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达专利>正文

一种茅草房屋顶面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3525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茅草房屋顶面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屋面的结构层,所述的结构层上包括大沿、小沿、黄泥打底层、黄泥连接层和黄泥层和马脊。在结构层上铺设黄泥打底层,屋面的外延处在黄泥打底层上铺设小沿,小沿的上层铺设黄泥连接层,黄泥连接层上依次沿屋顶方向铺设大沿,大沿上层再次铺设黄泥层,黄泥层上最后铺设茅草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茅草材料优秀的物理性能,将其按照传统的工艺进行施工的构造方法,可以使茅草房的施工更加经验化、手工化、标准化和工业化。将茅草作为屋顶面层,既利用了其保温隔热的性能,同时,因为茅草材料具有防腐蚀防风的性能,这样的装饰材料可以外露,不必再外加抗裂材料和涂料作为保护,达到功能性与装饰性的统一。利用成熟的构造方法,既保留了传统茅草房民居的风貌特色,又提高了茅草房的性能品质。的性能品质。的性能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茅草房屋顶面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传统乡土民居保护
,涉及一种茅草房屋顶面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华民族居住文化源远流长,远古先民从凿穴而居、构木为巢到筑室而居,经过了漫长的时期。新型石器工具出现的同时,陶器和制陶业随之产生,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了从穴居演进为筑室而居。
[0003]草房是上无片瓦下有立锥之地的贫寒之家建造的住室,也是渔家、猎户等御寒避风雨的临时居所。草房虽然粗糙简陋,没有瓦房豪华气派、坚固耐用,但冬暖夏凉,总可成为贫民的栖身之所。草房原是凿穴而居,构木为巢到砖瓦房的过度阶段,砖瓦房出现后,仍为贫民的居所,长期与砖瓦房并存。
[0004]草房用料及构筑式样也不完全一样。用料一般是就地取材,土、木、苇、草尽为建材。构筑式样有一面坡、两面坡悬山、四面坡歇山等。冀东地区的草房北部山区多为山阳一面坡,南部平原以起脊两面坡悬山为主。
[0005]随着我国建设美丽乡村政策的推进,近年来传统乡土民居的保护更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农村里一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各种资源发挥到了极致。在东北农村地区有这样一种特别的房子,第一次见到就有一种惊艳感觉。东北地区长期的经验积累,有了更适合当地的居住的特色。以厚石为墙,用晒干的茅草为屋顶,有着地方特色和童话的色彩。
[0006]东北农村地理位置和气候特殊,冬天里比较寒冷,到了夏天闷热。按照过去的条件来讲,普通的砖瓦结构盖房就显得有些脆弱了,并不适合这里的环境。在长期生活积累中,人们创造出来了这样的茅草房。用来建房的茅草可不是一般的茅草,都是一些长短适中,纤维强度合适的草类。非常柔韧,本身也具有防水的效果,等谁家若是想要盖房了就会提前收集起来,晒干了备用。听老人讲,建造一座茅草房子要用到将近千斤的茅草,这样的重量的茅草作为房顶完全能够抵御大风。
[0007]这里的农村盖房的时候也称“苫房”,和建造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茅草房和我们常见的瓦房相似,只是把茅草当了瓦片一层层的苫好。苫房是一门手艺,盖房的时候要请来经验丰富的“苫匠”,一栋茅草房的好坏就取决于茅草是否苫的严实,这是一个累人又精细的活计。一层盖着一层,看起来房顶显得的厚实。
[0008]茅草房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实,据说盖成之后40年后才需要修整,许多的老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住过了好几代人。茅草房子建造都用的是天然的材料,并不会造成任何的污染和破坏,相比普通的砖瓦房要好上太多。
[0009]茅草房住起来也特别的舒适,厚厚的草顶和石墙有着隔热保温的作用,冬暖夏凉。不过这样的房子越来越少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茅草房已经逐渐不能满足需求,被更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所代替。许多的茅草房被遗弃,剩下的只有一些习惯的老人仍然在居住。
[0010]农村在发展,我们所熟悉的一些事物逐渐的消失了。对于这些好的事物给予保护和创新,使得这些不仅能满足需求,又能保证地方的特色。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茅草房屋顶面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展现了茅草房屋顶施工周期长,操作技术复杂的传统工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耐久性和实用性。
[001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茅草房屋顶面的结构,包括屋面的结构层,所述的结构层上包括大沿、小沿、三层黄泥层和马脊。
[0013]一种茅草房屋顶面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选草,将原材料的草纤维收割后,去除其中的病草、虫草、死黄草以及短次草,将摘选后的草纤维加工成长度在1.5-18m,直径在15mm;将加工后的草纤维浸水,水温为5-30摄氏度,浸泡5分钟后取出,成堆放置备用;步骤二:制备黄泥,选取优质黄土,去除大颗粒的砂石,加水搅拌成泥状,备用;步骤三:在结构层上铺设黄泥打底层,屋面的外延处在黄泥打底层上铺设小沿,小沿的上层铺设黄泥连接层,黄泥连接层上依次沿屋顶方向铺设大沿,大沿上层再次铺设黄泥层,黄泥层上最后铺设茅草层;所述的大沿和茅草层的铺设过程中需使用特定的工具进行苫草,使其草纤维均匀平整,并保持特定的纤维走向,其纤维走向为以房屋顶面的中线对称,向两侧呈放射状;步骤四:选取高粱秸秆或竹竿,在屋脊处铺设马脊,并用黄泥密封;然后进行拧脊,拧脊处为房屋的最尖端,取小捆芦苇沿草纤维方向,以芦苇长度三分之一处打折作为房脊,在房脊处与另一面小捆芦苇拧成一节绕过竹竿或高亮秸秆压在后面芦苇的下端依次向前排布;步骤五:用农用耙子将屋顶多余杂草清理干净,用竹竿压在屋顶前后檐,用细绳固定好竹竿。
[0014]所述的步骤一中所选的草的种类为:芦苇、麦秸秆、稻草、焦草、蒲草、红茅草、白净草、麻、毛谷英草、高羊茅、碱性紫、钝叶草、猫尾草、假碱草、拉拉藤、狗尾草、牛藤、麦瓶草、马康草、米蒿、拉拉秧、灯芯草、蔺草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所述的黄泥打底层、黄泥连接层和黄泥层的厚度为3cm。
[0016]优选的,所述的大沿中的草纤维,根部向下,以下短上长的形式分布。
[0017]所述的房沿的侧边通过黄泥密封。
[0018]步骤三中所述的使用特定的工具,其结构为:包括木质的板体,板体上方为一体成型的把手,板体的下板面为雕刻成型的多楞状,在下板面上分布多个铁钉,铁钉垂直于板面方向。
[0019]本专利技术优势、特点及有益效果是:一栋茅草房需要70多道工序,全部都是手工艺,盖茅草房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备料、垒墙、苫顶三个大的步骤,而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往屋顶上苫茅草了,我们当地人称为“苫房”。茅草房苫房 绝对是一门手艺。一栋茅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茅草苫得是否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为此,人们一般都请那些
代代相传具有经验丰富的“苫匠”来帮助建造茅草房。其实,“苫房”的原理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茅草从下往上依次向脊顶叠压铺设。苫屋顶的材料中除芦苇外,还可以使用多种草类。苫房的时候,每苫一层茅草都要使用特定的工具将茅草的平整度和纹理进行调整,为了抵御大风,茅草房的屋顶上还要特地覆盖一层更厚的茅草,也有个别的再盖上一层瓦,这在当地俗称为“压脊”。 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度角,因为房顶的坡度越大越便于排水。但坡越陡需要的茅草就越多,苫盖的茅草最厚处达1米,建造一栋茅草房顶需用芦苇、麦秸秆近千斤,三四个工匠需要多天的时间才能建成。”本专利技术利用茅草材料优秀的物理性能,将其按照传统的工艺进行施工的构造方法,可以使茅草房的施工更加经验化、手工化、标准化和工业化。将茅草作为屋顶面层,既利用了其保温隔热的性能,同时,因为茅草材料具有防腐蚀防风的性能,这样的装饰材料可以外露,不必再外加抗裂材料和涂料作为保护,达到功能性与装饰性的统一。利用成熟的构造方法,既保留了传统茅草房民居的风貌特色,又提高了茅草房的性能品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茅草房屋顶面的结构,包括屋面的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层上包括大沿、小沿、三层黄泥层和马脊。2.一种茅草房屋顶面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选草,将原材料的草纤维收割后,去除其中的病草、虫草、死黄草以及短次草,将摘选后的草纤维加工成长度在1.5-18m,直径在15mm;将加工后的草纤维浸水,水温为5-30摄氏度,浸泡5分钟后取出,成堆放置备用;步骤二:制备黄泥,选取优质黄土,去除大颗粒的砂石,加水搅拌成泥状,备用;步骤三:在结构层上铺设黄泥打底层,屋面的外延处在黄泥打底层上铺设小沿,小沿的上层铺设黄泥连接层,黄泥连接层上依次沿屋顶方向铺设大沿,大沿上层再次铺设黄泥层,黄泥层上最后铺设茅草层;所述的大沿和茅草层的铺设过程中需使用特定的工具进行苫草,使其草纤维均匀平整,并保持特定的纤维走向,其纤维走向为以房屋顶面的中线对称,向两侧呈放射状;步骤四:选取高粱秸秆或竹竿,在屋脊处铺设马脊,并用黄泥密封;然后进行拧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达
申请(专利权)人:李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