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搅拌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425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免搅拌式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污水收集管(1);污水处理池(2);一级缓冲槽(3);至少一个加药腔体(4);位于加药腔体下方的环形混合槽(6);位于环形混合槽下方的二级环形缓冲槽(7);环形混合腔(8),所述环形混合腔的纵截面呈矩形,所述环形混合腔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液口(9),所述环形混合腔的底部一侧开设有排液口(10),所述二级环形缓冲槽的內缘与环形混合腔的中部外壁固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无需提供额外动力,利用污水的自身重力即可实现对污水的缓存、加药混合,完成对污水的处理,当污水内的相关物质达到接管要求后排放。放。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免搅拌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的
,涉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尤其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日益增加,使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增加了水体的负荷。伴随着水资源的稀缺,污水处理后再利用,已成为现阶段的必要手段。现阶段污水处理通常通过化学和生物两种手段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质。但由于现阶段仅仅依靠生物法还无法保证出水稳定达标的要求,所以需要辅助化学法等措施。
[0003]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10729259U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厂加药系统,包括:加药池、搅拌装置、进药装置、液位计、进水装置、取样口、加药装置、溢流口和排污管等。又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8854815A公开了用于污水处理且具有自动加药功能的搅拌装置,它包括一桶体,桶体内设置有搅拌桨组件,搅拌桨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平板,搅拌桨组件的下方设置有两个第二平板,它们都是通过搅拌装置实现对加药和污水的充分混合,而搅拌装置需要额外提供动力源,能耗较高,生产维护成本大。再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告号CN101691260B公开了无动力定量加药、混合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调整方法,设有可翻转的水箱,并在水箱的下部设水箱翻转配重块;在水箱处于平衡位置时,其上部为开口,开口大于水箱底部;污水入口设在水箱的上方;在所述水箱的上方,还设有与水箱翻转联动的定量加药机构。该装置搅拌时间短,无法保证处理药剂和污水的充分混合,需要等待较长的处理时间才能得到达标的污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都需要对处理药剂和污水进行搅拌混合处理,为此提供一种免搅拌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5]免搅拌式污水处理装置,它包括:污水收集管;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收集管由污水处理池中心底部伸入;一级缓冲槽,所述一级缓冲槽位于污水收集管顶部且与其连通;至少一个加药腔体,所述加药腔体位于一级缓冲槽下方,且其一端与污水收集管固接,所述加药腔体的底部开设有加药口;位于加药腔体下方的环形混合槽,所述环形混合槽的內缘固接在污水收集管外围且其外缘向上倾斜,所述环形混合槽的外缘超过一级缓冲槽的外缘;位于环形混合槽下方的二级环形缓冲槽,所述二级缓冲槽的外缘具有向上倾斜的槽壁;环形混合腔,所述环形混合腔的纵截面呈矩形,所述环形混合腔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液口,所述环形混合腔的底部一侧开设有排液口,所述二级环形缓冲槽的內缘与环形混合腔的中部外壁固接。
[0006]上述方案的改进是所述环形混合腔的外缘内壁由上至下依次固接有内径不一的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与环形混合腔的內缘内壁间隙配合。
[0007]上述方案中所述加药腔体有三个,这三个加药腔体间隔分布在以污水收集管为圆心的同一圆周面上。
[0008]免搅拌式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污水收集管将收集的污水引入一级缓冲槽内,当一级缓冲槽蓄满污水后将由一级缓冲槽的外缘溢出至环形混合槽内,此时加药腔体打开加药口对环形混合槽加入处理药剂,污水和处理药剂经初混形成混合液后由环形混合槽的外缘溢出至二级环形缓冲槽内,当二级环形缓冲槽内的混合液液位上升至高于环形混合腔的进液口时,混合液进入环形混合腔内,最后由排液口排入污水处理池内。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无需提供额外动力,利用污水的自身重力即可实现对污水的缓存、加药混合,完成对污水的处理,当污水内的相关物质达到接管要求后排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水收集管,2、污水处理池,3、一级缓冲槽,4、加药腔体,5、加药口,6、环形混合槽,7、二级环形缓冲槽,8、环形混合腔,9、进液口,10、排液口,11、环形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污水收集管1;污水处理池2,所述污水收集管由污水处理池中心底部伸入;一级缓冲槽3,所述一级缓冲槽位于污水收集管顶部且与其连通;至少一个加药腔体4,所述加药腔体位于一级缓冲槽下方,且其一端与污水收集管固接,所述加药腔体的底部开设有加药口5;位于加药腔体下方的环形混合槽6,所述环形混合槽的內缘固接在污水收集管外围且其外缘向上倾斜,所述环形混合槽的外缘超过一级缓冲槽的外缘;位于环形混合槽下方的二级环形缓冲槽7,所述二级缓冲槽的外缘具有向上倾斜的槽壁,所述二级环形缓冲槽的外缘超过环形混合槽的外缘;环形混合腔8,所述环形混合腔的纵截面呈矩形,所述环形混合腔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液口9,所述环形混合腔的底部一侧开设有排液口10,所述二级环形缓冲槽的內缘与环形混合腔的中部外壁固接。
[0013]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理念是将污水先经过一级缓冲槽的积蓄,让溢出的污水进入环形混合槽内,此时由于环形混合槽的外缘倾斜向上,污水会向环形混合槽的內缘流动,同时加药腔体的处理药剂由加药口进入环形混合槽内,处理药剂顺着污水向环形混合槽的內缘流动,当环形混合槽内的污水和处理药剂逐渐增多时再逆流到环形混合槽的外缘再溢出,溢出的混合液流入二级环形缓冲槽内,顺着槽壁流入其底部,随着二级环形缓冲槽内液位的升高,混合液会由进液口进入环形混合腔内,最后由排液口排入污水处理池内。由于污水和处理药剂混合后经过环形混合槽和二级环形缓冲槽的输送,使得污水和处理药剂充分混合。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例,所述环形混合腔的外缘内壁由上至下依次固接有内径
不一的环形挡板11,所述环形挡板与环形混合腔的內缘内壁间隙配合。这样当混合液进入环形混合腔内会被不同内径的环形挡板扰动,进一步加速污水和处理药剂的混合。
[0015]本专利技术中的加药腔体可以有三个,这三个加药腔体间隔分布在以污水收集管为圆心的同一圆周面上,这三个加药腔体比如是装有酸碱液的腔体、装有絮凝剂的腔体,装有混凝剂的腔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免搅拌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污水收集管(1);污水处理池(2),所述污水收集管由污水处理池中心底部伸入;一级缓冲槽(3),所述一级缓冲槽位于污水收集管顶部且与其连通;至少一个加药腔体(4),所述加药腔体位于一级缓冲槽下方,且其一端与污水收集管固接,所述加药腔体的底部开设有加药口(5);位于加药腔体下方的环形混合槽(6),所述环形混合槽的內缘固接在污水收集管外围且其外缘向上倾斜,所述环形混合槽的外缘超过一级缓冲槽的外缘;位于环形混合槽下方的二级环形缓冲槽(7),所述二级缓冲槽的外缘具有向上倾斜的槽壁,所述二级环形缓冲槽的外缘超过环形混合槽的外缘;环形混合腔(8),所述环形混合腔的纵截面呈矩形,所述环形混合腔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液口(9),所述环形混合腔的底部一侧开设有排液口(10),所述二级环形缓冲槽的內缘与环形混合腔的中部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定玲吴晓昊许毅洪元丁佳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昇拓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