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文凯专利>正文

一种腱鞘囊肿穿刺治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533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腱鞘囊肿穿刺治疗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种腿部及膝关节按摩装置来实现,包括基体和固定架,所述活动板通过横轴与按摩筒体活动连接,所述电机轴内固定套设有第一主动斜齿轮,所述第二主动斜齿轮固定套设在横轴上,所述轮轴上还固定安装有按摩块,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上固定安装有偏心轴,所述连杆远离从动齿轮的一侧活动套设在连杆轴上,所述连杆轴固定连接在按摩板上所述震动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按摩筒体上,所述圆孔内活动安装有按摩凸起,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可作康复按摩使用,也可作日常消除腿部疲劳使用,适合在任何需要进行腿部按摩的场景中使用,通过模拟人工点压,揉捏,使用效果显著,适合推广。适合推广。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腱鞘囊肿穿刺治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申请日2019年7月1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0650348.8,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腱鞘囊肿穿刺治疗器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介绍

[0002]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一种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囊肿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多发于腕背和足背部。采用穿刺抽出囊液,然后注入辅助治疗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透明质酸酶,对于治疗腱鞘囊肿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创伤较小。但是,由于现有器具一般均采用先抽出囊液,再注入辅助治疗的药物,这样不能在抽液的同时注入辅助治疗的药物或对囊液起消融的溶性药液,从而导致需要多次分步骤操作,治疗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腱鞘囊肿穿刺治疗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所述腱鞘囊肿穿刺治疗器,极大减小了创伤面积,避免了感染,同时也提高了手术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腱鞘囊肿穿刺治疗器,包括抽吸管、加药容器以及活塞杆,所述抽吸管的首端设置有套管,位于该抽吸管首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液管,所述套管、排液管内均安装有开闭结构,且两个开闭结构为反向安装,所述抽吸管的尾端螺接封盖,所述套管与吸液管连接,该吸液管的自由端设置有双通道穿刺针,所述加药容器固定在抽吸管的外侧,且通过第一连接管贯穿连接到抽吸管尾端的侧壁,进入到抽吸管内,加药容器还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双通道穿刺针其中的一个通道连通,所述活塞杆的首端位于抽吸管内,且设置有胶塞,另一端贯穿封盖至抽吸管外,且设置有手柄。
[0006]优选的,所述开闭结构包括限位环以及封堵块,其中:所述限位环安装在套管/排液管内,且限位环远离封堵块的一侧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封堵块固定有杆,所述杆穿插限位环后与复位弹簧的末端固连。
[0007]优选的,所述封盖上安装有与活塞杆相配合的密封圈。
[0008]优选的,所述封盖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截止方向为反向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均为类似“人体静脉瓣”的瓣膜结构,可控制液体单向流动的阀门。
[0010]优选的,所述抽吸管的尾端外壁套装有指托。
[0011]优选的,所述双通道穿刺针上设置有固定扎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独立的开闭结构,封堵块与限位环以及套管、排液管的密封
配合,拉动手柄使胶塞的左侧形成负压状,在此压力的作用下积液会被引流到抽吸管内,撤去作用在手柄上的拉力,封堵块在复位弹簧弹力的作用下移入到套管,此过程中处于排液管的封堵块一直处于排液管内;再通过手柄推动活塞杆向左移动,进而可以将抽吸管内的积液通过出液管排出,同时可以将加药容器内的辅助治疗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透明质酸酶或者对囊液起消融的溶性药液挤入到第二连接管,然后送入到患者腕部腱鞘囊肿内;当需要再次进行抽液时,重复以上操作,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多次抽液时,只需插入双通道穿刺针即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够减轻穿刺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扎带对双通道穿刺针进行固定,便于医护人员操作,双通道穿刺针在对腱鞘囊肿的积液进行抽取过程中,同时可以将加药容器内药物注入了腱鞘囊肿内进行(辅助)治疗,通过封堵块与限位环以及套管、排液管的密封配合,可以很好的实现套管、排液管的导通或截止,密封效果好,从而方便对腱鞘囊肿的囊液进行抽吸治疗,可以提高负压的吸液效果,通过采用封盖、密封圈既实现了将加药容器内药物注入了腱鞘囊肿内进行治疗,又可以实现在活塞杆推拉运动时更加平稳。
[0015]本专利技术,极大减小了创伤面积,避免了感染,同时也提高了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开闭结构及其位于套管或排液管内初始状态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打开状态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双通道穿刺针以及与第二连接管连接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封盖俯视示意图。
[0021]图中:1抽吸管、2套管、3排液管、4吸液管、5双通道穿刺针、6加药容器、7第二连接管、8封盖、9活塞杆、10胶塞、11手柄、12密封圈、13第一单向阀、14指托、15限位环、16封堵块、17杆、18复位弹簧、19第一连接管、20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腱鞘囊肿穿刺治疗器,包括抽吸管1、加药容器6以及活塞杆9,所述抽吸管1的首端设置有套管2,位于该抽吸管1首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液管3,所述套管2、排液管3内均安装有开闭结构,所述开闭结构包括限位环15以及封堵块16,其中:所述限位环15安装在套管2/排液管3内,且限位环15远离封堵块16的一侧安装有复位弹簧18,所述封堵块16固定有杆17,所述杆17穿插限位环15后与复位弹簧18的末端固连,且两个开闭结构为反向安装,保证在通过手柄11对活塞杆9以及其上的胶塞10推拉时,产生的负压将处于套管2内的封堵块16关闭/打开,而处于排液管3内的封堵块16打开/关闭,始终让两个封堵块16所处的状态相反;所述抽吸管1的尾端螺接封盖8,所述套管2与吸液管4连接,该吸液管4的自由端设置有
双通道穿刺针5,所述双通道穿刺针5上设置有固定扎带,在将双通道穿刺针5插入患者的腕部腱鞘囊肿内时,通过固定扎带对双通道穿刺针5进行固定,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所述加药容器6固定在抽吸管1的外侧,且通过第一连接管19贯穿连接到抽吸管1尾端的侧壁,进入到抽吸管1内,加药容器6还通过第二连接管7与双通道穿刺针5其中的一个通道连通,所述活塞杆9的首端位于抽吸管1内,且设置有胶塞10,另一端贯穿封盖8至抽吸管1外,且设置有手柄11,所述封盖8上安装有与活塞杆9相配合的密封圈12,所述抽吸管1的尾端外壁套装有指托14,所述封盖8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3,所述第一连接管19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0,所述第一单向阀13与第二单向阀20截止方向为反向设置,所述第一单向阀13与第二单向阀20均为类似“人体静脉瓣”的瓣膜结构,可控制液体单向流动的阀门,采用封盖8的作用是:便于在拉出活塞杆9时,胶塞10对处于封盖8与胶塞10之间的空气进行压缩,然后通过第一连接管19将加药容器6内的辅助治疗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透明质酸酶或者对囊液起消融的溶性药液挤入到第二连接管7,然后送入到患者腕部腱鞘囊肿内,本专利技术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腱鞘囊肿穿刺治疗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种腱鞘囊肿穿刺治疗器来实现,所述腱鞘囊肿穿刺治疗器包括抽吸管(1)、加药容器(6)以及活塞杆(9),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1)的首端设置有套管(2),位于该抽吸管(1)首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液管(3),所述套管(2)、排液管(3)内均安装有开闭结构,且两个开闭结构为反向安装,所述抽吸管(1)的尾端螺接封盖(8),所述套管(2)与吸液管(4)连接,该吸液管(4)的自由端设置有双通道穿刺针(5),所述加药容器(6)固定在抽吸管(1)的外侧,且通过第一连接管(19)贯穿连接到抽吸管(1)尾端的侧壁,进入到抽吸管(1)内,加药容器(6)还通过第二连接管(7)与双通道穿刺针(5)其中的一个通道连通,所述活塞杆(9)的首端位于抽吸管(1)内,且设置有胶塞(10),另一端贯穿封盖(8)至抽吸管(1)外,且设置有手柄(11),所述封盖(8)上安装有与活塞杆(9)相配合的密封圈(12),所述封盖(8)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3),所述第一连接管(19)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0),所述第一单向阀(13)与第二单向阀(20)截止方向为反向设置;所述腱鞘囊肿穿刺治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对患者的腱鞘囊肿进行抽取积液时,胶塞(10)处于抽吸管(1)内的首端(图1中左边为首端),先将双通道穿刺针(5)插入到囊肿的积液部位,然后通过固定扎带对双通道穿刺针(5)进行固定,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此时,医护人员拉动手柄(11)向尾端移动,且手柄(11)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活塞杆(9)带动胶塞(10)进行同步运动,使得胶塞(10)的左侧形成负压状,在此压力的作用下,处于套管(2)内的封堵块(16)从套管(2)离开直至位于套管(2)外;步骤二:同时积液会依次流经双通道穿刺针(5)的其中另一个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文凯
申请(专利权)人:汤文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