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700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漏水装置,包括,防雨帽、压条、自攻螺丝、光伏板组件、横向水槽和纵向水槽,沿屋顶坡度方向纵向水槽排列在屋顶枕梁上,光伏板组件的端部架设在两相邻纵向水槽的矩形环的上端面上,横向水槽的端部分别架设在两相邻纵向水槽的第一支撑板上,横向水槽的上端面与光伏板组件的下端面贴合,在纵轴方向两相邻光伏板组件的接缝处设有压条,压条两端均设有压板,压板盖压在光伏板组件的上方,防雨帽卡接在压条的外端,自攻螺丝将压条和纵向水槽连接在一起,有效减少了雨水渗入的可能,延长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安装效率,结构稳定,不易侧翻。不易侧翻。不易侧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漏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节能应用是指把太阳能的利用纳入到建筑的总体设计中,即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在这一设计中,主要解决建筑结构与光伏组件如何实现相互可靠连接,同时实现防雨水渗漏、防风、震动、电缆连接敷设、组件边框接地、通风散热、安装方便等要求,而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的设计中,如何稳固的连接太阳能光伏组件同时又做到有效排水和防止雨水渗漏,是建筑一体化屋顶发电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中雨水渗漏的问题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水装置,它可以有效防止雨水从两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缝隙中渗入到屋内,大大的减小了雨水沿着贯穿孔壁下漏至屋里的风险。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防漏水装置,包括防雨帽、压条、自攻螺丝、光伏板组件、横向水槽和纵向水槽,纵向水槽为“W”字形,纵向水槽两端均设有第一支撑板,纵向水槽的中间位置设有矩形环,在水平方向,矩形环的上端面高于第一支撑板的端面,沿长轴方向在矩形环上端面均匀开凿有不少于一个的第一通孔,沿屋顶坡度方向纵向水槽排列在屋顶枕梁上,两相邻纵向水槽之间设置有多列光伏板组件,光伏板组件的端部架设在两相邻纵向水槽的矩形环的上端面上,在横轴方向两相邻光伏板组件的接缝处设有横向水槽,横向水槽的端部分别架设在两相邻纵向水槽的第一支撑板上,横向水槽的上端面与光伏板组件的下端面贴合,在纵轴方向两相邻光伏板组件的接缝处设有压条,压条底部沿长轴方向均匀开凿有不少于一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位置匹配,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相等,压条两端均设有压板,压板盖压在光伏板组件的上方,压板外侧壁分别设有卡条,防雨帽内侧壁的相对壁上开凿有一对卡槽,卡槽与卡条匹配,防雨帽卡接在压条的外端,不少于一个自攻螺丝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将压条和纵向水槽连接在一起,有效减少了雨水渗入室内的可能,大大的减小了雨水沿着贯穿孔壁下漏至屋里的风险。
[0009]进一步的,所述自攻螺丝可以为铆钉,安装方式简便,有效提高了安装效率。
[0010]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水槽的形状可以为“U”字形,“U”字形纵向水槽的底面与房屋枕梁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了,使纵向水槽与房屋枕梁固定更加牢固,更加稳定,不易侧翻。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雨帽的顶部为圆弧形顶部,不易在防雨帽的顶部有积水。
[0012]进一步的,所述矩形环的下端面与纵向水槽底部齐平,矩形环的下端面与房屋枕梁直接抵触,可有效增加矩形环上端面对光伏板组件的支撑作用。
[0013]3.有益效果
[0014]一、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思路。
[0015]二、本技术未在纵向排水槽上开贯穿孔,使上方有可能进入的雨水与下方屋内间得到有效隔离,大大的减小了雨水沿着贯穿孔壁下漏至屋里的风险。
[0016]三、延长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使用寿命。
[0017]四、安装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
[0018]五、有效避免了雨水漏进室内的可能。
[0019]六、增大纵向水槽的底面与房屋枕梁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结构更加稳定,不易侧翻。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0021]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压条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纵向水槽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0024]图5为实施例2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6]图中标号说明:
[0027]1、防雨帽;2、压条;21、第二通孔;22、压板;23、卡条;3、自攻螺丝;4、光伏板组件;5、横向水槽;6、纵向水槽;61、第一支撑板;62、矩形环;63、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4所示,一种防漏水装置,包括防雨帽1、压条2、自攻螺丝3、光伏板组件4、横向水槽5和纵向水槽6,纵向水槽6为“W”字形,纵向水槽6两端均设有第一支撑板61,纵向水槽6的中间位置设有矩形环62,在水平方向,矩形环62的上端面高于第一支撑板61的端面,沿长轴方向在矩形环62的上端面均匀开凿有不少于一个的第一通孔63,即使有少量雨伞沿第一通孔63进入到矩形环62的内腔中,由于第一通孔63未贯穿矩形环62的下端面,雨伞也不能进入到室内,只能沿矩形环62的内底面排出,又因矩形环62的外侧下端面与纵向水槽6的下端面齐平,增大了纵向水槽6与房屋枕梁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增强了纵向水槽6对光伏组件4的支撑作用,使结构更加稳固,沿屋顶坡度方向纵向水槽6排列在房屋枕梁上,两相邻纵向水槽6之间设置有多列光伏板组件4,光伏板组件4的端部架设在两相邻纵向水槽6的矩形环62的上端面上,在横轴方向两相邻光伏板组件4的接缝处设有横向水槽5,横向水槽5的端部分别架设在两相邻纵向水槽6的第一支撑板61上,横向水槽5的上端面与光伏板组件4的下端面贴合,在纵轴方向两相邻光伏板组件4的接缝处设有压条2,压条2底部沿长轴方向均匀开凿有不少于一个第二通孔21,第二通孔21与第一通孔63的位置匹配,第二通孔21
与第一通孔63的相等,压条2两端均设有压板22,压板22盖压在光伏板组件4的上方,压板22外侧壁分别设有卡条23,防雨帽1内侧壁的相对壁上开凿有一对与卡条23匹配的卡槽,防雨帽1通过卡条23与卡槽的匹配卡接在压条2的外端,不少于一个自攻螺丝3自上而下依次穿过第二通孔21和第一通孔63,将压条2和纵向水槽6连接在一起。
[0030]实施例2:如图5所示,与基于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自攻螺丝改为铆钉,铆钉的安装方式更为便捷,将纵向水槽6的形状改为“U”字形,“U”字形纵向水槽6的底面与房屋枕梁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了,使纵向水槽6在房屋枕梁上固定更加牢固,不易侧翻。
[0031]安装过程:先将纵向水槽6安装在房屋的枕梁上,再将横向水槽5安装在两相邻纵向水槽6的第一支撑板61上,然后再将光伏板组件4安装在两相邻纵向水槽6的矩形环62的上端面上,在横轴方向,两相邻光伏板组件4的接缝处位于横向水槽5的正上方,再将压条2放置两相邻光伏板组件4纵轴方向的接缝处,然后用自攻螺丝3穿过第二通孔21与第一通孔63将压条2和纵向水槽6连接在一起,同时压条2将光伏板组件4压紧在纵向水槽6的上方,最后将防雨帽1卡接在压条2的外端。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雨帽(1)、压条(2)、自攻螺丝(3)、光伏板组件(4)、横向水槽(5)和纵向水槽(6),纵向水槽(6)为“W”字形,纵向水槽(6)两端均设有第一支撑板(61),纵向水槽(6)的中间位置设有矩形环(62),在水平方向,矩形环(62)的上端面高于第一支撑板(61)的端面,沿长轴方向在矩形环(62)的上端面均匀开凿有不少于一个的第一通孔(63),沿屋顶坡度方向纵向水槽(6)排列在房屋枕梁上,两相邻纵向水槽(6)之间设置有多列光伏板组件(4),光伏板组件(4)的端部架设在两相邻纵向水槽(6)的矩形环(62)的上端面上,在横轴方向两相邻光伏板组件(4)的接缝处设有横向水槽(5),横向水槽(5)的端部分别架设在两相邻纵向水槽(6)的第一支撑板(61)上,横向水槽(5)的上端面与光伏板组件(4)的下端面贴合,在纵轴方向两相邻光伏板组件(4)的接缝处设有压条(2),压条(2)底部沿长轴方向均匀开凿有不少于一个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雄刚孙炯敏赵建炯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曹娥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