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专用纯净供电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645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专用纯净供电电源装置,包括驱动控制电路所述集成控制电路的输出引脚与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入引脚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引脚与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引脚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引脚与外界的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电性连接。该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专用纯净供电电源装置杜绝产生数字噪声对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系统的干扰,可以实现整机的无数字噪声化优异性能,并且可以适应不同功率等级的需求,以满足试验室环境下其他类似精密仪器对供电电源的要求,真正做到一机多用,而不需要重新设计电路结构。而不需要重新设计电路结构。而不需要重新设计电路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专用纯净供电电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具体为一种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专用纯净供电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是对电力电缆进行局部放电测试及定位的设备,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应用。由于电缆应用环境极为复杂,如山区、野外以及未建成的变电站、用电设施内,现场工作电源的取用非常困难,现阶段最普遍的做法是用各种汽柴油发电机组提供测试系统的工作电源。常见的各种基于数字式斩波电路(SPWM)控制方式的应急逆变电源由于存在很高的高频干扰,无法应用于局部放电测试系统中。
[0003]现有技术的缺点:
[0004](1)发电机组体积较大,且极为笨重,对于现场快速开展试验造成很大影响。
[0005](2)由于发电机组工作噪声较大,对试验过程中判断故障放电点和放电类型有很大干扰且难以消除。
[0006](3)常规基于SPWM控制方式的应急电源,不允许在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中使用。
[0007]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专用纯净供电电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专用纯净供电电源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专用纯净供电电源装置,包括驱动控制电路和集成控制电路,所述集成控制电路的输出引脚与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入引脚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引脚与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引脚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引脚与外界的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电性连接;
[0010]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由CPU控制芯片、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和驱动变压器,所述CPU控制芯片产生正弦波,并通过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构成的BTL电路产生驱动后级功率放大电路的正弦波信号,再通过驱动变压器分离出四路互差180度相位的正弦波驱动信号输出给功率放大电路使用;
[0011]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由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和升压变压器组成,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阵列分布形成H桥,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阵列分布形成H桥经过升压变压器与外界的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电性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输入电阻为1K,反相放大电阻为20K,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为20K,反相放大电阻为20K。
[0013]优选的,所述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结构相同,所述第
一三极管由前级放大晶体管、放大晶体管、第一电阻、第一电位器、第二电阻、第一基极限流电阻、第二基极限流电阻、第一射极电阻、第二射极电阻、第三射极电阻、第四射极电阻、第五射极电阻、第六射极电阻、第一基极驱动钳位二极管、第二基极驱动钳位二极管、第三基极驱动钳位二极管和感性负载续流二极管组成,所述第一三极管包括一组前级放大晶体管和五组放大晶体管并联组成,所述前级放大晶体管与放大晶体管之间并联有第一基极驱动钳位二极管、第二基极驱动钳位二极管和第三基极驱动钳位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电位器和第二电阻组成直流偏置电路并与前级放大晶体管并联,所述第一基极限流电阻与第二基极限流电阻为基极限流电阻,所述第一基极限流电阻与前级放大晶体管电性连接,所述感性负载续流二极管与放大晶体管电性连接,五组放大晶体管的底部分别串联有第一射极电阻、第二射极电阻、第三射极电阻、第四射极电阻、第五射极电阻和第六射极电阻。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整机设计摒弃常规的电源设计方法,采用LDO、电荷泵等线性电源和模拟电源替代常规DCDC电源设计,杜绝产生数字噪声对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系统的干扰;
[0016](2)驱动部分电路采用线性功放组成BTL驱动电路,防止采用D类功放对后级功率放大电路引入开关噪声,从而实现整机的无数字噪声化优异性能;
[0017](3)采用三极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的方式,并采用并联设计的方法,使得整机开关噪声接近为零,为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提供了低失真度、高频率稳定性的优异工作电源,避免从电源引入开关噪声,对测试结果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这种模块化设计,非常利于功率放大电路的扩展和升级,电极管并联的数量从1到25只可以任意组合,使得电源装置功率可以从500W到2000W 范围内调整,适应不同功率等级的需求,以满足试验室环境下其他类似精密仪器对供电电源的要求,真正做到一机多用,而不需要重新设计电路结构。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系统原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驱动控制电路电路原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功率放大电路电路原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第一三极管电路原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升压变压器结构图。
[0023]图中:1驱动控制电路、2功率放大电路、3集成控制电路、11CPU控制芯片、12第一功率放大器、13第二功率放大器、14驱动变压器、21第一三极管、22第二三极管、23第三三极管、24第四三极管、25升压变压器、26 前级放大晶体管、27放大晶体管、28第一电阻、29第一电位器、210第二电阻、211第一基极限流电阻、212第二基极限流电阻、213第一射极电阻、214 第二射极电阻、215第三射极电阻、216第四射极电阻、217第五射极电阻、 218第六射极电阻、219第一基极驱动钳位二极管、220第二基极驱动钳位二极管、221第三基极驱动钳位二极管、222感性负载续流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专用纯净供电电源装置,包括驱动控制电路1和集成控制电路3,所述集成控制电路3的输出引脚与驱动控制电路1的输入引脚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1的输出引脚与功率放大电路2的输入引脚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放大电路2的输出引脚与外界的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电性连接;
[0026]所述驱动控制电路1由CPU控制芯片11、第一功率放大器12、第二功率放大器13和驱动变压器14,所述CPU控制芯片11产生正弦波,并通过第一功率放大器12和第二功率放大器13构成的BTL电路产生驱动后级功率放大电路的正弦波信号,再通过驱动变压器14分离出四路互差180度相位的正弦波驱动信号输出给功率放大电路2使用;
[0027]所述功率放大电路2由第一三极管21、第二三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专用纯净供电电源装置,包括驱动控制电路(1),其特征在于:集成控制电路(3)的输出引脚与驱动控制电路(1)的输入引脚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1)的输出引脚与功率放大电路(2)的输入引脚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放大电路(2)的输出引脚与外界的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1)由CPU控制芯片(11)、第一功率放大器(12)、第二功率放大器(13)和驱动变压器(14),所述CPU控制芯片(11)产生正弦波,并通过第一功率放大器(12)和第二功率放大器(13)构成的BTL电路产生驱动后级功率放大电路的正弦波信号,再通过驱动变压器(14)分离出四路互差180度相位的正弦波驱动信号输出给功率放大电路(2)使用;所述功率放大电路(2)由第一三极管(21)、第二三极管(22)、第三三极管(23)、第四三极管(24)和升压变压器(25)组成,所述第一三极管(21)、第二三极管(22)、第三三极管(23)和第四三极管(24)阵列分布形成H桥,所述第一三极管(21)、第二三极管(22)、第三三极管(23)和第四三极管(24)阵列分布形成H桥经过升压变压器(25)与外界的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专用纯净供电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12)输入电阻为1K,反相放大电阻为20K,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13)的输入电阻为20K,反相放大电阻为20K。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振荡波局放测试系统专用纯净供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云峰阮国江蔡建国管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北赫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