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压力机飞轮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4592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压力机飞轮防护装置,包括上罩、下罩、左侧板、接油盒、左侧门、右侧门、右侧板、上顶框架、上顶板一和上顶板二,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各竖直方管上顶部分别焊接有角钢一和角钢二,角钢一和角钢二上设有长圆孔;所述上顶框架采用整体焊接式结构、固定于角钢一和角钢二上;所述上顶板一固定于上顶框架的上前方,上顶板二固定于上顶框架的后侧方;所述上罩固定于上顶框架后侧方,下罩固定于左侧板上、并与上罩贴合安装;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分别通过铰链固定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避免飞轮防护罩刚度不足导致的变形问题,结构形式简单,安装方便,美观大方。观大方。观大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压力机飞轮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压力机飞轮防护装置,应用于压力机行业,属于机械工程


技术介绍

[0002]飞轮防护罩因其上顶一般是由多个方管采用焊接垫进行装配时焊、螺钉固定拼装而成,由于安装的方管散件多,且固定螺钉的数量也较多,易造成压机运行时因振动带来的飞轮护罩刚性不足问题。另外,飞轮护罩作为一种保护罩,不但需要隔离旋转的飞轮,还需要隔离驱动电机,在结构空间上如不对护罩进行优化,势必会造成飞轮防护罩体积庞大,结构笨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护罩整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高强度压力机飞轮防护装置。
[0004]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压力机飞轮防护装置,包括上罩、下罩、左侧板、接油盒、左侧门、右侧门、右侧板、上顶框架、上顶板一和上顶板二,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各竖直方管上顶部分别焊接有角钢一和角钢二,角钢一和角钢二上设有长圆孔;所述上顶框架采用整体焊接式结构、固定于角钢一和角钢二上;所述上顶板一固定于上顶框架的上前方,上顶板二固定于上顶框架的后侧方;所述上罩固定于上顶框架后侧方,下罩固定于左侧板上、并与上罩贴合安装;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分别通过铰链固定于左侧板和右侧板上。
[0005]所述上罩前面板上设置有折边结构。
[0006]所述下罩后面板上设置有方管焊接而成的U型开口,并在面板上设有长圆孔。
[0007]所述的上顶板一采用透气网孔板,10mm≥网孔直径≥5mm。
[0008]所述防护装置的下方设有接油盒实现废油的回收,并通过接油盒流入至指定容器或箱体内。
[0009]有益效果:本技术可有效提高飞轮防护罩的整体刚度,同时通过对防护罩进行结构优化,解决防护罩体积庞大、结构笨重的问题,能避免飞轮防护罩刚度不足导致的变形问题,本技术型结构形式简单,安装方便,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小皮带轮上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小皮带轮下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上顶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左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本技术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本技术上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8为本技术左侧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9为本技术右侧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0为本技术接油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上罩、2下罩、3左侧板、4接油盒、5左侧门、6右侧门、7右侧板、8上顶框架、9上顶板一、10上顶板二、11角钢一、12角钢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具体描述。
[0022]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所示为本技术上顶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所示为本技术左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所示为本技术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所示为本技术上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所示为本技术左侧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所示为本技术右侧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所示为本技术接油盒的结构示意图。
[003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压力机飞轮防护装置,包括上罩1、下罩2、左侧板3、接油盒4、左侧门5、右侧门6、右侧板7、上顶框架8、上顶板一 9和上顶板二10,所述左侧板3和右侧板7的各竖直方管上顶部分别焊接有角钢一11和角钢二12,角钢一11和角钢二12上设有长圆孔,便于上顶框架8 的调节安装;所述上顶框架8采用整体焊接式结构、固定于角钢一11和角钢二 12上;所述上顶板一9固定于上顶框架8的上前方,上顶板二10固定于上顶框架8的后侧方;所述上罩1固定于上顶框架8后侧方,下罩2固定于左侧板3上、并与上罩1贴合安装;所述左侧门5和右侧门6分别通过铰链固定于左侧板3和右侧板7上。
[0031]图2所示为本技术小皮带轮上罩的结构示意图。
[0032]所述上罩1前面板上设置有折边结构,折边高度可依据电机上的小皮带轮的高度确定,小皮带轮越往下,折边高度越高。
[0033]图3所示为本技术小皮带轮下罩的结构示意图。
[0034]所述下罩2后面板上设置有方管焊接而成的U型开口,并在面板上设有长圆孔;U型开口可避免安装于小皮带轮下罩内的电机轴承润滑油管及接头干涉,面板上设置的长圆孔可便于电机轴承回油软管接出至飞轮防护罩外面。
[0035]所述的上顶板一9采用透气网孔板,10mm≥网孔直径≥5mm。
[0036]所述的上顶板二10采用扁豆花纹板形式,10mm≥厚度≥6mm,可用于检修时踩踏,防止跌滑。
[0037]所述防护装置的下方设有接油盒4,当护罩内旋转零件甩出油时,可通过接油盒4实现废油的回收,并通过接油盒4流入至指定容器或箱体内。
[0038]本技术型采用整体焊接式框架及独立分离式的小皮带轮护罩结构,将原来通过方管装配时焊接、螺钉拼装结构更改为整体焊接式的框架,有效避免因压机长期震动导
致螺钉松动带来的刚性不足问题;通过优化飞轮防护装置,在电机皮带旋转部位将原整体防护罩设置成隔离旋转电机的小皮带轮上罩和下罩,有效提高了压力机飞轮防护罩的整体刚度,减少了结构护罩整体的体积,重量减轻,护罩整体结构不易变形。本技术型结构形式简单,安装方便,美观大方。
[0039]本技术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等同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压力机飞轮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罩(1)、下罩(2)、左侧板(3)、接油盒(4)、左侧门(5)、右侧门(6)、右侧板(7)、上顶框架(8)、上顶板一(9)和上顶板二(10),所述左侧板(3)和右侧板(7)的各竖直方管上顶部分别焊接有角钢一(11)和角钢二(12),角钢一(11)和角钢二(12)上设有长圆孔;所述上顶框架(8)采用整体焊接式结构、固定于角钢一(11)和角钢二(12)上;所述上顶板一(9)固定于上顶框架(8)的上前方,上顶板二(10)固定于上顶框架(8)的后侧方;所述上罩(1)固定于上顶框架(8)后侧方,下罩(2)固定于左侧板(3)上、并与上罩(1)贴合安装;所述左侧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义伟吴雨东姜良军孟蕊赵丽芳段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