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收卷的莲藕种植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523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收卷的莲藕种植大棚,包括支撑架、连接架和供杆,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架,且连接架的中端设有气缸,并且连接架的左右两端设有导向轨,所述气缸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横杆,且固定横杆的左右两端设有连接块,所述固定横杆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供杆,所述支撑架的左上端设有第一驱动箱,且第一驱动箱内分别连接有第一收卷辊和张力辊。该自动收卷的莲藕种植大棚,配合内部的收卷辊和连接棍对大棚棚膜进行传动,连接绳固定在棚膜的两端,在发条的卷收下可以很好的进行来回切换,使连接绳或棚膜停留的大棚上端,结构简单实用性,减少了操作不便带来的麻烦。操作不便带来的麻烦。操作不便带来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收卷的莲藕种植大棚


[0001]本技术涉及莲藕栽培
,具体为一种自动收卷的莲藕种植大棚。

技术介绍

[0002]莲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莲藕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在种植莲藕时,需要搭建大棚对莲藕进行隔温保护,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对于原先莲藕种植大棚也越来越自动化。
[0003]然而现有的莲藕种植大棚两侧的薄膜不能很好地进行收卷,以至于空气对流交换不能满足需求,棚内温度过高时会导致热量散失慢,同时收卷工作不够自动化,费时费力,导致实用性降低,因此,需要一种自动收卷的莲藕种植大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收卷的莲藕种植大棚,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莲藕种植大棚两侧的薄膜不能很好地进行收卷,以至于空气对流交换不能满足需求,棚内温度过高时会导致热量散失慢,同时收卷工作不够自动化,费时费力,导致实用性降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收卷的莲藕种植大棚,包括支撑架、连接架和供杆,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架,且连接架的中端设有气缸,并且连接架的左右两端设有导向轨,所述气缸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横杆,且固定横杆的左右两端设有连接块,所述固定横杆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供杆,所述支撑架的左上端设有第一驱动箱,且第一驱动箱内分别连接有第一收卷辊和张力辊,第一收卷辊的一端连接有电机,且第一收卷辊的外表面连接有棚膜,所述棚膜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绳,且连接绳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棍,并且连接棍的前后两端设有发条盒,所述发条盒的外侧连接有第二驱动箱,且第二驱动箱的内连接有第二收卷辊,所述支撑架前端外侧连接有撑台,且撑台的外表面设有光伏电板,并且撑台的内设有蓄电池。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横杆与气缸为固定连接,且固定横杆与导向轨为卡合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呈伞形分布在供杆与固定横杆之间,且支撑杆分别与供杆与固定横杆为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供杆呈弧形结构,且供杆与棚膜为贴合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收卷辊与第二收卷辊为相同结构,且第一收卷辊中心点与第二收卷辊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线。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绳与棚膜为固定连接,且棚膜与张力辊为贴合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收卷的莲藕种植大棚,
[0012]1.通过大棚的上端设置驱动箱,并配合内部的收卷辊和连接棍对大棚棚膜进行传动,连接绳固定在棚膜的两端,在发条的卷收下可以很好的进行来回切换,使连接绳或棚膜停留的大棚上端,结构简单实用性,减少了操作不便带来的麻烦;
[0013]2.通过在大棚内设置一个固定横杆,在气缸的驱动下,可以带动上端的拱杆对棚膜进行张力支撑,不仅可以对棚膜进行张力保护,避免棚膜松垮,同时还能配合收卷工作,使大棚更加的自动化;
[0014]3.通过增加光伏电板在大棚外侧,可以在晴天对太阳光进行吸收并转换成电能,能够有效的解决种植区不便搭线供电的问题,同时还设置蓄电池对多余的电能进行储存,能够在雨雪天气继续为大棚设备进行供电。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连接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一驱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连接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固定横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连接绳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支撑架;2、连接架;3、气缸;4、导向轨;5、固定横杆;6、支撑杆;7、供杆;8、第一驱动箱;9、第一收卷辊;10、张力辊;11、连接棍;12、发条盒;13、第二驱动箱;14、第二收卷辊;15、棚膜;16、电机;17、连接块;18、撑台;19、光伏电板;20、蓄电池;21、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收卷的莲藕种植大棚,包括支撑架1、连接架2和供杆7,支撑架1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架2,且连接架2的中端设有气缸3,并且连接架2的左右两端设有导向轨4,气缸3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横杆5,且固定横杆5的左右两端设有连接块17,固定横杆5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杆6,且支撑杆6的另一端连接有供杆7,支撑架1的左上端设有第一驱动箱8,且第一驱动箱8内分别连接有第一收卷辊9和张力辊10,第一收卷辊9的一端连接有电机16,且第一收卷辊9的外表面连接有棚膜15,棚膜15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绳21,且连接绳21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棍11,并且连接棍11的前后两端设有发条盒12,发条盒12的外侧连接有第二驱动箱13,且第二驱动箱13的内连接有第二收卷辊14,支撑架1前端外侧连接有撑台18,且撑台18的外表面设有光伏电板19,并且撑台18的内设有蓄电池20。
[0024]固定横杆5与气缸3为固定连接,且固定横杆5与导向轨4为卡合滑动连接,通过将固定横杆5与气缸3进行连接,在气缸3的驱动下,并配合两端的连接块17与导向轨4进行连接固定,使固定横杆5可以带动供杆7上下升降,能够对大棚棚膜15进行支撑的同时,还可以配合棚膜15进行收卷工作;
[0025]支撑杆6呈伞形分布在供杆7与固定横杆5之间,且支撑杆6分别与供杆7与固定横杆5为固定连接,通过将支撑杆6呈伞形分布在供杆7与固定横杆5之间,并以固定连接的方
式进行固定,使供杆7可以有效的对棚膜15进行支撑固定,增加连动连接的稳定性;
[0026]供杆7呈弧形结构,且供杆7与棚膜15为贴合连接,通过供杆7的形状结构,并与棚膜15的连接方式,使供杆7能够很好的对棚膜15进行张力支撑,能够将棚膜15共托成相同的弧度,使棚膜15能够有效全面的对莲藕进行隔温保护,从而增加了对棚膜15固定的灵活性;
[0027]第一收卷辊9与第二收卷辊14为相同结构,且第一收卷辊9中心点与第二收卷辊14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线,通过将相同结构的第一收卷辊9和第二收卷辊14固定在第一驱动箱8和第二驱动箱13内,使大棚能够分布多个收卷机构来对棚膜15进行控制调节,从而可以对大棚的单独区域进行控制,增加了对棚膜15控制的灵活性;
[0028]连接绳21与棚膜15为固定连接,且棚膜15与张力辊10为贴合连接,通过将棚膜15的一端与连接绳21进行固定,在发条盒12与第一收卷辊9的连动下,使棚膜15和连接绳21可以在大棚表面轮回切换,当连接绳21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收卷的莲藕种植大棚,包括支撑架(1)、连接架(2)和供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架(2),且连接架(2)的中端设有气缸(3),并且连接架(2)的左右两端设有导向轨(4),所述气缸(3)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横杆(5),且固定横杆(5)的左右两端设有连接块(17),所述固定横杆(5)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杆(6),且支撑杆(6)的另一端连接有供杆(7),所述支撑架(1)的左上端设有第一驱动箱(8),且第一驱动箱(8)内分别连接有第一收卷辊(9)和张力辊(10),第一收卷辊(9)的一端连接有电机(16),且第一收卷辊(9)的外表面连接有棚膜(15),所述棚膜(15)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绳(21),且连接绳(21)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棍(11),并且连接棍(11)的前后两端设有发条盒(12),所述发条盒(12)的外侧连接有第二驱动箱(13),且第二驱动箱(13)的内连接有第二收卷辊(14),所述支撑架(1)前端外侧连接有撑台(18),且撑台(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湛江市坡头区绿健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