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操控人工智能镇痛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381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远程操控人工智能镇痛泵装置,包括无线通信端、病人操作端和医护操作端,所述病人操作端与所述医护操作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端进行信息交换;一个医护操作端可操控多个病人操作端,缓解麻醉科人员不足问题,且加入人工处理更加灵活,提高安全性,麻醉科医师可以远程对多个病人的情况进行跟进和监控、对镇痛泵进行远程操控,减少奔波,且迅速对病人镇痛泵问题进行处理,减少了病人等待时间和痛苦,同时也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镇痛泵运行情况。病人与医护之间通过语音或视频的方式实时沟通,更加多样化、人性化,定期对病人镇痛情况进行远程问卷反馈,方便调用,实现个体化镇痛。体化镇痛。体化镇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程操控人工智能镇痛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远程操控人工智能镇痛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镇痛泵是一种可以持续输注液体的装置,并且能使药物在血液中保持稳定的浓度,以便用更少的药物,得到更好的镇痛治疗。通常允许病人自行按压以在持续输注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额外输注剂量,因此治疗更加个体化,符合疼痛感觉个体化差异大的特征,由于镇痛泵主要应用于术后急性镇痛和产妇分娩镇痛;并且镇痛泵中常添加阿片类强效镇痛药物,该药物剂量应用把握不当常可引起病人呼吸抑制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现国内绝大部分医院主要由麻醉专科医师负责全院镇痛泵的配制和管理。
[0003]然而,现实中却由于全院带泵病人多且分散分布,术后不同时间段病人对镇痛需求也不一样,麻醉科人员配备不足及成本等因素实在无法每个外科科室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对病人镇痛泵进行个体化调控管理,全程唯一速度的持续泵注容易造成部分病人由于镇痛不足而出现剧烈疼痛情况、部分病人由于镇痛过度而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下肢麻木、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切实影响病人镇痛效果及舒适度感觉。另外,目前临床中使用的电子调控镇痛泵常常出现堵塞、电量不足等机械报警而暂停运行,目前临床中解决措施是由病房护士致电麻醉科医生,由麻醉医师到达病房后诊断镇痛泵机械报警原因进行处理再启动镇痛泵运行。从病人反映镇痛泵报警问题到护士打电话、再到麻醉医师到达病房,这期间可能数小时就过去了,而镇痛泵报警的处理有时仅需要重新启动即可解决问题。正是由于麻醉医师和病人/家属无法及时取得联系并提供可靠的远程指导,无疑增加病人忍受痛苦的时间,同时也增加麻醉医师管理镇痛泵的人力成本。
[0004]专利201510203314.6介绍了一种实现智能输液的镇痛泵控制方法。通过设置镇静深度检测模块和/或呼吸频次检测模块和/或血氧检测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以及与其相连获取并判断监测信号的处理器,以处理器通过对检测模块反馈信息的判断及时评估异常信号并自动调控电机使镇痛泵停止工作或减慢输液速度以期降低镇痛泵药物输注过量引起的风险。该专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镇痛泵镇痛过度带来的恶性风险,但其仍缺乏专业麻醉医师对病人异常情况的监控和管理,安全性尚需关注。另外对于病人镇痛不足情况并无“作为”,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个体化镇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远程操控人工智能镇痛泵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器监控死板,可自动处理能力差、麻醉科人员配备不足、病人个体化镇痛程度不足等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远程操控人工智能镇痛泵装置,包括无线通信端、病人操作端和医护操作端,
所述病人操作端与所述医护操作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端进行信息交换;
[0008]所述病人操作端内设有第一显示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一信号接收模块以及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模块,
[0009]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块、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模块连接,
[0010]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无线通信端的信号,
[0011]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模块向所述无线通信端发射信号;
[0012]所述病人操作端内还设有自控镇痛泵模块、呼叫模块和通讯模块,
[0013]所述自控镇痛泵模块、所述呼叫模块以及所述通讯模块均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连接,
[0014]所述自控镇痛泵模块还与镇痛泵连接。
[0015]一种方式,所述所述病人操作端还包括远程控制服务器模块,
[0016]所述远程控制服务器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连接。
[0017]一种方式,所述所述病人操作端还包括定期问卷模块,
[0018]所述定期问卷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连接。
[0019]一种方式,所述医护操作端包括第二显示模块、第三控制模块、第三信号接收模块以及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模块,
[0020]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显示模块、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模块连接,
[0021]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无线通信端的信号,
[0022]所述第三信号发射模块向所述无线通信端发射信号。
[0023]一种方式,所述医护操作端还包括远程控制客户端模块,
[0024]所述远程控制客户端模块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连接。
[0025]一种方式,所述医护操作端还包括镇痛泵调控模块,
[0026]所述镇痛泵调控模块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连接。
[0027]一种方式,所述医护操作端还包括控制台预警模块,
[0028]所述控制台预警模块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连接。
[0029]一种方式,所述医护操作端还包括通讯对接模块,
[0030]所述通讯对接模块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连接。
[0031]一种方式,所述医护操作端还包括数据反馈模块,
[0032]所述数据反馈模块与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连接。
[0033]一种方式,所述无线通信端包括第二信号接收模块、第二信号发射模块以及第二控制模块,
[0034]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模块、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模块连接,
[0035]所述第二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病人操作端或所述医护操作端的信号,
[0036]所述第二信号发射模块向所述病人操作端或所述医护操作端发射信号。
[003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8]1、一个医护操作端可与多个病人操作端连接,缓解麻醉科人员不足的问题,且加入人工处理更加灵活,提高安全性;
[0039]2、麻醉科医师可以远程对多个病人的情况进行跟进和监控、对镇痛泵进行操作,迅速地对病人的镇痛泵问题进行处理,减少病人无效镇痛时间和麻醉医师院内奔波,同时也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情况;
[0040]3、医护与病人之间通过语音或视频的方式实时沟通,便于镇痛泵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更加多样化、人性化;
[0041]4、定期对病人情况以问卷形式反馈,方便调用,实现个体化镇痛。
附图说明
[0042]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远程操控人工智能镇痛泵装置的连接关系图;
[0043]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镇痛泵的结构关系图;
[004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方式的镇痛泵调节处理流程图;
[0045]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方式的远程控制客户端模块和远程控制服务器模块的电路图;
[0046]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方式的呼叫模块的电路图;
[0047]图中:
[0048]10、无线通信端;11、第二信号接收模块;12、第二信号发射模块;13、第二控制模块;20、病人操作端;21、第一显示模块;22、第一控制模块;23、第一信号接收模块;24、第一信号发射模块;25、自控镇痛泵模块;26、呼叫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程操控人工智能镇痛泵装置,包括无线通信端(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病人操作端(20)和医护操作端(30),所述病人操作端(20)与所述医护操作端(30)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端(10)进行信息交换;所述病人操作端(20)包括:第一显示模块(21)、第一控制模块(22)、第一信号接收模块(23)以及第一信号发射模块(24),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2)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块(21)、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模块(23)、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模块(24)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模块(23),接收所述无线通信端(10)的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发射模块(24),向所述无线通信端(10)发射信号;所述病人操作端(20)内还设有:自控镇痛泵模块(25)、呼叫模块(26)和通讯模块(27),所述自控镇痛泵模块(25)、所述呼叫模块(26)以及所述通讯模块(27)均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2)连接,所述自控镇痛泵模块(25)还与镇痛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痛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病人操作端(20)还包括远程控制服务器模块(28),所述远程控制服务器模块(28),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痛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病人操作端(20)还包括定期问卷模块(29),所述定期问卷模块(29),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痛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护操作端(30)包括:第二显示模块(31)、第三控制模块(32)、第三信号接收模块(33)以及第三信号发射模块(34),所述第三控制模块(32)分别与所述第二显示模块(31)、所述第三信号接收模块(33)、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树俊林云陈向东夏海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