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98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泵站,包括泵站本体,泵站本体包括:底壁和设于底壁上的外周壁,外周壁上设有进液口,泵站还包括:导流板,设于泵站本体内,导流板位于进液口的下方,至少部分导流板构成倾斜部,倾斜部设置为向底壁倾斜延伸,并且在进液口的中轴线X的方向上,随着倾斜部与进液口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更靠近底壁;导流板的至少部分外周边缘连接底壁并将底壁分为第一底壁部和第二底壁部;至少部分导流板、第二底壁部和与第二底壁部的边缘连接的至少部分外周壁共同围成一个进液池;至少一个井筒,井筒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泵站本体内;井筒的一进液端设于进液池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泵站能够实现水流流态平稳,提升潜水泵运行的稳定性。提升潜水泵运行的稳定性。提升潜水泵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站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泵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雨水,污水的量越来越多,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污水处理设备,泵站便是其中之一。
[0003]公开号为CN10445454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轴流式预制泵站,包括罐体、稳流板、井筒及轴流泵,井筒下端通过稳流板固定在罐体中心位置,轴流泵固定在井筒下端中心位置,从而在预制泵站运行时,因轴流泵及井筒安装在罐体及稳流板的中心位置,当流体从侧边的进水口冲进泵站后,流体的流态会变得不均匀,不均匀的流速、流线分布以及扰流等现象不利于水泵工作,不仅会影响水泵性能,而且长期不均匀载荷分布也会造成水泵的机械振动以及轴承等部件的损坏。
[0004]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运行的泵站。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泵站,包括泵站本体,所述泵站本体包括:底壁和设于所述底壁上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上设有进液口,所述泵站还包括:导流板、至少一个井筒和水泵。其中,导流板设于所述泵站本体内,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下方,至少部分所述导流板构成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设置为向所述底壁倾斜延伸,并且在所述进液口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随着所述倾斜部与所述进液口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更靠近所述底壁;所述导流板的至少部分外周边缘连接所述底壁并将所述底壁分为远离所述进液口的第一底壁部和靠近所述进液口的第二底壁部;至少部分所述导流板、所述第一底壁部和与所述第一底壁部的边缘连接的至少部分所述外周壁共同围成一个进液池;所述井筒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泵站本体内;所述井筒的一进液端设于所述进液池内。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导流板的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到所述底壁的距离为H,所述井筒的内径为d,H≥3d。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底壁的外轮廓为圆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且所述底壁在沿所述进液口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L,所述井筒的内径为d,3d≤L≤5d。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底壁部沿所述进液口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S,1.5d≤S≤2d。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导流板的至少部分外周边缘连接所述外周壁的内壁。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井筒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井筒垂直于所述底壁且平行间隔设置。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还包括分隔板,垂直设于第一底壁部,且设于两个所述井筒之间,所述分隔板的外周边缘分别连接所述导流板、第一底壁部与所述外周壁的部分内壁,将两个所述井筒的进液端分隔。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构成所述倾斜部,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进液口的中轴线的夹角为α,30
°
≤α≤60
°
;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部分外周边缘连接所述底壁并将所述底壁分为远离所述进液口的第一底壁部和靠近所述进液口的第二底壁部;所述第二导流板和所述泵站本体的中轴线的夹角为β, 0
°
≤β≤30
°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导流板垂直于所述底壁,所述第二导流板为一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一侧边缘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高度为h,所述井筒的内径为d,h≥1.5d。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导流板还包括: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并且同时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外周边缘与所述外周壁的内壁密封连接。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导流板为一体结构,且自所述导流板的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底壁的另一端呈曲面过渡。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全部所述导流板构成所述倾斜部。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在所述进液口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导流板设置为:所述导流板的切平面与所述进液口的中轴线的夹角随着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液口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导流板的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的切平面与所述进液口的中轴线的夹角为γ,0
°
≤γ≤60
°
;所述导流板的靠近所述底壁的一端的切平面和所述泵站本体的中轴线的夹角为δ,0
°
≤δ≤30
°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导流板的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上部开设有透气孔。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导流板的外周边缘与所述外周壁连接的部分为第一外周边缘,所述导流板的外周边缘与所述底壁连接的部分为第二外周边缘,所述第一外周边缘与所述第二外周边缘过渡连接,在过渡连接位置处,所述导流板的外周边缘与所述外周壁、所述底壁之间设有弯折形的排水口。
[002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0025]泵站内部通过设置导流板构建进液池,且导流板具有倾斜部,水流在通过进液口进入泵站本体后,部分流体先冲击至导流板的倾斜部而消耗部分能量,改善流体从进液口进入泵站本体内部到泵站底壁落差较大而产生的“跌水现象;同时避免由于惯性作用,流体进入泵站内部后在平面上产生环流和漩涡等不利的水利条件,改善内置于泵站内的大流量
轴流泵/贯流泵的入口流态,避免在泵站安装水泵后,各种漩涡夹带气体致使水泵叶片负荷不均,泵运行不稳定,产生振动和噪声,从而保证泵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泵的工作效率。
[0026]泵站紧凑的内部空间可以容纳两台大流量轴流泵/贯流泵,因此,此类泵站可用于城市排水泵站系统,包括一般雨水泵站、雨污混合泵站、及城市立交等地道泵站等场景;特别适用于建设用地规模有限的新建或改造泵站需求。
[0027]泵站内部简洁的设计,结合泵站底壁自清洁的设计,可以减少运营管理单位对泵站维修保养工作。
附图说明
[0028]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0029]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示出的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示出的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泵站的侧面示意图;
[0033]图5是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站,包括泵站本体(100),所述泵站本体(100)包括:底壁(1)和设于所述底壁(1)上的外周壁(2),所述外周壁(2)上设有进液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还包括:导流板(4),设于所述泵站本体(100)内,所述导流板(4)位于所述进液口(3)的下方,至少部分所述导流板(4)构成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设置为向所述底壁(1)倾斜延伸,并且在所述进液口(3)的中轴线(X)的延伸方向上,随着所述倾斜部与所述进液口(3)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更靠近所述底壁(1);所述导流板(4)的至少部分外周边缘连接所述底壁(1)并将所述底壁(1)分为远离所述进液口(3)的第一底壁部(101)和靠近所述进液口(3)的第二底壁部(102);至少部分所述导流板(4)、所述第一底壁部(101)和与所述第一底壁部(101)的边缘连接的至少部分所述外周壁(2)共同围成一个进液池(P);至少一个井筒(5),所述井筒(5)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泵站本体(100)内;所述井筒(5)的一进液端设于所述进液池(P)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的靠近所述进液口(3)的一端到所述底壁(1)的距离为H,所述井筒(5)的内径为d,H≥3d。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1)的外轮廓为圆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且所述底壁(1)在沿所述进液口(3)的中轴线(X)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L,所述井筒(5)的内径为d,3d≤L≤5d。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部(101)沿所述进液口(3)的中轴线(X)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S,1.5d≤S≤2d。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的至少部分外周边缘连接所述外周壁(2)的内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井筒(5)垂直于所述底壁(1)且平行间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板(7),垂直设于第一底壁部(101),且设于两个所述井筒(5)之间,所述分隔板(7)的外周边缘分别连接所述导流板(4)、第一底壁部(101)与所述外周壁(2)的部分内壁,将两个所述井筒(5)的进液端分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包括:第一导流板(41),构成所述倾斜部,所述第一导流板(41)与所述进液口(3)的中轴线(X)的夹角为α,30
°
≤α≤60
°
;第二导流板(42),与所述第一导流板(41)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42)的部分外周边缘连接所述底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勇周正黄奇锋曹杨华
申请(专利权)人:格兰富控股联合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