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81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挡板,包括下防护挡板、防护挡板稳定装置、防护挡板升降装置和上防护挡板,下防护挡板设置为中空,防护挡板稳定装置安装在下防护挡板内部且位于下防护挡板底部,防护挡板稳定装置顶部安装有防护挡板升降装置,防护挡板升降装置顶部安装有上防护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下防护挡板和上防护挡板组成,可将施工现场和外部的环境隔开起到阻挡和防护的作用,防护挡板升降装置可以控制上防护挡板的升降从而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度,从而可适应不同的施工现场。从而可适应不同的施工现场。从而可适应不同的施工现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挡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挡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建筑施工围挡较为常见的是利用铁皮板进行固定环绕施工范围一周,以避免车辆、动物或无关人员的误入,还有就是利用塑料板进行并排围绕施工现场进行构成围挡,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不同的弊端,其中利用铁皮板的方式通常在施工完毕后进行拆卸时很大程度上会将铁皮板损坏,而导致其无法二次利用,非常不经济,另外,现有的塑料板围挡多为采用注水的形式进行加重使其稳定竖立,这种方式虽然大大提高了围挡的回收便利性和布设效率,然后其在进行注水时,通过需要逐个加水,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人力进行处理,另外,就是对于一些不平坦或泥土路面的施工时,采用塑料板围挡的话,很容易因为放置平台不平整而导致塑料板围挡侧翻,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挡板,以对防护挡板高度进行调节。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挡板,包括下防护挡板、防护挡板稳定装置、防护挡板升降装置和上防护挡板,所述下防护挡板设置为中空,所述防护挡板稳定装置安装在所述下防护挡板内部且所述防护挡板稳定装置位于所述下防护挡板底部,所述防护挡板稳定装置顶部安装有所述防护挡板升降装置,所述防护挡板升降装置顶部安装有所述上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升降装置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升降组件、升降驱动组件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升降组件有两个,两个所述升降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下底板顶部的两侧,两个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部安装有所述上底板,每个所述升降组件均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齿轮杆、第一连杆、第二安装架、第二齿轮杆、第二连杆、第三安装架、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支撑杆,所述第一安装架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架分别安装在所述下底板的顶部和上底板的底部,所述第一齿轮杆的齿轮端与所述下底板上安装的所述第一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底板上安装的所述第一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架分别安装在所述下底板的顶部和上底板的底部且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侧,所述第二齿轮杆的齿轮端与所述下底板上安装的所述第二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架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架分别安装在所述下底板的顶部和上底板的底部且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架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底板上安装的所述第三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杆一侧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杆另一侧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底板上安装的所述第二安装架和所述第三安装架转动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齿槽杆、第二齿槽杆、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齿槽杆连接座、丝杆和丝杆台,所述第一固定架安装在所述下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架安装在所述下底座上且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安装架和另一个所述第二安装架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有开槽,所述第一齿槽杆卡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且所述第一齿槽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架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齿槽杆两端的齿槽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杆和所述第二齿轮杆的齿轮端啮合,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有开槽,所述第二齿槽杆卡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且所述第二齿槽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齿槽杆两端的齿槽端分别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齿轮杆和另一个所述第二齿轮杆的齿轮端啮合,所述齿槽杆连接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槽杆和所述第二齿槽杆的侧端连接,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齿槽杆连接座活动连接,所述丝杆台安装在所述下底板上且所述丝杆台与所述丝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皮带轮、传动皮带和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下底板上且所述电机位于所述丝杆的一侧,所述皮带轮有两个,两个所述皮带轮分别安装在所述丝杆与所述丝杆台连接的一端上和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传动皮带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皮带轮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下防护挡板底部设有若干个万向自锁脚轮,若干个所述万向自锁脚轮分别等距且对称的安装在所述下防护挡板的底部。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设有防护挡板升降装置,根据施工场地的不同,防护挡板升降装置可以根据需要控制上防护挡板的升降从而调整本专利技术的高度,首先驱动电机输出端旋转通过传动皮带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齿槽杆连接座进行移动,齿槽杆连接座移动带动第一齿槽杆和第二齿槽杆进行移动,第一齿槽杆和第二齿槽杆的移动可以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杆和第二齿轮杆的齿轮端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进行运动,从而使上底板向上或者向下移动,解决控制防护挡板进行升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护挡板稳定装置和防护挡板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稳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护挡板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护挡板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护挡板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上防护挡板和储物架和照明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下防护挡板和万向自锁脚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下防护挡板1、防护挡板稳定装置2、稳定组件21、底座板211、安装板
212、第一限位柱213、连接套杆214、连接块215、弹簧216、稳定杆217、第一档杆218、第二档杆219、第二限位柱2191、连接台2192、防护挡板升降装置3、上底板31、下底板32、升降组件33、第一安装架331、第一齿轮杆332、第一连杆333、第二安装架334、第二齿轮杆335、第二连杆336、第三安装架337、第三连杆338、第四连杆339、支撑杆3391、升降驱动组件34、第一齿槽杆341、第二齿槽杆342、第一固定架343、第二固定架344、齿槽杆连接座345、丝杆346、丝杆台347、旋转驱动组件35、皮带轮351、传动皮带352、电机353、上防护挡板4、储物架5、照明灯6、万向自锁脚轮7。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3]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防护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防护挡板(1)、防护挡板稳定装置(2)、防护挡板升降装置(3)和上防护挡板(4),所述下防护挡板(1)设置为中空,所述防护挡板稳定装置(2)安装在所述下防护挡板(1)内部且所述防护挡板稳定装置(2)位于所述下防护挡板(1)底部,所述防护挡板稳定装置(2)顶部安装有所述防护挡板升降装置(3),所述防护挡板升降装置(3)顶部安装有所述上防护挡板(4);所述防护挡板升降装置(3)包括上底板(31)、下底板(32)、升降组件(33)、升降驱动组件(34)和旋转驱动组件(35),所述升降组件(33)有两个,两个所述升降组件(33)分别安装在所述下底板(32)顶部的两侧,两个所述升降组件(33)的顶部安装有所述上底板(31),每个所述升降组件(33)均包括第一安装架(331)、第一齿轮杆(332)、第一连杆(333)、第二安装架(334)、第二齿轮杆(335)、第二连杆(336)、第三安装架(337)、第三连杆(338)、第四连杆(339)和支撑杆(3391),所述第一安装架(331)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架(331)分别安装在所述下底板(32)的顶部和上底板(31)的底部,所述第一齿轮杆(332)的齿轮端与所述下底板(32)上安装的所述第一安装架(3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杆(3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33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33)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底板(31)上安装的所述第一安装架(33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334)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架(334)分别安装在所述下底板(32)的顶部和上底板(31)的底部且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架(334)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架(331)的一侧,所述第二齿轮杆(335)的齿轮端与所述下底板(32)上安装的所述第二安装架(334)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架(337)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架(337)分别安装在所述下底板(32)的顶部和上底板(31)的底部且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架(337)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架(334)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杆(338)的一端与所述下底板(32)上安装的所述第三安装架(337)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杆(33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33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杆(3391)一侧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36)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339)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杆(3391)另一侧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爱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黎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