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自动触发绿化带浇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627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埋式自动触发绿化带浇灌系统,其包括埋设于绿化带底部的地埋装置,地埋装置包括主流管,主流管一端延伸至地面上并且该端连接设置有压力泵机构,压力泵机构与主流管为可拆卸连接配合且用于对主流管输送高压态水,主流管连通设置有浇灌机构并且浇灌机构埋设于绿化带的底部位置,主流管与浇灌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接通两者的支流管,浇灌机构设置有若干并且覆盖整体绿化带,浇灌机构包括呈矩形布置的空心块,空心块的内部形成了密闭的空腔室,空心块的一端面开设有与空腔室接通的矩形浇灌口,浇灌口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屏蔽门,密闭门设置有两个并且对称布置,屏蔽门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敞开状态与屏蔽状态。状态与屏蔽状态。状态与屏蔽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埋式自动触发绿化带浇灌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绿化带浇灌
,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自动触发绿化带浇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绿化带,指的是供绿化的条形地带,可以消除视觉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此外,还有净化环境作用,能滞尘,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在城市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绿化带在市政道路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在双向车道的中部位置设置绿化带对交通车流进行分割,具有安全功能,消除司机视觉上的疲劳,种植乔木绿化带还可以改变道路的空间尺度,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为了保证绿化带的正常生长,绿化带的日常浇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长时间不对绿化带进行补水浇灌,极易导致绿化带的枯萎、死亡,目前,对绿化带的浇灌多数任然采用人工浇灌,浇灌的效率低,而且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为此,设计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的地埋式自动触发绿化带浇灌系统显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的地埋式自动触发绿化带浇灌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地埋式自动触发绿化带浇灌系统,其包括埋设于绿化带底部的地埋装置,地埋装置包括设置于绿化带中部位置的主流管,主流管一端延伸至地面上并且该端连接设置有压力泵机构、另一端设置成封堵状态,压力泵机构与主流管为可拆卸连接配合并且用于对主流管输送高压态水,所述主流管连通设置有浇灌机构并且浇灌机构埋设于绿化带的底部位置,主流管与浇灌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接通两者的支流管,支流管的进水端与主流管接通、排水端与浇灌机构接通,所述的浇灌机构设置有若干并且覆盖整体绿化带;
[0006]所述的浇灌机构包括呈矩形布置的空心块。空心块的内部形成了密闭的空腔室,空心块的一端面开设有与空腔室接通的矩形浇灌口,浇灌口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屏蔽门,密闭门设置有两个并且对称布置,屏蔽门设置成可相互切换换的敞开状态与屏蔽状态;
[0007]所述浇灌口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屏蔽门相匹配滑槽,屏蔽门与滑槽相匹配并且沿两屏蔽门之间的间距方向构成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滑槽的底部设置有平行滑槽槽深方向布置的导杆,导杆平行间距设置有两个,所述屏蔽门套设于导杆上,屏蔽门与导杆相匹配并且沿导杆的轴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所述导杆的外部套设有密封弹簧,密封弹簧的一端与滑槽的槽底抵触、另一端与屏蔽门抵触并且推动两屏蔽门相互靠近运动相互密封抵触,所述屏蔽门的内侧面设置成斜面并且两斜面之间的距离沿浇灌口的开口方向逐渐减小。
[0008]进一步的,两屏蔽门相互靠近一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
其中一屏蔽门上的密封凹槽、设置于另一屏蔽门上的密封凸块,密封凹槽与密封凸块相匹配并且构成插接式密封配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泵机构包括埋设于地面上的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泵体,泵体的进水端连通设置有进水管并且进水管的进水端插入至水源中,泵体的排水端与主流管的进水端之间设置有接通两者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排水端设置有对接对头、所述主流管的进水端设置有与对接接头相匹配的对接对接接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向上布置的手提架,所述手提架上开设有用于用户握持的缺口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成尖锐状。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将主流管埋设于绿化带的中部位置并且进水端延伸至地面的上方,主流管连通有多组浇灌机构,多组浇灌机构能够覆盖整个绿化带,浇灌时,对主流管注入高压态水,高压态水使浇灌机构自动触发并且敞开,高压态水由浇灌机构流出对绿化带的根系部位进行直接灌溉,浇灌结束后,浇灌机构自动复位并且自行密封,避免了泥土对浇灌机构造成的堵塞。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0016]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中标示为:
[0018]10、地埋装置;11、主流管;12、支流管;20、浇灌机构;21、空心块;22、浇灌口;23、屏蔽门;24、滑槽;25、导杆;26、密封弹簧;27、密封凹槽;28、密封凸块;
[0019]30、压力泵机构;31、支撑架;32、泵体;33、进水管;34、排水管;35、手提架;36、缺口;37、对接接头;38、对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
[0021]参见图1-4,一种地埋式自动触发绿化带浇灌系统,其包括埋设于绿化带底部的地埋装置10,地埋装置10包括设置于绿化带中部位置的主流管11,主流管11一端延伸至地面上并且该端连接设置有压力泵机构30、另一端设置成封堵状态,压力泵机构30与主流管11为可拆卸连接配合并且用于对主流管11输送高压态水,为了将输送至主流管11的高压态水排出对绿化带进行浇灌,所述主流管11连通设置有浇灌机构20并且浇灌机构20埋设于绿化带的底部位置,主流管11与浇灌机构20之间设置有用于接通两者的支流管12,支流管12的
进水端与主流管11接通、排水端与浇灌机构20接通,所述的浇灌机构20设置有若干并且覆盖整体绿化带,通过对浇灌机构20输入高压态水使其自动触发敞开,高压态水由浇灌机构20排出对绿化带的根系部位进行浇灌。
[0022]具体的,参见图2、图3,所述的浇灌机构20包括呈矩形布置的空心块21,空心块21的内部形成了密闭的空腔室,空心块21的一端面开设有与空腔室接通的矩形浇灌口22,浇灌口22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屏蔽门23,密闭门23设置有两个并且对称布置,屏蔽门23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敞开状态与屏蔽状态。
[0023]更为具体的,所述浇灌口22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屏蔽门23相匹配滑槽24,屏蔽门23与滑槽24相匹配并且沿两屏蔽门23之间的间距方向构成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滑槽24的底部设置有平行滑槽24槽深方向布置的导杆25,导杆25平行间距设置有两个,所述屏蔽门23套设于导杆25上,屏蔽门23与导杆25相匹配并且沿导杆25的轴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为了使屏蔽门23能够对浇灌口22有效密封,所述导杆25的外部套设有密封弹簧26,密封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自动触发绿化带浇灌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埋设于绿化带底部的地埋装置,地埋装置包括设置于绿化带中部位置的主流管,主流管一端延伸至地面上并且该端连接设置有压力泵机构、另一端设置成封堵状态,压力泵机构与主流管为可拆卸连接配合并且用于对主流管输送高压态水,所述主流管连通设置有浇灌机构并且浇灌机构埋设于绿化带的底部位置,主流管与浇灌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接通两者的支流管,支流管的进水端与主流管接通、排水端与浇灌机构接通,所述的浇灌机构设置有若干并且覆盖整体绿化带;所述的浇灌机构包括呈矩形布置的空心块,空心块的内部形成了密闭的空腔室,空心块的一端面开设有与空腔室接通的矩形浇灌口,浇灌口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屏蔽门,密闭门设置有两个并且对称布置,屏蔽门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敞开状态与屏蔽状态;所述浇灌口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屏蔽门相匹配滑槽,屏蔽门与滑槽相匹配并且沿两屏蔽门之间的间距方向构成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滑槽的底部设置有平行滑槽槽深方向布置的导杆,导杆平行间距设置有两个,所述屏蔽门套设于导杆上,屏蔽门与导杆相匹配并且沿导杆的轴向构成滑动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丰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