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强力解卡振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500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29
测试用强力解卡振荡器涉及石油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振荡器本体,振荡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接头(1)和下接头(2),所述振荡器本体由上振荡体(3)和下振荡体(4)构成,上振荡体(3)和下振荡体(4)均为柱状体,且二者均在侧壁上开设有贯通两侧的滑道槽(5),所述上接头(1)和下接头(2)分别设置在上振荡体(3)的上端和下振荡体(4)的下端,上振荡体(3)和下振荡体(4)十字交叉呈回形针状环套在一起,使二者可沿滑道槽(5)限定的范围上下相对滑动。它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造价低、强度更高及使用效果佳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试用强力解卡振荡器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测试用强力解卡振荡器。

技术介绍

[0002]测试行业用的振荡器是用来处理井下仪器工具遇卡的主要工具之一。传统振荡器在结构上存在结构复杂,设计不构合理的问题。传统振荡器在仪器遇卡严重进行反复震荡容易出现不归位、震荡失效、接头和振荡器外套容易被拉脱等问题,发生振荡器外套拉脱撑裂问题后,无法再应用其他打捞工具进行打捞,从而造成作业重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测试用强力解卡振荡器。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测试用强力解卡振荡器,包括振荡器本体,振荡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振荡器本体由上振荡体和下振荡体构成,上振荡体和下振荡体均为柱状体,且二者均在侧壁上开设有贯通两侧的滑道槽,所述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设置在上振荡体的上端和下振荡体的下端,上振荡体和下振荡体十字交叉呈回形针状环套在一起,使二者可沿滑道槽限定的范围上下相对滑动。
[000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它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造价低、强度更高及使用效果佳的优点。使用简单、安全可靠,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劳动强度和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因拉力导致接头及外套脱出的事故,有效解决了严重仪器遇卡打捞难,传统工具易受拉坏造成无法处理导致二次作业事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
[0008]图3为图1的B-B截面图;
[0009]图4为图1的C-C截面图;
[0010]图5为图1的D-D截面图;
[0011]图6为图1的E-E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至6所示,测试用强力解卡振荡器,包括振荡器本体,振荡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接头1和下接头2,所述振荡器本体由上振荡体3和下振荡体4构成,上振荡体3和下振荡体4均为柱状体,且二者均在侧壁上开设有贯通两侧的滑道槽5,所述上接头1和下接头2分别设置在上振荡体3的上端和下振荡体4的下端,上振荡体3和下振荡体4十字交叉呈回形针状环套在一起,使二者可沿滑道槽5限定的范围上下相对滑动。
[0013]所述滑道槽5包括有均为竖向设置的两个内滑面6和四个外滑面7,两个内滑面6相对且平行设置,四个外滑面7在周向上呈X状分布,且每个外滑面7的内侧边与内滑面6的一个外侧边连在一起,使所述上振荡体3和下振荡体4重叠在一起的滑道槽5截面呈铜钱状。该设置可以使上振荡体3和下振荡体4的强度分配均匀,从而在有限的截面积下使强度达到最佳。
[0014]所述上振荡体3的滑道槽5的下缘8为向上凸起的圆弧形面。
[0015]所述下振荡体4的滑道槽的上缘9为平面。平面与弧面配合可以减小碰撞变形产生的影响,可以提高产品寿命。
[0016]所述上振荡体3由主体10和挡块11构成,挡块11通过焊接固定在主体10的下端,挡块11的上端面构成上振荡体3的滑道槽的下缘8部分。
[0017]所述挡块11的上端面为向上凸起的圆弧形面。
[0018]在井下下行时,上振荡体的滑道槽下缘与下振荡体的滑道槽上缘搭接在一起,遇阻时,下振荡体先行停住,上振荡体继续下行与下振荡体重叠在一起,上提时,上振荡体上行,使上振荡体的滑道槽下缘与下振荡体的滑道槽下缘碰撞产生振荡实现解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测试用强力解卡振荡器,包括振荡器本体,振荡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接头(1)和下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本体由上振荡体(3)和下振荡体(4)构成,上振荡体(3)和下振荡体(4)均为柱状体,且二者均在侧壁上开设有贯通两侧的滑道槽(5),所述上接头(1)和下接头(2)分别设置在上振荡体(3)的上端和下振荡体(4)的下端,上振荡体(3)和下振荡体(4)十字交叉呈回形针状环套在一起,使二者可沿滑道槽(5)限定的范围上下相对滑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用强力解卡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槽(5)包括有均为竖向设置的两个内滑面(6)和四个外滑面(7),两个内滑面(6)相对且平行设置,四个外滑面(7)在周向上呈X状分布,且每个外滑面(7)的内侧边与内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刚蒋立涛刘伟孙光杰武国辉杨宏滨吴晓辉焦庆兰云鹏张希路刘庆
申请(专利权)人:牡丹江市蓝天石油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