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60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椎按摩仪。它包括由外弧硬质壳和内弧软质壳作相对拼合成型且整体形状呈类“C”形的曲度壳体、形成于内弧软质壳上的缓冲颈套、位于曲度壳体的壳体空间的物理震动器及装设于缓冲颈套的颈口上的万向按摩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万向按摩头在受到人体颈部的挤压时导致缓冲颈套产生一定的形变效应,从而使万向按摩头形成与人体颈部曲线相适应的角度变化,以增强按摩仪佩戴的舒适性和适应性;同时,利用物理震动器和万向按摩头所产生的功效并配合曲度壳体的结构形态可使按摩仪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来全方位地模拟低频电疗、火罐、红外光、震动按摩、环形牵引等多功能理疗功效,达到促进颈部血液循环、放松颈部肌肉、缓解疲劳等病症。缓解疲劳等病症。缓解疲劳等病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按摩仪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理疗装置
,尤其是一种颈椎按摩仪。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颈椎按摩装置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并通过诸如物理震动、热敷、磁疗或低频脉冲等刺激手段对颈部进行按摩以达到促进颈部血液循环、放松颈部肌肉、缓解疲劳酸痛等理疗功效的护理产品。
[0003]目前,市面上的颈椎按摩装置虽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由于大多数的颈椎按摩装置的按摩头一般采用的是固定式结构,当不同用户使用时,按摩头一般无法与用户的颈部作适应性的紧密贴合,从而不但会严重降低装置使用的舒适性以及按摩效果,而影响用户体验效果。同时,出于对产品体积大小等因素的考量,大多数颈椎按摩装置一般只具有单一的功能,如单一的物理震动功能、单一的低频脉冲震动模拟功能、单一的热敷功能等等,无法满足多样化功能需求。
[0004]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颈椎按摩装置提出改进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按摩仪。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颈椎按摩仪,它包括:
[0008]一曲度壳体,所述曲度壳体为由外弧硬质壳和内弧软质壳作内外相对拼合后共同形成的一整体形状呈类“C”形的中空壳体结构,所述内弧软质壳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朝曲度壳体的内弧方向凸起的缓冲颈套;
[0009]至少一个物理震动器,所述物理震动器装设于外弧硬质壳的壳壁上并位于曲度壳体的壳体空间内;
[0010]至少一个万向按摩头,所述万向按摩头与缓冲颈套一一对应,所述万向按摩头包括一置于缓冲颈套内并覆盖缓冲颈套的颈口内侧分布的定位夹板、一叠置并覆盖于缓冲颈套的颈口外侧分布的背板座、一与背板座相对拼合为一体并与背板座共同形成一收容腔室的接触罩、一置于收容腔室内且表面贴附于接触罩的内壁面上的脉冲理疗电极片以及一夹持于脉冲理疗电极片与接触罩之间的柔性电热片,所述脉冲理疗电极片的背表面形成有贯穿于缓冲颈套的颈口分布的定位套管,所述定位套管与定位夹板通过锁止连接件锁固为一体;
[0011]以及
[0012]一驱动控制组件,所述物理震动器、脉冲理疗电极片和柔性电热片分别与驱动控制组件作电连接并受控于驱动控制组件。
[0013]优选地,所述缓冲颈套的中轴线沿曲度壳体的径向分布,所述物理震动器与缓冲颈套一一对应并位于对应的缓冲颈套的轮廓范围内。
[0014]优选地,所述缓冲颈套至少为一对,其中一对所述缓冲颈套以曲度壳体的径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0015]优选地,所述物理震动器包括一锁固于外弧硬质壳的壳壁上并与外弧硬质壳共同组成一震动腔室的马达保护罩、一装设于震动腔室内并受控于驱动控制组件的微型马达以及一装设于微型马达的输出轴上并位于震动腔室内的偏心震动轮。
[0016]优选地,它还包括一与曲度壳体的左端侧作插装连接的左夹柄壳以及一与曲度壳体的右端侧作插装连接的右夹柄壳,所述驱动控制组件包括装设于左夹柄壳内并分别与脉冲理疗电极片和柔性电热片作电连接的主控制板、装设于曲度壳体内并同时与主控制板和物理震动器作电连接的震动调控板、装设于右夹柄壳内并与主控制板作电连接的储能电池、嵌装于左夹柄壳的外弧面上并与主控制板作电连接的功能调控按键、嵌装于右夹柄壳的壳壁上并同时与主控制板和储能电池作电连接的充电接口模块以及嵌装于左夹柄壳的壳壁上并与主控制板作电连接的外接脉冲连接模块。
[0017]优选地,所述左夹柄壳和右夹柄壳均由一外弧面壳和一内弧面壳作内外相对拼合后成型,所述内弧面壳的外壳壁上嵌装有一柔性按摩垫。
[0018]优选地,所述外弧面壳的端部贴附并锁固于外弧硬质壳的内壳壁上,所述内弧面壳的端部贴附于内弧软质壳的内壳壁上,所述曲度壳体的左右端侧还分别设置有一绑箍,所述绑箍套设并绑缚于左夹柄壳与曲度壳体相插装的区域以及右夹柄壳与曲度壳体相插装的区域。
[0019]优选地,所述主控制板上还集成有无线通信模块。
[0020]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可使万向按摩头在受到人体颈部的挤压时导致缓冲颈套产生一定的形变效应,从而使万向按摩头形成与人体颈部曲线相适应的角度变化,以增强按摩仪佩戴的舒适性和适应性;同时,利用物理震动器和万向按摩头所产生的功效并配合曲度壳体的结构形态可使按摩仪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来全方位地模拟低频电疗、火罐、红外光、震动按摩、环形牵引等多功能理疗功效,达到促进颈部血液循环、放松颈部肌肉、缓解疲劳等病症;其结构简单紧凑、功能丰富、舒适性及适应性显著,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一);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二);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5]图5是图4中A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曲度壳体部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002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曲度壳体部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002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左夹柄壳部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右夹柄壳部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系统控制原理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2]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颈椎按摩仪,它包括:
[0033]曲度壳体10,其为一由外弧硬质壳11和内弧软质壳12作内外相对拼合后共同形成的一整体形状呈类“C”形的中空壳体结构,以利用其整体呈类“C”形的结构构造与人体颈部的曲线形态相吻合,从而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要求的同时,利用外弧硬质壳11与内弧软质壳12的材料硬度差异,通过外弧硬质壳11来实现整个壳体的曲线弧度定型,而通过内弧软质壳12则可与颈部皮肤相接触以保证按摩仪在佩戴于颈部时的舒适性;在内弧软质壳1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朝曲度壳体10的内弧方向凸起的缓冲颈套13;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及的类“C”形不限于标准的C字形,也包括诸如半圆形、U字形等类似形状;内弧软质壳12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诸如硅胶等相对柔软的材料注塑成型;
[0034]物理震动器20,其至少为一个并且装设于外弧硬质壳的壳壁上并位于曲度壳体10的壳体空间内(即:由外弧硬质壳11与内弧软质壳12共同形成的壳体空间内),以利用物理震动器20所产生的震动效应来最终形成对颈部的震动按摩功能;
[0035]万向按摩头30,其与缓冲颈套13一一对应,万向按摩头30包括一置于缓冲颈套13内并覆盖缓冲颈套13的颈口内侧分布的定位夹板31、一叠置并覆盖于缓冲颈套13的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曲度壳体,所述曲度壳体为由外弧硬质壳和内弧软质壳作内外相对拼合后共同形成的一整体形状呈类“C”形的中空壳体结构,所述内弧软质壳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朝曲度壳体的内弧方向凸起的缓冲颈套;至少一个物理震动器,所述物理震动器装设于外弧硬质壳的壳壁上并位于曲度壳体的壳体空间内;至少一个万向按摩头,所述万向按摩头与缓冲颈套一一对应,所述万向按摩头包括一置于缓冲颈套内并覆盖缓冲颈套的颈口内侧分布的定位夹板、一叠置并覆盖于缓冲颈套的颈口外侧分布的背板座、一与背板座相对拼合为一体并与背板座共同形成一收容腔室的接触罩、一置于收容腔室内且表面贴附于接触罩的内壁面上的脉冲理疗电极片以及一夹持于脉冲理疗电极片与接触罩之间的柔性电热片,所述脉冲理疗电极片的背表面形成有贯穿于缓冲颈套的颈口分布的定位套管,所述定位套管与定位夹板通过锁止连接件锁固为一体;以及一驱动控制组件,所述物理震动器、脉冲理疗电极片和柔性电热片分别与驱动控制组件作电连接并受控于驱动控制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颈套的中轴线沿曲度壳体的径向分布,所述物理震动器与缓冲颈套一一对应并位于对应的缓冲颈套的轮廓范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颈椎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颈套至少为一对,其中一对所述缓冲颈套以曲度壳体的径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震动器包括一锁固于外弧硬质壳的壳壁上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耀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贝莱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