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康复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513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肢康复治疗装置,包括支撑筒,支撑筒至少有两根且其顶部分别与顶板两端装配固定,顶板上安装有调节盒、导向筒一端,导向筒内部为中空的导向轴孔,导向轴孔内卡合、可轴向滑地安装有导向短轴,导向短轴固定在导向杆一端,导向杆另一端穿出导向筒后与下拉板装配固定,导向筒另一端外套装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铃铛,铃铛被敲击时发声;安装座内部设置有安装滑槽,安装滑槽内可滑动地安装有敲击滑环,敲击滑环套装固定在敲击轴上;敲击轴一端穿过安装滑槽、导向筒后进入导向孔内,另一端穿出安装座后与铃铛正对;敲击轴位于敲击滑环和安装滑槽靠近铃铛一侧的端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复位压簧。套装有复位压簧。套装有复位压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肢康复治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肢康复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对上肢的康复治疗中,进行上肢的拉伸训练必不可少,特别是骨折后的患者,通过上肢拉伸训练能够加快愈合。目前上肢拉伸训练主要是通过拉环向下拉动弹簧,以上肢力量克服弹簧弹力,从而实现上肢肌肉的训练。但是目前此类设备功能都比较单一,下拉的拉力基本固定,从而无法实现阶段性康复治疗。另外在使用时,患者只能主观猜测下拉的标准位移量,从而很可能下拉位移量不足,造成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肢康复治疗装置,且通过设置铃铛以探测下拉位移量是否到位。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肢康复治疗装置,包括支撑筒,所述支撑筒至少有两根且其顶部分别与顶板两端装配固定,所述顶板上安装有调节盒、导向筒一端,所述导向筒内部为中空的导向轴孔,所述导向轴孔内卡合、可轴向滑地安装有导向短轴,导向短轴固定在导向杆一端,导向杆另一端穿出导向筒后与下拉板装配固定,所述导向筒另一端外套装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铃铛,铃铛被敲击时发声;
[0005]所述安装座内部设置有安装滑槽,安装滑槽内可滑动地安装有敲击滑环,敲击滑环套装固定在敲击轴上;敲击轴一端穿过安装滑槽、导向筒后进入导向孔内,另一端穿出安装座后与铃铛正对;所述敲击轴位于敲击滑环和安装滑槽靠近铃铛一侧的端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复位压簧;所述导向短轴底部设置有敲击斜面,所述敲击轴装入导向孔内的一端为球面;
[0006]所述下拉板上固定有两块下拉侧板,两块下拉侧板分别与两根滚轮轴装配,所述滚轮轴上可圆周转动地套装有导向轮,导向轮外部绕过拉绳,拉绳两端分别固定有拉环。
[0007]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筒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一支撑槽,所述支撑杆一端卡装入第一支撑槽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支撑杆另一端穿出支撑筒后与底座块装配固定。
[0008]优选地,所述下拉板上还固定有弹簧短轴,所述弹簧短轴与拉簧一端装配固定,拉簧另一端与固定座装配固定,固定座固定在顶板上,且拉簧的螺旋间隙与弹簧销插接装配,弹簧销固定在弹簧轴一端上,弹簧轴另一端穿过固定座、顶板后且与顶板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
[0009]优选地,弹簧轴穿过固定座、顶板后与蜗轮装配固定,所述蜗轮两侧分别与第一蜗杆、第二蜗杆啮合并构成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第一蜗杆、第二蜗杆分别与调节盒上的两块调节侧板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第一蜗杆、第二蜗杆一端分别穿出其中一块调节侧板,且
第一蜗杆的穿出端与调节螺母装配固定,第二蜗杆的穿出端与指示轴套装配固定,所述指示轴套上设置有指针,且指针、指示轴套均安装在表盘内,表盘内侧端面设置有刻度。
[0010]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上设置有数个沿着其高度方向设置有锁槽,所述锁槽可与锁块一端卡合、可滑动装配;锁块内部设置有滑孔,滑孔与限位环可轴向滑动装配,限位环安装在螺杆一端上,螺杆另一端穿出支撑筒后与旋钮装配固定,所述螺杆与支撑筒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支撑筒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槽,所述锁块卡合、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支撑槽内,且锁块靠近旋钮的端部、第二支撑槽靠近旋钮的端部之间安装有上锁弹簧,所述上锁弹簧套装在螺杆上。
[0011]优选地,锁槽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锁块装入锁槽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可与第二斜面贴合。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通过弹簧轴收放拉簧以调节拉簧对下拉板下拉的弹性阻尼,从而调节下拉需要的力量,也就可以实现阶段性恢复锻炼。另外在下拉板下拉到位后会敲击铃铛,从而通过铃铛发声直观地判断是否下拉到位,以保证恢复锻炼的质量。另外本技术通过支撑筒、支撑杆的升降式设计,可以使得本技术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需求,且可以在卧床使用和站立使用之间进行切换。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弹簧轴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0017]图4是图3中F1处放大图。
[0018]图5是螺杆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0019]图6是图5中F2处放大图。
[0020]图7-图8是拉簧、第一蜗杆、第二蜗杆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参见图1-图8,本实施例的上肢康复治疗装置,包括支撑筒120、支撑杆110,所述支撑筒120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一支撑槽121,所述支撑杆110一端卡装入第一支撑槽121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支撑杆110另一端穿出支撑筒120后与底座块130装配固定。使用时,底座块130安装在地面上,从而支撑本技术。
[0024]所述支撑筒120至少有两根且其顶部分别与顶板140两端装配固定,所述顶板140上安装有调节盒150、导向筒510一端,所述导向筒510内部为中空的导向轴孔511,所述导向
轴孔511内卡合、可轴向滑地安装有导向短轴570,导向短轴570固定在导向杆520一端,导向杆520另一端穿出导向筒510后与下拉板610装配固定,所述导向筒510另一端外套装固定有安装座530,安装座530上安装有安装架540,安装架540上安装有铃铛550,铃铛550被敲击时发出尖锐的声音。
[0025]所述安装座530内部设置有安装滑槽531,安装滑槽531内可滑动地安装有敲击滑环561,敲击滑环561套装固定在敲击轴560上;敲击轴560一端穿过安装滑槽531、导向筒510后进入导向孔511内,另一端穿出安装座530后与铃铛550正对;所述敲击轴560位于敲击滑环561和安装滑槽531靠近铃铛一侧的端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复位压簧590,复位压簧590用于对敲击轴560施加向导向孔511移动的推力,从而使得初始状态时,敲击轴560不与铃铛接触。
[0026]所述导向短轴570底部设置有敲击斜面571,所述敲击轴560装入导向孔511内的一端为球面。当导向短轴570下移后能够通过敲击斜面571驱动敲击轴560克服复位压簧590的弹力向铃铛550移动,直到敲击轴敲击铃铛,铃铛发声,从而判断为下拉板下拉到位。在导向短轴570上移且与敲击轴560分离后,敲击轴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准备下一次敲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撑筒,所述支撑筒至少有两根且其顶部分别与顶板两端装配固定,所述顶板上安装有调节盒、导向筒一端,所述导向筒内部为中空的导向轴孔,所述导向轴孔内卡合、可轴向滑地安装有导向短轴,导向短轴固定在导向杆一端,导向杆另一端穿出导向筒后与下拉板装配固定,所述导向筒另一端外套装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铃铛,铃铛被敲击时发声;所述安装座内部设置有安装滑槽,安装滑槽内可滑动地安装有敲击滑环,敲击滑环套装固定在敲击轴上;敲击轴一端穿过安装滑槽、导向筒后进入导向孔内,另一端穿出安装座后与铃铛正对;所述敲击轴位于敲击滑环和安装滑槽靠近铃铛一侧的端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复位压簧;所述下拉板上固定有两块下拉侧板,两块下拉侧板分别与两根滚轮轴装配,所述滚轮轴上可圆周转动地套装有导向轮,导向轮外部绕过拉绳,拉绳两端分别固定有拉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筒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一支撑槽,所述支撑杆一端卡装入第一支撑槽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支撑杆另一端穿出支撑筒后与底座块装配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拉板上还固定有弹簧短轴,所述弹簧短轴与拉簧一端装配固定,拉簧另一端与固定座装配固定,固定座固定在顶板上,且拉簧的螺旋间隙与弹簧销插接装配,弹簧销固定在弹簧轴一端上,弹簧轴另一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子杨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