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374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31
一种移动装置,其包括:一共同接地部、一连接部、一第一辐射部、一第二辐射部、一第三辐射部、一第四辐射部,以及一介质基板。共同接地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第一辐射部具有一第一馈入点,其中第一辐射部经由连接部耦接至共同接地部。第二辐射部耦接至第一馈入点,其中第二辐射部至少部分由第一辐射部包围。第三辐射部具有一第二馈入点。第四辐射部邻近于第三辐射部,其中第四辐射部耦接至共同接地部。共同接地部、连接部、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第三辐射部,以及第四辐射部共同形成设置于介质基板上的一天线结构。上的一天线结构。上的一天线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移动装置及其天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达,移动装置在近年日益普遍,常见的例如:手提式电脑、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以及其他混合功能的携带型电子装置。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移动装置通常具有无线通信的功能。有些涵盖长距离的无线通信范围,例如:移动电话使用2G、3G、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及其所使用700MHz、85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2300MHz以及2500MHz的频带进行通信,而有些则涵盖短距离的无线通信范围,例如:Wi-Fi、Bluetooth系统使用2.4GHz、5.2GHz和5.8GHz的频带进行通信。
[0003]天线(Antenna)为无线通信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元件。倘若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天线其频宽(Bandwidth)不足,则很容易造成移动装置的通信品质下降。因此,如何设计出小尺寸、宽频带的天线元件,对天线设计者而言是一项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一共同接地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一连接部;一第一辐射部,具有一第一馈入点,其中该第一辐射部经由该连接部耦接至该共同接地部;一第二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一馈入点,其中该第二辐射部至少部分由该第一辐射部包围;一第三辐射部,具有一第二馈入点;一第四辐射部,邻近于该第三辐射部,其中该第四辐射部耦接至该共同接地部;以及一介质基板;其中该共同接地部、该连接部、该第一辐射部、该第二辐射部、该第三辐射部,以及该第四辐射部共同形成一天线结构;其中该天线结构设置于该介质基板上。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共同接地部呈现一直条形。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共同接地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和一第二侧,该连接部、该第一辐射部,以及该第二辐射部均设置于该共同接地部的该第一侧处,而该第三辐射部和该第四辐射部均设置于该共同接地部的该第二侧处。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部呈现一倒U字形并界定出一缺口区域,而该第二辐射部位于该缺口区域的内部。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四辐射部与该第三辐射部分离,而该第三辐射部和该第四辐射部之间形成一耦合间隙。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天线结构涵盖一第一频带、一第二频带、一第三频带,以及一第四频带,该第一频带介于1710MHz至2170MHz之间,该第二频带介于2300MHz至2700MHz之间,该第三频带介于2400MHz至2500MHz之间,而该第四频带介于5150MHz至5850MHz之间。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频带由该第一辐射部激发产生,而该第一辐射部的长度大致等于该第一频带的0.25倍波长。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频带由该第二辐射部激发产生,而该第二辐射部的长度
大致等于该第二频带的0.25倍波长。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频带由该第四辐射部和该共同接地部激发产生,而该第四辐射部和该共同接地部的总长度大致等于该第三频带的0.25倍波长。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四频带由该第三辐射部激发产生,而该第三辐射部的长度大致等于该第四频带的0.25倍波长。
附图说明
[0014]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俯视图。
[0015]图2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天线结构的返回损失图。
[0016]图3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天线结构的返回损失图。
[0017]图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天线结构的辐射效率图。
[0018]图5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天线结构的辐射效率图。
[0019]图6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天线结构的隔离度图。
[0020]图7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00、700~移动装置;
[0023]110~共同接地部;
[0024]111~共同接地部的第一端;
[0025]112~共同接地部的第二端;
[0026]115~共同接地部的第一侧;
[0027]116~共同接地部的第二侧;
[0028]120~连接部;
[0029]130~第一辐射部;
[0030]131~第一辐射部的第一端;
[0031]132~第一辐射部的第二端;
[0032]135~缺口区域;
[0033]136~第一辐射部的弯折部分;
[0034]140~第二辐射部;
[0035]141~第二辐射部的第一端;
[0036]142~第二辐射部的第二端;
[0037]150~第三辐射部;
[0038]151~第三辐射部的第一端;
[0039]152~第三辐射部的第二端;
[0040]160~第四辐射部;
[0041]161~第四辐射部的第一端;
[0042]162~第四辐射部的第二端;
[0043]170~介质基板;
[0044]191~第一信号源;
[0045]192~第二信号源;
[0046]710~上盖;
[0047]720~底座;
[0048]720~底座的边缘;
[0049]730~转轴元件;
[0050]751~第一位置;
[0051]752~第二位置;
[0052]D1~间距;
[0053]FB1~第一频带;
[0054]FB2~第二频带;
[0055]FB3~第三频带;
[0056]FB4~第四频带;
[0057]FP1~第一馈入点;
[0058]FP2~第二馈入点;
[0059]GC1~耦合间隙;
[0060]LT~总长度;
[0061]VSS~接地电位;
[0062]WT~总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为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64]在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用语“包含”及“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仅限定于”。“大致”一词则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达到所述基本的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本说明书中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装置,包括:一共同接地部,耦接至一接地电位;一连接部;一第一辐射部,具有一第一馈入点,其中该第一辐射部经由该连接部耦接至该共同接地部;一第二辐射部,耦接至该第一馈入点,其中该第二辐射部至少部分由该第一辐射部包围;一第三辐射部,具有一第二馈入点;一第四辐射部,邻近于该第三辐射部,其中该第四辐射部耦接至该共同接地部;以及一介质基板;其中该共同接地部、该连接部、该第一辐射部、该第二辐射部、该第三辐射部,以及该第四辐射部共同形成一天线结构;其中该天线结构设置于该介质基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共同接地部呈现一直条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共同接地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和一第二侧,该连接部、该第一辐射部,以及该第二辐射部均设置于该共同接地部的该第一侧处,而该第三辐射部和该第四辐射部均设置于该共同接地部的该第二侧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第一辐射部呈现一倒U字形并界定出一缺口区域,而该第二辐射部位于该缺口区域的内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中该第四辐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琨盛林敬基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