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纤维帘式膜元件的封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4979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空纤维帘式膜元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排列膜丝;2)预封装;3)切膜丝;4)二次封装;5)封装另一端;6)气体检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膜束呈U型垂直放置于开口封装盒底部,在加入硬胶水时,开口封装盒底部的膜束是未进行切削的,从而没有膜丝孔的出现,因此不会出现硬胶水堵孔的现象;(2)产水管内部台阶边缘设置有凹型槽,在开口封装盒插入产水管内部台阶时开口封装盒和产水管连接处多余的胶粘剂就会流入凹型槽中,避免了胶粘剂沿着中空纤维膜丝末端进入膜丝孔内部的现象,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堵孔现象的发生。孔现象的发生。孔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空纤维帘式膜元件的封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膜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中空纤维帘式膜元件的封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空纤维膜的外形如纤维状,具有自支撑特性,以聚偏氟乙烯、聚砜、二甲基酰胺等为加工原料制成的中空内腔的纤维膜丝,致密层位于纤维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致密层为选择性渗透性聚合物。通过膜分离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应用于化工、制药、餐饮、市政污水、小区污水、酿造、造纸等行业的污水处理,在一定的压力下,小分子溶质和溶剂可以渗透膜丝为产水液体,大分子溶质则被截留在膜丝外壁,达到分离目的。
[0003]传统的中空纤维帘式膜元件的封装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传统的封装方法一是先对若干中空纤维膜丝进行封装以及切削,此工艺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环氧树脂硬胶水进入中空纤维膜丝孔内部以致形成爬杆现象,即使再进行切削操作,也会出现堵孔现象;二是先对若干中空纤维膜丝末端进行预处理,封装物可以将膜丝的末端堵住,再进行填充封装硬胶水和软胶水,能防止胶水进入中空纤维膜丝孔的内部形成爬杆现象。但是将封装盒插入产水管内部台阶时封装盒和产水管连接处的胶粘剂会沿着中空纤维膜丝末端进入膜丝孔内部,出现堵孔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中空纤维帘式膜元件的封装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空纤维帘式膜元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排列膜丝:通过收卷轮将若干根中空纤维膜丝依次循环往复的悬挂在封头工装机架上构成排列整齐的膜束,且将膜束的一端呈U型垂直放置于开口封装盒的底部;2)预封装:在放置有膜束的开口封装盒内加入硬胶水,使得硬胶水充满膜束的下端外侧,并静置固化;3)切膜丝:将开口封装盒的底部切平,并露出膜丝孔;4)二次封装:将切膜丝后的开口封装盒插入产水管的内部台阶,且开口封装盒和产水管的连接处由胶粘剂密封粘结,并静置固化,然后在硬胶水上面灌注软胶水,再静置固化;5)封装另一端:待软胶水完全固化,再180
°
旋转封头工装机架将膜束的另一端呈U型垂直放置于另一开口封装盒的底部,然后重复2)、3)、4)步骤,对另一端进行封装;6)气体检漏:对上述封装好的膜束进行气密检测,对漏点进行修补,再次检漏直至无异常现象,最后包装成成品。
[0006]所述步骤1)中中空纤维膜丝的内径为0.3-1.0mm,外径为0.5-2.6mm,且中空纤维膜丝的材质选自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醚砜、聚砜中的任意一种。
[0007]所述步骤1)和步骤5)中膜束露出开口封装盒底部的垂直距离均为0.1-2cm,硬胶水选自环氧树脂、硅树脂、聚酯中的任意一种,且硬胶水的封装高度为0.3-4cm,固化时间为
1-4h。
[0008]所述步骤3)中切平处与开口封装盒底部的垂直距离为0.1-3cm。
[0009]所述步骤4)中产水管的内部台阶的边缘设置有凹形槽,凹形槽的深度为0.1-2cm,胶粘剂为PE胶水、ABS胶水、PVC胶水中的任意一种,软胶水为聚氨酯、硅胶中的任意一种,软胶水的封装高度为0.3-6cm,固化时间为1-4h。
[0010]所述步骤6)中对漏点进行修补的方法为:首先,将出现漏点的中空纤维膜丝沿膜元件的两端剪断;其次,在专用堵漏针上涂匀胶水,然后将堵漏针沿中空纤维膜丝内孔插入将其封堵,并静置5-10min使胶水凝固;最后,再次检漏直至无异常现象。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膜束呈U型垂直放置于开口封装盒底部,在加入硬胶水时,开口封装盒底部的膜束是未进行切削的,从而没有膜丝孔的出现,因此不会出现硬胶水堵孔的现象;(2)产水管内部台阶边缘设置有凹型槽,在开口封装盒插入产水管内部台阶时开口封装盒和产水管连接处多余的胶粘剂就会流入凹型槽中,避免了胶粘剂沿着中空纤维膜丝末端进入膜丝孔内部的现象,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堵孔现象的发生。
[0012]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产水管与开口封装盒粘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空纤维膜丝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收卷轮;2、中空纤维膜丝;3、封头工装机架;4、开口封装盒;5、硬胶水;6、产水管;7、凹型槽;8、胶粘剂;9、软胶水;10、膜丝孔;11、堵漏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中空纤维帘式膜元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排列膜丝:通过收卷轮1将若干根中空纤维膜丝2依次循环往复的悬挂在封头工装机架3上构成排列整齐的膜束,且将膜束的一端呈U型垂直放置于开口封装盒4的底部;2)预封装:在放置有膜束的开口封装盒4内加入硬胶水5,使得硬胶水5充满膜束的下端外侧,并静置固化;3)切膜丝:将开口封装盒4的底部切平,并露出膜丝孔10;4)二次封装:将切膜丝后的开口封装盒4插入产水管6的内部台阶,且开口封装盒4和产水管6的连接处由胶粘剂密封粘结,并静置固化,然后在硬胶水5上面灌注软胶水9,再静置固化;5)封装另一端:待软胶水9完全固化,再180
°
旋转封头工装机架3将膜束的另一端呈U型垂直放置于另一开口封装盒4的底部,然后重复2)、3)、4)步骤,对另一端进行封装;6)气体检漏:对上述封装好的膜束进行气密检测,对漏点进行修补,再次检漏直至无异常现象,最后包装成成品。
[0015]所述步骤1)中中空纤维膜丝2的内径为0.3-1.0mm,外径为0.5-2.6mm,且中空纤维膜丝2的材质选自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醚砜、聚砜中的任意一种。
[0016]所述步骤1)和步骤5)中膜束露出开口封装盒4底部的垂直距离均为0.1-2cm,硬胶水5选自环氧树脂、硅树脂、聚酯中的任意一种,且硬胶水5的封装高度为0.3-4cm,固化时间为1-4h。
[0017]所述步骤3)中切平处与开口封装盒4底部的垂直距离为0.1-3cm。
[0018]所述步骤4)中产水管6的内部台阶的边缘设置有凹形槽7,凹形槽7的深度为0.1-2cm,胶粘剂为PE胶水、ABS胶水、PVC胶水中的任意一种,软胶水9为聚氨酯、硅胶中的任意一种,软胶水9的封装高度为0.3-6cm,固化时间为1-4h。
[0019]所述步骤6)中对漏点进行修补的方法为:首先,将出现漏点的中空纤维膜丝2沿膜元件的两端剪断;其次,在专用堵漏针11上涂匀胶水,然后将堵漏针11沿中空纤维膜丝2内孔插入将其封堵,并静置5-10min使胶水凝固;最后,再次检漏直至无异常现象。
[0020]实施例1 一种中空纤维帘式膜元件的封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排列膜丝:通过收卷轮1将若干根中空纤维膜丝2依次循环往复100次的悬挂在封头工装机架3上构成排列整齐的膜束,且将膜束的一端呈U型垂直放置于开口封装盒4的底部;2)预封装:在放置有膜束的开口封装盒4内加入环氧树脂硬胶水,使得环氧树脂硬胶水充满膜束的下端外侧,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纤维帘式膜元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排列膜丝:通过收卷轮(1)将若干根中空纤维膜丝(2)依次循环往复的悬挂在封头工装机架(3)上构成排列整齐的膜束,且将膜束的一端呈U型垂直放置于开口封装盒(4)的底部;预封装:在放置有膜束的开口封装盒(4)内加入硬胶水(5),使得硬胶水(5)充满膜束的下端外侧,并静置固化;切膜丝:将开口封装盒(4)的底部切平,并露出膜丝孔(10);二次封装:将切膜丝后的开口封装盒(4)插入产水管(6)的内部台阶,且开口封装盒(4)和产水管(6)的连接处由胶粘剂密封粘结,并静置固化,然后在硬胶水(5)上面灌注软胶水(9),再静置固化;封装另一端:待软胶水(9)完全固化,再180
°
旋转封头工装机架(3)将膜束的另一端呈U型垂直放置于另一开口封装盒(4)的底部,然后重复2)、3)、4)步骤,对另一端进行封装;气体检漏:对上述封装好的膜束进行气密检测,对漏点进行修补,再次检漏直至无异常现象,最后包装成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纤维帘式膜元件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中空纤维膜丝(2)的内径为0.3-1.0mm,外径为0.5-2.6mm,且中空纤维膜丝(2)的材质选自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强杨俊雅杨理韩陆军侯艳明
申请(专利权)人:杰纳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