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树强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竖轴潮流能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479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竖轴潮流能转换装置,该潮流能转换装置包括浮体、竖轴、助力箱,所述浮体两端设置有横轴,浮体中设置有联动箱,所述竖轴上端与浮体转动连接,竖轴下端与助力箱转动连接,所述联动箱上方与两组横轴转动连接,联动箱下方与竖轴转动连接,所述助力箱中设置有两组助力机构,两组所述助力机构为竖轴提供转动助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浮体带动整个转换装置漂浮在水面上,浮体中设置有永磁发电机,竖轴与永磁发电机转动连接,竖轴上设置若干组受力板,受力板在潮流的影响下带动竖轴进行转动,同时助力机构在潮流的影响下进行转动并为竖轴提供转动动力,两组助力机构使竖轴在潮流流速较小的时候也能保持相应的转速。保持相应的转速。保持相应的转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竖轴潮流能转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竖轴潮流能转换
,具体是一种新型竖轴潮流能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洋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对环境的影响甚微。当前,全球可再生的海洋能资源,理论总量达766000GW,开发前景非常可观。我国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面积,海洋能储量丰富,可开发的海洋能资源包括:潮流能、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其中,潮流能理论平均功率为13940MW。潮流能由于可预测性强,在稳定提供电力方面比波浪能有更大的优势,同时与潮汐能的利用相比,潮流能并不需要很大范围的改变自然环境,因此成为当前的海洋能焦点。我国的潮流能资源丰富,全国共130个水道,在舟山群岛各岛之间的水道是我国潮流最大的海域,如西堠门水道、册子水道、 金塘水道、秀山水道、龟山水道等,潮流速度可达4.0m/s;自江苏斗龙港向南,经长江口、浙江、福建沿海潮流也有1.5-3.0m/s;渤海海峡北侧老铁山水道达3.0m/s;琼州海峡2.0-2.5m/s;黄海沿岸的斋堂岛水道2.0m/s。
[0003]潮流能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水轮机装置将流体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水轮机结构是获能的主要部件,对水轮机的发电效率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性能极为重要。
[0004]现有潮流能水轮机主要有竖轴和水平轴两种形式。竖轴水轮机的优势在于,其旋转轴与水流流向垂直,运转时不受来流方向的影响,竖轴的转动需要叶片来带动,叶片在潮流中与潮流流向垂直,叶片在潮流能的推动下带动竖轴进行转动,由于有多组叶片,当竖轴左右两侧的叶片均与潮流能流向垂直时,会影响竖轴的转速,降低利用潮流能发电的效率。
[0005]而且,当潮流能的流速降低时,单独一只竖轴将无法提供给永磁发电机较高的转速,这时就需要其他的水平轴或者助力来给永磁发电机或者竖轴进行提速,使永磁发电机可以保证一定的转速,用来稳定的发电。
[0006]所以,人们需要一种新型竖轴潮流能转换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竖轴潮流能转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竖轴潮流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潮流能转换装置包括浮体、竖轴、助力箱,所述浮体两端设置有横轴,浮体中设置有联动箱,所述竖轴上端与浮体转动连接,竖轴下端与助力箱转动连接,所述联动箱上方与两组横轴转动连接,联动箱下方与竖轴转动连接,所述助力箱中设置有两组助力机构,两组所述助力机构为竖轴提供转动助力。浮体带动整个转换装置漂浮在水面上,浮体中设置有永磁发电机,竖轴与永磁发电机转动连接,竖轴上设置若干组受力板,受力板在潮流的影响下带动竖轴进行转动,同时助力机构在潮流的影响下进行转动并为竖轴提供转动动力,两
组助力机构使竖轴在潮流流速较小的时候也能保持相应的转速,竖轴在潮流的影响下带动永磁发电机的电机轴进行转动,使永磁发电机发电,联动箱连接两组横轴与一组竖轴,两组横轴在潮流的影响下进行转动,横轴通过联动箱与竖轴同时带动永磁发电机进行转动,联动箱连接三处转动动力同时为永磁发电机提供转动动力,即使竖轴的转动动力不足时也能使永磁发电机获取足够的转动动力进行发电。
[0009]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体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从中间往两端设置有永磁发电机、联动机构,两组所述联动机构一端与两组所述横轴转动连接,两组联动机构的另一端与联动箱转动连接,所述永磁发电机与联动箱转动连接,两组所述横轴上设置有螺旋桨叶;所述竖轴上设置有两组转动板,竖轴上转动设置有若干组受力板,若干组所述受力板设置在两组转动板之间,两组所述转动板均包括若干个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均位于助力箱上方,所述竖轴一端贯穿助力箱并与两组所述助力机构转动连接;所述浮体下端设置有若干组连接板,若干组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助力箱上端面固定。承载板为联动机构、永磁发电机的安装提供支撑,联动机构连接横轴与联动箱,联动机构将横轴的转动动力传递到联动箱中,永磁发电机在横轴与竖轴的带动下进行发电,螺旋桨叶安装在横轴上,螺旋桨叶受潮流的影响带动横轴进行转动,转动板为受力板的安装提供支撑,同时对受力板的转动进行一定限制,受力板在潮流的推动下带动竖轴进行转动,竖轴上左侧的受力板在潮流的推动下带动竖轴进行转动,当受力板在竖轴上转动90
°
即受力板位于竖轴右侧时,受力板在潮流的影响下在转动板上转动,使自身与潮流的流动方向保持平衡,减少右侧受力板对潮流的阻挡,使竖轴仅受左侧受力板的推动,通过竖轴左侧受力板受力、右侧受力板不受力的设置,可以保证竖轴的转动动能不受影响的同时还能减少潮流能对右侧受力板的影响,助力箱为助力机构的安装提供支撑,助力机构与竖轴转动连接,助力机构在潮流的影响下进行转动,并将转动动力传递到竖轴上,通过两组助力机构同时为竖轴提供转动动力,在潮流流速很小时也可以保证竖轴转动的稳定性,连接板连接浮体与助力箱。
[001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体呈船体结构,浮体下方两侧倾斜设置有连接壳,两组所述横轴分别设置在两组连接壳上,横轴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传动齿轮;两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横向联动轴组、纵向联动轴组,所述横向联动轴组与传动齿轮转动连接,横向联动轴组与纵向联动轴组转动连接,所述纵向联动轴组与联动箱转动连接。浮体呈船体结构,浮体漂浮在水面上,浮体面向潮流的端面对潮流进行分流,连接壳连接横轴与浮体,横轴位于连接壳内部的部分安装有限位环,限位环对传动齿轮限位的同时对连接传动齿轮与横向联动轴组的部件进行限位,防止连接部件从传动齿轮上脱离,传动齿轮在横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同时通过连接部件带动横向联动轴组进行转动,横向联动轴组与纵向联动轴组对传动齿轮传递的动力进行传递,将转动动力传递到联动箱中。
[0011]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联动箱包括箱体、至少两组垂直联动轴、竖轴齿轮、电机齿轮,所述箱体与承载板的下端面固定,两组所述垂直联动轴设置在箱体内部的两端,两组垂直联动轴上从上至下均依次设置有联动斜齿轮、联动齿轮,所述联动斜齿轮与纵向联动轴组转动连接,所述竖轴齿轮、电机齿轮均位于箱体内部,所述永磁发电机与电机齿轮固定,所述竖轴与竖轴齿轮固定,所述电机齿轮分别与竖轴齿轮、两组联动齿轮进行齿轮传动。箱体为垂直联动轴的安装提供支撑,箱体为竖轴齿轮、电机齿轮以及联动齿轮的齿轮传动提供转动空间,垂直联动轴为联动斜齿轮、联动齿轮的安装提供支撑,联动斜齿轮与纵向
联动轴转动连接,联动斜齿轮将纵向联动轴的转动动力传递到垂直联动轴上,联动齿轮连接电机齿轮,联动齿轮在垂直联动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的同时带动电机齿轮进行转动,竖轴齿轮安装在竖轴上端,竖轴齿轮在竖轴转动时进行转动,同时竖轴齿轮带动电机齿轮一起转动,两组联动齿轮与一组竖轴齿轮同时与电机齿轮进行齿轮传动,两组联动齿轮与竖轴齿轮分别将横轴以及竖轴上的转动动力传递到电机齿轮上,;两组横轴以及竖轴通过电机齿轮使永磁发电机获取大量的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竖轴潮流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潮流能转换装置包括浮体(1)、竖轴(2)、助力箱(3),所述浮体(1)两端设置有横轴(1-1),浮体(1)中设置有联动箱,所述竖轴(2)上端与浮体(1)转动连接,竖轴(2)下端与助力箱(3)转动连接,所述联动箱上方与两组横轴(1-1)转动连接,联动箱下方与竖轴(2)转动连接,所述助力箱(3)中设置有两组助力机构,两组所述助力机构为竖轴(2)提供转动助力;所述浮体(1)设置有承载板(1-4),所述承载板(1-4)从中间往两端设置有永磁发电机(1-3)、联动机构(1-5),两组所述联动机构(1-5)一端与两组所述横轴(1-1)转动连接,两组联动机构(1-5)的另一端与联动箱转动连接,所述永磁发电机(1-3)与联动箱转动连接,两组所述横轴(1-1)上设置有螺旋桨叶(1-13);所述竖轴(2)上设置有两组转动板(2-2),竖轴(2)上转动设置有若干组受力板(2-1),若干组所述受力板(2-1)设置在两组转动板(2-2)之间,两组所述转动板(2-2)均包括若干个转动板(2-2),所述转动板(2-2)均位于助力箱(3)上方,所述竖轴(2)一端贯穿助力箱(3)并与两组所述助力机构转动连接;所述浮体(1)下端设置有若干组连接板(1-6),若干组所述连接板(1-6)的另一端与助力箱(3)上端面固定;所述竖轴(2)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两组转动板(2-2)、两组主动齿轮,两组所述主动齿轮分别为Ⅰ号主动齿轮(2-3)、Ⅱ号主动齿轮(2-4),两组主动齿轮均为飞轮,两组所述主动齿轮分别与两组助力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助力箱(3)内部设置有分隔板(3-3),两组所述助力机构分为Ⅰ组助力机构、Ⅱ组助力机构,所述Ⅰ组助力机构设置在分隔板(3-3)上方,所述Ⅱ组助力机构设置在分隔板(3-3)下方,所述Ⅰ组助力机构包括Ⅰ号助力轮(3-1),所述Ⅰ号助力轮(3-1)与助力箱(3)转动连接,Ⅰ号助力轮(3-1)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组助力板(3-4),Ⅰ号助力轮(3-1)上下端面设置有转动槽(3-5),Ⅰ号助力轮(3-1)内表面设置有轮齿(3-6),所述Ⅰ号主动齿轮(2-3)通过轮齿(3-6)与Ⅰ号助力轮(3-1)转动连接;所述Ⅱ组助力机构包括Ⅱ号助力轮(3-2)、换向轮(3-7),所述Ⅱ号助力轮(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树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树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