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机壳、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589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机壳,电机和车辆。所述电机机壳包括筒状的内机壳、筒状的外机壳、隔板和多个扰流板,所述外机壳套设在所述内机壳外侧,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面与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面间隔开,所述隔板设在内机壳和所述外机壳之间且与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面相连接,所述隔板、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面和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面在所述内机壳与所述外机壳之间限定出冷却液流道,多个所述扰流板彼此间隔地设在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至少一部分内,所述外机壳设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机壳,通过扰流板改变了冷却液的流动状态,增强了冷却效果。增强了冷却效果。增强了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机壳、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用电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机壳、具有该电机机壳的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机作为诸如纯电动汽车的车辆的核心部件,对其性能要求高、功率密度大、输出转矩大、过载能力强、工作环境恶劣以及频繁起动、加速、制动等,因此在工作时候会产生大量热量,该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发,将会导致电机温度迅速升高,造成电机定子绕组损坏,转子永磁体不可逆退磁等危害。
[0003]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在电机的机壳内通常设有冷却液流道,电机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机壳上,冷却通道内的冷却液再将机壳上的热量带走,相关技术中的冷却液流道仍然存在散热效果差,进出水压差大,轴向温差大,易形成水垢、容易发生串流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冷却效果提高的电机机壳。
[0006]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机机壳的电机。
[0007]本技术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机的车辆。
[0008]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机壳包括筒状的内机壳、筒状的外机壳、隔板和多个扰流板,所述外机壳套设在所述内机壳外侧,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面与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面间隔开,所述隔板设在内机壳和所述外机壳之间且与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面相连接,所述隔板、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面和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面在所述内机壳与所述外机壳之间限定出冷却液流道,多个所述扰流板彼此间隔地设在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至少一部分内,所述外机壳设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机壳,通过在冷却液流道内设置扰流板,增大了冷却液与电机机壳的接触面积,扰流板使冷却液流道内的冷却液产生紊流和/或涡流,破坏了边界层,冷却液流动状态改变为湍流,增大了散热系数、努塞尔系数和湍动能,增强了冷却液与机壳之间的换热效率,提高了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沿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延伸方向彼此间隔地设在所述冷却液流道的整个长度上。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布置成一层或布置成沿所述冷却液的厚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多层。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设在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面、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面和所述隔板的隔板面中的至少一个上。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内机壳的周向一致,所述扰流板
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内机壳的轴向一致,所述扰流板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内机壳的径向一致。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设在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面上且与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面相接或间隔开。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外机壳的周向一致,所述扰流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外机壳的轴向一致,所述扰流板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外机壳的径向一致。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设在构成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上壁的上隔板上且与构成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下壁的下隔板相接或间隔开,和/或所述扰流板设在构成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下壁的下隔板上且与构成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上壁的上隔板相接或间隔开。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延伸一致,所述扰流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扰流板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隔板的宽度方向一致。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与所述内机壳或所述外机壳一体形成。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流道和所述隔板通过在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或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上加工出槽形成。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流道包括多个周向流道,每个周向流道沿所述内机壳的周向延伸且沿所述内机壳的周向排布,多个所述周向流道包括首段周向流道、尾段周向流道和位于所述首段周向流道与所述尾段周向流道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周向流道,多个所述周向流道依次首尾连通,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首段周向流道的首端连通,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尾段周向流道的尾端连通。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周向流道内的扰流板沿所述内机壳的周向布置成一层,且所述扰流板位于所述内机壳的同一横截面的圆周上。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周向流道内的扰流板沿所述内机壳的周向布置成沿所述内机壳的轴向彼此间隔开的多层,同一层的所述扰流板位于所述内机壳的同一横截面的圆周上。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周向流道内的扰流板沿所述内机壳的周向布置成一层,且所述扰流板在所述内机壳的周向上依次错开。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厚度方向和所述内机壳的轴向一致,所述扰流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内机壳的径向一致,其中所述扰流板的厚度H1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厚度H2的比值m为0.1-0.3,所述扰流板的宽度W1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宽度W2的比值n为0.4-0.8。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内机壳的周向方向一致,所述扰流板的长度L为0.03πd-0.1πd,其中d为所述内机壳的内径,π为圆周率。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内机壳的周向方向一致,在所述内机壳的周向上彼此相邻的扰流板在所述内机壳的周向上错开的距离C与所述扰流板的厚度H1的比值q为1-3。
[0027]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包括电机机壳,定子和转子,所述电机机壳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机壳。
[0028]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机。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为纯电动汽车。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机壳的外机壳的示意图;
[003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机壳的内机壳的示意图;
[0032]图3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的电机机壳的内机壳的示意图;
[0033]图4是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电机机壳的内机壳的示意图;
[0034]图5是根据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电机机壳的内机壳的示意图;
[0035]图6是图2所示电机机壳内的冷却液流道的示意图,其中去除了内机壳、外机壳、隔板和扰流板;
[0036]图7是图3所示电机机壳内的冷却液流道的示意图,其中去除了内机壳、外机壳、隔板和扰流板;
[0037]图8是图4所示电机机壳内的冷却液流道的示意图,其中去除了内机壳、外机壳、隔板和扰流板;
[0038]图9是图5所示电机机壳内的冷却液流道的示意图,其中去除了内机壳、外机壳、隔板和扰流板;
[0039]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机壳的比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内机壳、筒状的外机壳、隔板和多个扰流板,所述外机壳套设在所述内机壳外侧,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面与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面间隔开,所述隔板设在内机壳和所述外机壳之间且与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面相连接,所述隔板、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面和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面在所述内机壳与所述外机壳之间限定出冷却液流道,多个所述扰流板彼此间隔地设在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至少一部分内,所述外机壳设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沿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延伸方向彼此间隔地设在所述冷却液流道的整个长度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布置成一层或布置成沿所述冷却液的厚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多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设在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面、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面和所述隔板的隔板面中的至少一个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设在所述内机壳的外周壁面上且与所述外机壳的内周壁面相接或间隔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内机壳的周向一致,所述扰流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内机壳的轴向一致,所述扰流板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内机壳的径向一致。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外机壳的周向一致,所述扰流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外机壳的轴向一致,所述扰流板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外机壳的径向一致。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设在构成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上壁的上隔板上且与构成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下壁的下隔板相接或间隔开,和/或所述扰流板设在构成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下壁的下隔板上且与构成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上壁的上隔板相接或间隔开。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延伸一致,所述扰流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扰流板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隔板的宽度方向一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内机壳或所述外机壳一体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晓敏王飞高劲军胡义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