位于连接孔的正上方;在上支撑管顶部固定设置有上支撑座,在上支撑座中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螺纹通孔,螺栓从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蔚任改红苏红艳严岩倪中华陈晓晶陈甲楠俞伟唐健王朝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