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壳体和充气组件,用于贴在患者的腹腔引流口处,壳体的内部设有固定空腔,所述固定空腔设有连通外部的通气孔,壳体的顶部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固定空腔连通,且引流孔用于插装腹腔引流管;充气组件包括气囊和连接管,所述气囊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空腔内,气囊的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引流孔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入通气孔并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放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通过缝线的方式对腹腔引流管进行固定,导致对腹腔引流管进行固定时容易出现太松或太紧的问题。松或太紧的问题。松或太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导管
,具体涉及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腹腔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手术后患者腹腔中积聚的脓、血或液体引流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和观察是否存在出血、脓肿、漏等术后并发症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腹部手术后通常需要留置腹腔引流管以引流腹腔内的液体,以利于术后恢复。
[0003]目前,腹腔引流管的一般固定方式是在腹腔引流管旁的皮肤上用缝线缝合一到两针,再用缝线缠绕引流管数圈后打结固定,从而起到防止引流管移位的作用。
[0004]然而,针对现有的腹腔引流管的固定方式,如缝线固定过松,引流管容易发生脱落。此外,腹腔引流管长时间固定不动,则容易因管口处组织机化而导致堵塞,失去引流作用,因此,需间断转动腹腔引流管以避免堵塞或循序退管以更换新的引流位置。同时,缝线固定太紧,也不方便腹腔引流管后续的移动及退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以解决通过缝线的方式固定腹腔引流管,导致在对腹腔引流管进行固定时容易出现太松或太紧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
[0007]壳体,用于贴在患者的腹腔引流口处,壳体的内部设有固定空腔,所述固定空腔设有连通外部的通气孔,壳体的顶部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固定空腔连通,且引流孔用于套装腹腔引流管;及
[0008]充气组件,包括气囊和连接管,所述气囊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空腔内,气囊的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引流孔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入通气孔并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放气。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把壳体安装在患者的腹腔引流口处,腹腔引流管的一端插入到引流孔内,并穿过安装孔伸入到患者的腹部进行引流。再通过连接管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充气后密封连接管,使得气囊处于膨胀状态,膨胀后的气囊对引流管的位于固定空腔内的管体部分进行挤压限位,从而实现对腹腔引流管进行挤压固定,防止引流管移动或脱落。当需要拉动或取出腹腔引流管时,打开连接管的封闭端,使得气囊内的空气通过连接管排放出来,进而能够拉动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
[0010]进一步,所述充气组件还包括鼓气件、气体单向阀和排气阀,所述鼓气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连接管的远离所述气囊的一端,所述气体单向阀安装在所述连接管上,且气体单向阀靠近所述鼓气件,所述排气阀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连接管上,且位于壳体与所述气体单向阀之间。
[0011]通过鼓气件能更好地对气囊进行鼓气,气体单向阀的设置,避免气囊内的气体通过连接管排出,打开排气阀,进而排出气囊内的气体。
[0012]进一步,所述固定空腔内设有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弹性垫圈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挤压垫圈的中部用于套装腹腔引流管。
[0013]通过弹性垫圈,使得避免气囊与引流管直接接触,气囊充气膨胀后挤压弹性垫圈,进而对引流管进行限位。同时,在拉动引流管时,也避免引流管磨破气囊。
[0014]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盘,所述吸盘用于吸附在患者的皮肤上。
[0015]壳体安装在患者的腹腔引流口处时,吸盘吸附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而能对壳体进行固定,避免壳体从患者的皮肤上脱落。
[0016]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按压垫圈,且所述按压垫圈的轴线与所述引流孔的孔轴相同。
[0017]设置按压垫圈,按压垫圈能挤压患者的腹腔引流口,防止腹腔内的液体外溢污染敷料和衣服。
[0018]进一步,所述壳体周向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周向均布设有四个固定孔。
[0019]四个固定的孔的设置,便于医务工作人员通过缝合线穿过固定孔把壳体缝在患者的皮肤上,从而能更好地更稳固地对壳体进行固定。
[0020]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囊和连接管的设置,在壳体内设置的固定空腔,便于气囊固定在固定空腔内,通过连接管对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气囊对引流管进行挤压限位,从而实现对腹腔引流管进行挤压固定,防止引流管移动或脱落。当需要拉动或取出腹腔引流管时,打开连接管的封闭端,使得气囊内的空气通过连接管排放出来,进而能够拉动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的正剖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3为图1中A处的俯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固定空腔11、引流孔12、充气组件2、气囊21、连接管22、鼓气件23、气体单向阀24、排气阀25、弹性垫圈3、吸盘4、按压垫圈5、固定孔6、腹腔引流管7、人体皮肤8。
[0026]如图1~图3所示,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壳体1、充气组件2、弹性垫圈3、吸盘4和按压垫圈5。
[0027]如图1所示,壳体1用于贴在患者人体皮肤8的腹腔引流口处,壳体1的内部设有固定空腔11,固定空腔11设有连通外部的通气孔,壳体1的顶部设有引流孔12,引流孔12与固定空腔11连通,且引流孔12用于套装腹腔引流管7。
[0028]具体的,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盘4,吸盘4用于吸附在患者的皮肤上。本实施例中,吸盘4设有两个,壳体1安装在患者的腹腔引流口处时,吸盘4吸附在患者的皮肤上,进
而能对壳体1进行固定,避免壳体1从患者的皮肤上脱落。壳体1周向设有延伸部,延伸部周向均布设有四个固定孔6。四个固定孔6的设置,便于医务工作人员通过缝合线穿过固定孔6把壳体1缝在患者的皮肤上,从而能更好地更稳固地对壳体1进行固定。
[0029]其中,壳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按压垫圈5,按压垫圈5为环形,按压垫圈5的轴线与引流孔12的孔轴相同。设置按压垫圈5,按压垫圈5能挤压患者的腹腔引流口,防止腹腔内的液体外溢污染敷料和衣服。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充气组件2包括气囊21、连接管22、鼓气件23、气体单向阀24和排气阀25,气囊21固定安装在固定空腔11内,气囊21的中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引流孔12连通,连接管22的一端插入通气孔并与气囊21连通,连接管22的另一端用于对气囊21进行充放气。鼓气件23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管22的远离气囊21的一端,本实施例中,鼓气件23可以选用现有的能够输气的按压气囊或普通的注射器,气体单向阀24螺栓固定安装在连接管22上,且气体单向阀24靠近鼓气件23,排气阀25可拆卸螺栓固定安装在连接管22上,且位于壳体1与气体单向阀24之间。通过鼓气件23能更好地对气囊21进行鼓气,气体单向阀24的设置,避免气囊21内的气体通过连接管22排出,打开排气阀25,进而排出气囊21内的气体。
[0031]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固定空腔11内还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用于贴在患者的腹腔引流口处,壳体的内部设有固定空腔,所述固定空腔设有连通外部的通气孔,壳体的顶部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固定空腔连通,且引流孔用于套装腹腔引流管;及充气组件,包括气囊和连接管,所述气囊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空腔内,气囊的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引流孔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入通气孔并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用于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放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还包括鼓气件、气体单向阀和排气阀,所述鼓气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连接管的远离所述气囊的一端,所述气体单向阀安装在所述连接管上,且气体单向阀靠近所述鼓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渡,李平昂,余佩武,石彦,饶芸,温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