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宁助专利>正文

呼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95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40
一种呼气阀,包含壳体及阀瓣。所述壳体具有底板、与所述底板相间隔且不透气的前墙,及相互连接成围绕状且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前墙的第一围墙与第二围墙。所述底板具有阀口,及环绕所述阀口的密封面。所述第一围墙不透气且界定出缓冲腔室。所述第二围墙界定出排放腔室,并具有连通于所述排放腔室与外界的至少一个排气口。所述阀瓣具有远离所述排放腔室且可活动地覆盖所述密封面的活动部,适用于被气流推动而开放所述阀口,使气流进入所述缓冲腔室后朝所述排放腔室流动,再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口而排出外界。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呼气阀有较长排气路径,能够减少环境空气从此途径侵入,并阻挡飞沫喷出外界。阻挡飞沫喷出外界。阻挡飞沫喷出外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气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气阀,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呼吸防护具且供气流单向流动的呼气阀。

技术介绍

[0002]「呼吸防护具」俗称口罩,有滤除外界空气防护个人呼吸系统的功能,然而往往因为穿戴者无法忍受所呼出的湿热污浊空气容留累积在口罩中,而不喜欢穿戴或难以忍受长时间穿戴。为了减轻配载口罩所带来的不舒适感,一种能够快速且大量向外排气的呼气阀被广泛使用在口罩。
[0003]参阅图1,一种中国专利号第CN205672370号专利案所公开的现有的单向呼气阀1,主要包含形成有一个盾形孔111的一个底座11、与所述底座11对合的一个上盖12,及可开启地覆盖所述盾形孔111且一端被固定在所述底座11与所述上盖12间的一个弹性薄膜13。所述上盖12具有形成在下侧的多个条形通孔121。借此,由于所述弹性薄膜13只能单向开启,因此,可以使呼出的气流从口罩内经所述盾形孔111推动所述弹性薄膜13,使所述弹性薄膜13开放所述盾形孔111,并允许气流通过条形通孔121快速且大量的向外排气。
[0004]惟,当所述弹性薄膜13开启后,所述盾形孔111会直接连通于所述条形通孔121,相当于直接连通于外界,因此,若配载口罩的使用者是带有飞沫传染病毒、病菌的患者,则病毒、病菌就会随着呼气时的飞沫直接排出外界,使口罩的防护效果失效,并造成其他人感染。
[0005]且重要的是,在所述弹性薄膜13回盖所述盾形孔111的过程中,也会因为所述弹性薄膜13的开口邻近所述条形通孔121,以至于外界的空气由所述条形通孔121进入后,只需极短的距离就可以通过所述盾形孔111,此时,脏污或有病毒、病菌污染的外界空气,就会通过所述盾形孔111进入口罩内,而对使用者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防护效果的呼气阀。
[0007]本专利技术的呼气阀,包含一个壳体及一个阀瓣。
[0008]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相隔间距且不透气的前墙,及相互连接成围绕状且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前墙的第一围墙与第二围墙,所述底板具有供气流进入的阀口,及环绕所述阀口的密封面,所述第一围墙不透气且界定出缓冲腔室,所述第二围墙界定出排放腔室,并具有连通于所述排放腔室与外界的至少一个排气口。
[0009]所述阀瓣包括固定在所述阀口一侧且邻近所述排放腔室的固定部,及远离所述排放腔室且可活动地覆盖所述密封面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适用于被气流推动而开放所述阀口,使气流进入所述缓冲腔室后朝所述排放腔室流动,再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口而排出外界。
[0010]本专利技术的呼气阀,所述前墙的内表面与所述底板相隔一间距,所述间距不小于
12.5mm。
[0011]本专利技术的呼气阀,所述第二围墙具有相间隔的两个侧壁、连接所述侧壁与所述前墙的端壁,所述侧壁、所述端壁的至少其中一个具有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口。
[0012]本专利技术的呼气阀,所述阀瓣的活动部由邻近所述端壁朝所述第一围墙方向延伸,且沿所述侧壁的方向的宽度由所述固定部朝所述活动部由大渐小。
[0013]本专利技术的呼气阀,所述第一围墙的外形与所述阀瓣的活动部的外形相配合。
[0014]本专利技术的呼气阀,所述阀瓣的活动部封闭所述阀口时,至少与所述第一围墙相隔一间隙,所述间隙的最大距离不大于5mm。
[0015]本专利技术的呼气阀,所述第二围墙的所述侧壁具有多个排气口,每一个侧壁的排气口具有邻近所述底板的边缘,每一个侧壁的排气口的边缘与所述底板相隔一可变距离,所述侧壁的排气口的所述可变距离由邻近所述第一围墙向远离所述第一围墙由大渐小。
[0016]本专利技术的呼气阀,所述壳体还具有迫压于所述阀瓣的固定部且连续的压合平面。
[0017]本专利技术的呼气阀,所述壳体还包括由所述前墙的内表面朝所述底板延伸的压合部,所述压合部具有形成在一端的所述压合平面,及由所述端壁朝所述第一围墙方向贯穿的通孔。
[0018]本专利技术的呼气阀,所述壳体的底板还具有围绕所述阀口的承载墙,所述承载墙具有形成在一端面的所述密封面,所述密封面具有面向所述前墙且由邻近所述端壁与所述第一围墙的两个端部朝中间凹陷的弧形凹陷部。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以所述缓冲腔室、所述排放腔室与所述阀瓣特殊的空间设计,不但能够提升排气顺畅性,且因为有较长排气路径,能够减少脏污或有病毒、病菌污染的外界空气从此途径侵入,及使飞沫不会随呼气排出,而能够防止飞沫传播,进而提升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21]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中国专利号第CN205672370号专利案所公开的一种现有的单向呼气阀;
[0022]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呼气阀的一个第一实施例;
[0023]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从另一个角度观看的一立体分解图;
[0024]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组合立体图;
[0025]图5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剖视图;
[0026]图6是沿着图5中的线
Ⅵ-Ⅵ
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0027]图7是类似于图5的一剖视图;
[0028]图8是沿着图7中的线
Ⅷ-Ⅷ
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0029]图9是一侧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中一个壳体的变化;
[0030]图10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呼气阀的一个第二实施例;及
[0031]图11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一组合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33]参阅图2、图3与图4,本专利技术呼气阀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壳体2及一个阀瓣3。
[0034]所述壳体2包括一个底板21、沿一条轴线X方向与所述底板21相间隔且不透气的一个前墙22、相互连接成围绕状且连接于所述底板21与所述前墙22的一个第一围墙23与一个第二围墙24,及一个压合部25。
[0035]所述底板21具有沿所述轴线X方向贯穿且供气流进入的一个阀口211,及环绕所述阀口211的一个承载墙212。所述承载墙212具有形成在一个端面的一个密封面213。所述密封面213具有面向所述前墙22且由邻近所述第一围墙23与所述第二围墙24的两个端部朝中间凹陷的一个弧形凹陷部214。
[0036]参阅图2、图3与图5,所述前墙22的一个内表面与所述底板21相隔一个间距D,所述间距D不小于12.5mm,使所述阀瓣3有较大的抬起空间。
[0037]所述第一围墙23不透气且与所述前墙22、所述底板21界定出一个缓冲腔室2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墙23概呈U形。
[0038]所述第二围墙24与所述前墙22、所述底板21界定出一个排放腔室2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围墙24具有沿垂直所述轴线X方向相隔一个间距且整体概呈八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气阀,包含:壳体,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相间隔的前墙,及相互连接成围绕状且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前墙的第一围墙与第二围墙,所述底板具有供气流进入的阀口,及环绕所述阀口的密封面;及阀瓣,包括相反设置的固定部及活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墙不透气,所述第一围墙不透气且界定出缓冲腔室,所述第二围墙界定出排放腔室,并具有连通于所述排放腔室与外界的至少一个排气口;所述阀瓣的固定部固定在所述阀口一侧且邻近所述排放腔室,所述活动部远离所述排放腔室且可活动地覆盖所述密封面,且适用于被气流推动而开放所述阀口,使气流进入所述缓冲腔室后朝所述排放腔室流动,再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口而排出外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的内表面与所述底板相隔一间距,所述间距不小于1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围墙具有相间隔的两个侧壁、连接所述侧壁与所述前墙的端壁,所述侧壁、所述端壁的至少其中一个具有所述至少一个排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的活动部由邻近所述端壁朝所述第一围墙方向延伸,且沿所述侧壁的方向的宽度由所述固定部朝所述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助廖淑慧
申请(专利权)人:王宁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