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93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一支撑锚杆、第二支撑锚杆、第一支撑钢丝绳、第二支撑钢丝绳、长型生态袋和绑定扎带,第一支撑锚杆的外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支撑钢丝绳贯穿若干第一连接孔,绑定扎带缠绕在长型生态袋的外侧并绑定在第一支撑钢丝绳上,第二支撑锚杆的外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支撑钢丝绳贯穿若干第二连接孔,第二支撑钢丝绳压在长型生态袋的外侧。该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不仅可以控制成体的成本,更有利于施工的操作的便利性,增加了工人的施工安全性,缩短了施工周期,整体的承重能力强,更好地对山体边坡进行生态修复。复。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的
,尤其涉及一种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山清水秀和空气清新是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基本要求,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公路、铁路和水利设备的建设改变了原有区域的地形地貌,常常会受到风雨侵蚀而使水土流失,最原始的方法就是用石头堆砌或者混凝土护面,但是仍然会改变了原来的生态环境。
[0003]用目前比较传统的边坡防护缺陷性很大,硬性水泥石块制品表面看似坚固,但遇到外面水流冲刷,内部的静水压力地基沉降,等诸多因素非常容易造成前期先开裂,而后空隙逐渐变大最后整片掉崩塌,就算短时间内没有安全问题也不可能达到绿色景观美化的自然边坡效果。
[0004]现在最常见的方式是在长型生态袋上插入锚杆,将其固定在边坡上,这样子对袋体的本体是一种破坏,施工难度大,工人受伤风险大,施工周期长,成本也高,不利于植物根系穿插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该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不仅可以控制成体的成本,更有利于施工的操作的便利性,增加了工人的施工安全性,缩短了施工周期,整体的承重能力强,更好地对山体边坡进行生态修复。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一支撑锚杆、第二支撑锚杆、第一支撑钢丝绳、第二支撑钢丝绳、长型生态袋和绑定扎带,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均间隔式地分布在边坡上,每根所述第一支撑锚杆插入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撑锚杆插入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注入有水泥浆,所述第一支撑锚杆的外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横向布置,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贯穿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的两端均固定在边坡上,所述长型生态袋的一端位于边坡上端,所述长型生态袋的另外一端位于边坡的下端,所述第一支撑锚杆位于所述长型生态袋的后方,所述绑定扎带缠绕在所述长型生态袋的外侧并绑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上,所述第二支撑锚杆的外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钢丝绳横向布置,所述第二支撑钢丝绳贯穿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钢丝绳的两端均固定在边坡上,所述第二支撑钢丝绳压在所述长型生态袋的外侧。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钢筋锚杆,所述钢筋锚杆贯穿所述长型生态袋的上端并固定在边坡坡顶。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为1-2米。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为1-1.5
米。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为5-8米,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为5-8米。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长型生态袋是由土工合成材料编制而成的网格袋。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长型生态袋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长型生态袋的内部装有蘑菇基质肥、保水剂和营养土。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喷淋头,所述喷淋头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长型生态袋之间,所述喷淋头安装在边坡上。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绑定扎带包括第一绑定扎带和第二绑定扎带,所述第一绑定扎带与所述第二绑定扎带相互交叉式绑定。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该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不仅可以控制成体的成本,更有利于施工的操作的便利性,增加了工人的施工安全性,缩短了施工周期,整体的承重能力强,更好地对山体边坡进行生态修复。
附图说明
[0017]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的整体主视图;
[0019]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的整体侧视图。
[0020]图1至图2中:
[0021]1、第一安装孔;2、第一支撑锚杆;3、第一支撑钢丝绳;4、长型生态袋;5、第一绑定扎带;6、第二绑定扎带;7、水泥浆;8、第一连接孔;9、钢筋锚杆;10、喷淋头;11、边坡;12、第二安装孔;13、第二支撑锚杆;14、第二支撑钢丝绳;15、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3]如图1至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包括第一安装孔1、第二安装孔12、第一支撑锚杆2、第二支撑锚杆13、第一支撑钢丝绳3、第二支撑钢丝绳14、长型生态袋4、第一绑定扎带5和第二绑定扎带6,所述第一安装孔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2均间隔式地分布在边坡11上,每根所述第一支撑锚杆2插入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撑锚杆13插入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12中,所述第一安装孔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2内注入有水泥浆7,所述第一支撑锚杆2的外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8,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3横向布置,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3贯穿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8,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3的两端均固定在边坡11上,所述长型生态袋4的一端位于边坡11上端,所述长型生态袋4的另外一端位于边坡11的下端,所述第一支撑锚杆2位于所述长型生态袋4的后方,所述第一绑定扎带5与所述第二绑定扎带6均缠绕在所述长型生态袋4的外侧并绑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3上,所述第一绑定扎带5与所述第二绑定扎带6相互交叉式绑定,所述第二支撑锚杆13的外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5,所述第二支撑钢丝绳14横向布置,所述第二支撑钢丝绳14贯穿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孔15,所述第二支撑钢丝绳14的两端均固定在边坡11上,所述第二支撑钢
丝绳14压在所述长型生态袋4的外侧。
[0024]在对石山边坡11进行排危处理(清理碎石)后,在边坡11上进行布点打孔,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孔1和第二安装孔12,若干所述第一安装孔1在边坡11上横向与纵向均等间距形成矩正状的分布,同理的,若干所述第二安装孔12在边坡11上横向与纵向均等间距形成矩正状的分布,接着将所述第一支撑锚杆2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1中,所述第二支撑锚杆13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12中,并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2中注入水泥浆7,待水泥浆7固化后,所述第一支撑锚杆2就能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中,同样的,所述第二支撑锚杆13就能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孔12中。
[0025]由于所述第一支撑锚杆2上存在所述第一连接孔8,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3横向依次贯穿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8,并且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3的两端稳固在边坡11上,再将所述长型生态袋4竖直放置在边坡11上,从上往下在所述长型生态袋4中进行装土,每层所述长型生态袋4利用所述第一绑定扎带5和所述第二绑定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一支撑锚杆、第二支撑锚杆、第一支撑钢丝绳、第二支撑钢丝绳、长型生态袋和绑定扎带,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均间隔式地分布在边坡上,每根所述第一支撑锚杆插入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撑锚杆插入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注入有水泥浆,所述第一支撑锚杆的外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横向布置,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贯穿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的两端均固定在边坡上,所述长型生态袋的一端位于边坡上端,所述长型生态袋的另外一端位于边坡的下端,所述第一支撑锚杆位于所述长型生态袋的后方,所述绑定扎带缠绕在所述长型生态袋的外侧并绑定在所述第一支撑钢丝绳上,所述第二支撑锚杆的外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钢丝绳横向布置,所述第二支撑钢丝绳贯穿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撑钢丝绳的两端均固定在边坡上,所述第二支撑钢丝绳压在所述长型生态袋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双层矩阵覆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锚杆,所述钢筋锚杆贯穿所述长型生态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涛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心耕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