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369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储能系统设备,包括储能柜体与多个电池堆栈。储能柜体内部包括控制室、电池室及内隔间墙,内隔间墙设置在控制室与电池室之间,将控制室与电池室分隔,其中,电池室包括有外侧壁、内侧板、容置箱及走道空间,外侧壁与内侧板之间的夹层形成散热隔间,外侧壁开设散热孔,内侧板开设通风口,散热孔与通风口分别连通于散热隔间,容置箱设置在内侧板与走道空间之间,容置箱包括背板,背板开设排热口,排热口对应连通内侧板的通风口。多个电池堆栈设置在容置箱中。置在容置箱中。置在容置箱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系统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存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系统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有效提升电网的使用效率、使用弹性及应变能力或者整合再生能源发电(例如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或风力发电),储能技术已成为目前发展智能电网与再生能源应用不可或缺的发展重点,例如储能设备可调节用电高峰及发电高峰时段不匹配的情形,使得再生能源发电的利用率有效提高,并可避免弃电情形或降低传统高峰负载。
[0003]一般储能设备主要是透过电池组进行电能的储存,然而,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导致电池组存放空间的温度持续提高,造成电池组或其他设备故障或意外事故(例如火灾)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在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系统设备,包括储能柜体与多个电池堆栈。储能柜体内部包括控制室、电池室及内隔间墙,内隔间墙设置在控制室与电池室之间,将控制室与电池室分隔,其中,电池室包括有外侧壁、内侧板、至少一容置箱及走道空间,外侧壁与内侧板之间的夹层形成散热隔间,外侧壁开设至少一散热孔,内侧板开设至少一通风口,至少一散热孔与至少一通风口分别连通于散热隔间,容置箱设置于内侧板与走道空间之间,容置箱包括背板,背板开设至少一排热口,排热口对应连通内侧板的通风口。多个电池堆栈设置在容置箱中。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储能系统设备,优选地,该电池室的该外侧壁还开设至少一对流孔,该至少一对流孔的高度位置低于该至少一散热孔的高度位置。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储能系统设备,优选地,该外侧壁设有一维修门,该至少一散热孔设于该维修门上。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储能系统设备,优选地,该至少一散热孔处还设有一排风扇。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储能系统设备,优选地,该内隔间墙为一防火内隔间墙。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储能系统设备,优选地,该电池室还包括一防火墙,该防火墙将该电池室分隔成多个部分。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储能系统设备,优选地,该背板开设有多个该排热口,该内侧板开设有多个该通风口,所述排热口分别对应连通所述通风口。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储能系统设备,优选地,该背板开设有多个该排热口,该内侧板的该至少一通风口对应连通所述排热口。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储能系统设备,优选地,该走道空间还连通于一空调装置的一出风口。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储能系统设备,优选地,该控制室内设有一配电装置,所述电池堆栈电连接于该配电装置。
[0014]综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储能系统设备,透过在电池室中形成一散热隔间,且电池堆栈的容置箱的背板的排热口连通于散热隔间,使电池堆栈运作所产生的热能能够集中导入散热隔间并从外侧壁的散热孔排出储能柜体外部,达到避免电池室过热而影响电池堆栈的运作、降低空调系统的负载量或造成意外事故(例如火灾)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储能系统设备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储能系统设备一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容置箱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储能系统设备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储能系统设备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0020]图6为图2的6-6剖视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储能系统设备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2]附图标记为:
[0023]1 储能系统设备
[0024]10 储能柜体
[0025]101 内隔间墙
[0026]11 控制室
[0027]12 配电装置
[0028]13 天花板
[0029]15 电池室
[0030]151 防火墙
[0031]152 独立隔间
[0032]16 外侧壁
[0033]161 散热孔
[0034]162 对流孔
[0035]163 维修门
[0036]17 内侧板
[0037]171、172 通风口
[0038]18 容置箱
[0039]181 背板
[0040]182 排热口
[0041]183 前门
[0042]19 走道空间
[0043]C 散热隔间
[0044]20 电池堆栈
[0045]30 排风扇
[0046]31 抽风扇
[0047]40 空调装置
[0048]41 出风口
[0049]F 箭号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以下提出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专利技术希望保护的范围。此外,实施例中的图式省略部分组件,以清楚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在所有图式中相同的标号将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0051]图1为本专利技术储能系统设备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储能系统设备一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储能系统设备1包括有储能柜体10与多个电池堆栈20。储能系统设备1的多个电池堆栈20可用于储存电网或再生能源设备(例如太阳能发电设备、水力发电设备或风力发电设备)所产生的电能,以大幅提升电网与再生能源设备的发电利用率。
[0052]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储能系统设备1为大型储能设备,举例来说,储能系统设备1的储能柜体10为大型货柜(如长度为20英尺(呎)、40英尺或45英尺等货柜)或其他材质、尺寸的箱体,并可置放于室内、外空间,但在此并不局限,储能系统设备1也可为大型储能站。储能柜体10的内部具有多个独立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储能柜体10内部包括控制室11、电池室15及内隔间墙101,在图1中将储能柜体10的天花板13省略绘示以清楚表现储能柜体10的内部结构。其中,内隔间墙101为储能柜体10内部的隔墙,且内隔间墙101设置在控制室11与电池室15之间,将控制室11与电池室15分隔,也就是说,内隔间墙101将储能柜体10内部区隔成控制室11与电池室15。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隔间墙101可为一防火内隔间墙,例如内隔间墙101可为不燃材料(例如混凝土、砖、空心砖、瓦、石料、钢铁、铝、玻璃、玻璃纤维、矿棉、陶瓷品、砂浆或石灰等不因火热引起燃烧、熔化、破裂变形及产生有害气体的材料)所制成的墙体,达到使控制室11或电池室15发生火灾时,有效避免扩大灾害影响范围。
[0053]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室15包括有多个外侧壁16、多个内侧板17、多个容置箱18及走道空间19,多个容置箱18设置于电池室15内部。请配合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容置箱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各容置箱18具体上可为箱体,且各容置箱18内部收容多个电池堆栈20,举例来说,各容置箱18具有一前门183,在电池堆栈20的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将前门183开启并将多个电池堆栈20置入各容置箱18内部,再将前门183关闭以完成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系统设备,包括:一储能柜体,其内部包括一控制室、一电池室及一内隔间墙,该内隔间墙设置在该控制室与该电池室之间,将该控制室与该电池室分隔,其中,该电池室包括有一外侧壁、一内侧板、至少一容置箱及一走道空间,该外侧壁与该内侧板之间的夹层形成一散热隔间,该外侧壁开设至少一散热孔,该内侧板开设至少一通风口,该至少一散热孔与该至少一通风口分别连通于该散热隔间,该至少一容置箱设置在该内侧板与该走道空间之间,该至少一容置箱包括一背板,该背板开设至少一排热口,该至少一排热口对应连通该内侧板的该至少一通风口;以及多个电池堆栈,设置在该至少一容置箱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室的该外侧壁还开设至少一对流孔,该至少一对流孔的高度位置低于该至少一散热孔的高度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外侧壁设有一维修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文陈嘉铨
申请(专利权)人:博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