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461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包括底座、第一动力机组、连接块、床体、第二动力机组、若干护板、若干第三动力机组、控制面板、控制器和遥控器;底座固设在地面上,第一动力机组固设在底座上,第一动力机组通过连接块连接床体,第二动力机组设置在床体上,护板设置在床体上,第三动力机组设置在护板上,护板还设置有气囊和气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对第一动力机组、第二动力机组、若干第三动力机组和若干气泵的控制,能够自动对病人进行的定时翻身操作,有效减少病人压疮的产生,减轻了护理人员定时手动帮助病人改变卧姿的劳动强度,节约工作时间,还能够使病人身体的前面部分垫置在护板上,背部露出,方便护理或治疗的进行。护理或治疗的进行。护理或治疗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重症、瘫痪等长期卧床且无法自主行动的病人来说,由于长时间躺卧在床上,若是身体欠缺适当的翻身,背部长时间处于被压迫的状态下,很容易导致压疮的产生,给病人带来不适,严重者则危害病人的健康,另外,对于此类病人,如果需要吐痰或呕吐,都需要护理人员将其身体侧翻,并使其头部位于床体侧方扶住,使其能够顺利将痰或呕吐物吐出,避免痰或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同时避免痰或呕吐物堵塞气管,对此类病人背部进行护理或治疗时,也需要借助外力将其身体侧翻,使其背部能够裸露。目前,已有许多辅助病人,翻身的产品,如翻身垫、翻身枕、翻身带等,也有一些更便于使病人翻身的专利申请,比如申请号为CN201721202410.X的中国专利技术,一种翻身护理床的翻身机构及其翻身护理床。
[0003]但是,目前的这些辅助病人翻身的工具作用都比较单一,只能使病人的身体翻转一定的角度,而且该角度往往小于45
°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病人压疮的产生,但这些工具在辅助病人翻身的过程中,会一直抵在病人身后,不能移出,使得对病人背部的护理依然很不方便;另外,现有的这些工具都不能够帮助病人翻转90
°
以上,并使病人的头部保持在床体侧方的位置以便于病人吐痰或呕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包括底座、第一动力机组、连接块、床体、第二动力机组、若干护板、若干第三动力机组、控制面板和控制器;
[0006]底座固设在地面上,第一动力机组固设在底座的上端,第一动力机组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第一动力机组的输出轴连固连连接块;床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动力机组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床体的底部固连连接块,床体通过连接块位于底座的上方,且随着连接块在第一动力机组的作用下相对底座转动;
[0007]床体包括下板、中板和上板,下板、中板和上板沿床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相邻两板之间转动连接,转动轴线垂直床体的长度方向;连接块与中板的底部固连;第二动力机组设置在床体上,第二动力机组连接下板、中板和上板,以带动相邻两板相对转动;
[0008]护板两个为一组,同一组的两护板正对设置,下板、中板和上板上分别至少设置有一组护板,同一组的两护板分别连接在其所在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在下板上的护板位于下板朝向中板的一端,安装在上板上的护板位于上板朝向中板的一端;护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气囊和气泵,第一挡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床体转动连接,该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线平行该护板所在的床体的对应板面的长度方向,该转动轴线平行对应的第一挡板的宽度方向,第一挡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该转
动连接的的转动轴线平行该护板所在的床体的对应板面的长度方向,该转动轴线平行对应的第二挡板的宽度方向,第二挡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气囊设置在第一挡板的板面以及第二挡板的板面上,第一挡板设置气囊的第一挡板的板面为第一挡板竖直向上时第一挡板朝向同一组的另一护板所在侧的板面,第二挡板设置气囊的板面为第二挡板竖直向上时第二挡板朝向同一组的另一护板所在侧的板面,气泵设置在护板内,气泵连接气囊,气泵控制气囊的膨胀和坍缩;每一护板内均分别设置一第三动力机组,第三动力机组连接第一挡板与床板之间的转动连接轴、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转动连接轴,第三动力机组控制第一挡板相对床板的转动以及第二挡板相对第一挡板的转动;
[0009]控制面板设置在床体上,控制面板、第一动力机组、第二动力机组、第三动力机组、若干气泵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0010]优选地,第一动力机组包括电机、用于减速增距的齿轮组、输出轴和两支撑架,电机固设在底板上,电机与控制器连接,电机通过齿轮组连接输出轴,两支撑架间隔设置,两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轴承,输出轴水平设置,输出轴通过轴承与支撑架转动连接,该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连接块连接在输出轴位于两支撑架之间的位置上。
[0011]优选地,同一组内的两护板在各自的第一挡板均垂直其所在的床体的板面向上、各自的第二挡板均平行其所在的床体的板面且两第二挡板的自由端正对时,该两第二挡板的自由端相互抵接。
[0012]优选地,床体还包括尾板,尾板的板面垂直下板的板面,尾板固设在下板背向中板的一端,控制面板设置在尾板上。
[0013]优选地,还包括软垫、若干风扇和若干温度传感器,软垫覆盖在床体的上表面,下板、中板和上板,均沿垂直各自板面的方向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下板背向软垫的一侧上、中板背向软垫的一侧上和上板背向软垫的一侧上均分别安装有至少一风扇,每一风扇的送风方向均垂直于其所在床体对应的板面,风扇与控制器连接,下板与软垫之间、中板与软垫之间和上板与软垫之间均分别设置有若干温度传感器,所有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遥控器,遥控器通过无线模块与控制器连接,遥控器上包括翻身键、坐姿位键、平躺键、上风扇键、中风扇键和下风扇键;进一步优选地,翻身键为自复位双控开关键,平躺键、坐姿位键、上风扇键、中风扇键和下风扇键均为点动开关键;进一步优选地,软垫的上表面为绒毛面;遥控器包括放置板、和手柄,放置板的其中一板面上设置有若干魔术勾,该一面与软垫的上表面可拆卸配合,放置板的另一板面上固设手柄,手柄为长方体状,手柄的长度方向垂直放置板的板面,手柄上设置翻身键、坐姿位键、平躺键、上风扇键、中风扇键和下风扇键;进一步优选地,手柄其中一垂直于放置板的侧面上设置翻身键,手柄上与该一侧面垂直的另一侧面上从上往下一次设置坐姿位键、上风扇键、中风扇键和下风扇键,手柄的顶部设置平躺键。
[0014]基于上述内容,本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的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0015]程序输入:
[0016]一、选择控制面板的复位选项;
[0017]二、在控制面板上选择下板、中板和上板上对应的气囊的气压数值,输入翻身角度,输入下板、中板和上板上对应的风扇启停的温度阈值;通过控制面板校准控制器的内置时间为当地的标准时间,通过控制面板向控制器输入执行天数和单次翻身信息,单次翻身
信息包括:翻身起始时间、翻身结束时间、翻身方向;
[0018]三、选择控制面板的启动选项。
[0019]注:在一执行天数范围内,只需要进行一次程序输入,在一执行天数范围内,若多次进行程序输入,后一次输入的程序将覆盖前一次输入的程序。
[0020]程序执行:
[0021]一、复位:控制面板的复位选项被选中后,控制器启动第一动力机组、第二动力机组、所有的第三动力机组,使下板、中板和上板的板面均水平放置,使所有的第一挡板和所有的第二挡板均竖直向下;
[0022]二、翻身:当控制器的内置时间与某一单次翻身信息的翻身起始时间一致,控制器启动所有的第三动力机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动力机组、连接块、床体、第二动力机组、若干护板、若干第三动力机组、控制面板和控制器;所述底座固设在地面上,所述第一动力机组固设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第一动力机组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动力机组的输出轴连固连所述连接块;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动力机组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所述床体的底部固连所述连接块,所述床体通过所述连接块位于底座的上方,且随着所述连接块在所述第一动力机组的作用下相对底座转动;所述床体包括下板、中板和上板,所述下板、中板和上板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相邻两板之间转动连接,转动轴线垂直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中板的底部固连;所述第二动力机组设置在所述床体上,所述第二动力机组连接所述下板、中板和上板,以带动相邻两板相对转动;所述护板两个为一组,同一组的两护板正对设置,下板、中板和上板上分别至少设置有一组所述护板,同一组的两护板分别连接在其所在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在所述下板上的护板位于所述下板朝向所述中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上板上的护板位于所述上板朝向所述中板的一端;所述护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气囊和气泵,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床体转动连接,该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线平行该护板所在的床体的对应板面的长度方向,该转动轴线平行对应的第一挡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该转动连接的的转动轴线平行该护板所在的床体的对应板面的长度方向,该转动轴线平行对应的第二挡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挡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的板面以及所述第二挡板的板面上,所述第一挡板设置所述气囊的第一挡板的板面为所述第一挡板竖直向上时第一挡板朝向同一组的另一护板所在侧的板面,所述第二挡板设置所述气囊的板面为所述第二挡板竖直向上时第二挡板朝向同一组的另一护板所在侧的板面,所述气泵设置在所述护板内,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气囊,所述气泵控制所述气囊的膨胀和坍缩;每一所述护板内均分别设置一所述第三动力机组,所述第三动力机组连接第一挡板与床板之间的转动连接轴、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转动连接轴,所述第三动力机组控制第一挡板相对床板的转动以及第二挡板相对第一挡板的转动;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床体上,所述控制面板、第一动力机组、第二动力机组、第三动力机组、若干气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机组包括电机、用于减速增距的齿轮组、输出轴和两支撑架,所述电机固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齿轮组连接输出轴,两所述支撑架间隔设置,两所述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轴承,所述输出轴水平设置,所述输出轴通过轴承与支撑架转动连接,该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所述连接块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位于两支撑架之间的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组内的两护板在各自的第一挡板均垂直其所在的床体的板面向上、各自的第二挡板均平行其所在的床体的板面且两第二挡板的自由端正对时,该两第二挡板的自由端相互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还包括尾
板,所述尾板的板面垂直所述下板的板面,所述尾板固设在所述下板背向所述中板的一端,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尾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垫、若干风扇和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软垫覆盖在所述床体的上表面,所述下板、中板和上板均沿垂直各自板面的方向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下板背向所述软垫的一侧上、所述中板背向所述软垫的一侧上和所述上板背向所述软垫的一侧上均分别安装有至少一所述风扇,每一所述风扇的送风方向均垂直于其所在床体对应的板面,所述风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下板与所述软垫之间、中板与所述软垫之间和上板与所述软垫之间均分别设置有若干温度传感器,所有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通过无线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遥控器上包括翻身键、坐姿位键、平躺键、上风扇键、中风扇键和下风扇键。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键为自复位双控开关键,所述平躺键、坐姿位键、上风扇键、中风扇键和下风扇键均为点动开关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的上表面为绒毛面;所述遥控器包括放置板、和手柄,所述放置板的其中一板面上设置有若干魔术勾,该一面与所述软垫的上表面可拆卸配合,所述放置板的另一板面上固设所述手柄,所述手柄为长方体状,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放置板的板面,所述手柄上设置所述翻身键、坐姿位键、平躺键、上风扇键、中风扇键和下风扇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其中一垂直于所述放置板的侧面上设置所述翻身键,所述手柄上与该一侧面垂直的另一侧面上从上往下一次设置所述坐姿位键、上风扇键、中风扇键和下风扇键,所述手柄的顶部设置所述平躺键。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翻身辅助机及控制方法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其中自动模式的控制过程及方法为:程序输入:一、选择所述控制面板的复位选项;二、在所述控制面板上选择所述下板、所述中板和所述上板上对应的所述气囊的气压数值,输入翻身角度,输入所述下板、所述中板和所述上板上对应的风扇启停的温度阈值;通过所述控制面板校准所述控制器的内置时间为当地的标准时间,通过所述控制面板向所述控制器输入执行天数和单次翻身信息,单次翻身信息包括:翻身起始时间、翻身结束时间、翻身方向;三、选择所述控制面板的启动选项;程序执行:一、复位:所述控制面板的复位选项被选中后,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第一动力机组、所述第二动力机组、所有的所述第三动力机组,使所述下板、所述中板和所述上板的板面均水平放置,使所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所有的所述第二挡板均竖直向下;二、翻身:当所述控制器的内置时间与某一单次翻身信息的翻身起始时间一致,所述控制器启动所有的所述第三动力机组,使所有的所述第一挡板均转至竖直向上的位置,使所
有同一组内的所述第二挡板的板面均水平放置且两自由端正对,所述控制器启动所有的所述气泵往对应的所述气囊内充入气体,使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子华徐燕张文强何琳沈浩陈继昌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