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上轨式交通的车厢、换乘方法及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351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上轨式交通的车厢、换乘方法及轨道交通系统,由轨道、悬挂于轨道上的列车组成,其中轨道由索道和支撑塔组成,车厢包括两部分:乘车厢和传送箱,乘车箱悬挂于轨道上,乘车箱下部和传送箱顶部分别具有电磁吸引装置,通过电磁吸引将两个车厢进行连接,乘客位于乘车厢内,传送箱用于乘客上下列车。由于上轨式快轨悬挂于空中,所以可以做到点对点的交通方式。从而缩短了交通距离,可以有效减少建造成本和电力成本,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以及有害气体的排放。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只需要一条钢索就可以行驶,相比于高铁的两条钢轨,节约了制造成本,减少的资源浪费。减少的资源浪费。减少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上轨式交通的车厢、换乘方法及轨道交通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上轨式交通的车厢、换乘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通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产生了日益严重的拥堵问题。
[0003]路面交通常见的有无轨方式和有轨方式,无轨方式例如汽车;而有轨方式包括省间、城际的高铁,市内的地铁等等。虽然相比起无轨方式,有轨方式在交通出行方面基本不会造成堵车、晚点等问题,但是有轨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地面资源,造价也比较高。
[0004]空中交通,例如飞机也是常见的交通工具,但是一般乘坐飞机的成本比较高,而且飞机更适合远距离乘坐,例如1千公里以上的出行,不适合在城市中使用,直升机虽然可以解决市内使用的问题,但是成本高,飞行管控难度大,因此也无法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轨式轨道交通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用于上轨式交通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乘车厢和传送箱;
[0008]所述乘车箱悬挂于上轨轨道上;乘车箱下部和传送箱顶部分别具有电磁吸引装置;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通过所述电磁吸引装置实现连接或分开;
[0009]基于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的连接或分开实现停车或不停车换乘。
[0010]优选的,所述乘车厢内部包括中空的矩形全封闭结构,在所述矩形全封闭结构底部设有密封底板;
[0011]所述密封底板包括:折叠结构或平推结构;
[0012]所述封闭结构面向乘车箱的一面设有平开门。
[0013]优选的,所述矩形全封闭结构包括第一结构;所述传送箱包括第一传送箱;
[0014]在所述第一结构下部,密封底板四周设置有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用于将传送箱吸附于乘车箱下部;
[0015]所述第一传送箱内部具有可以上下移动的地板,传送箱的顶部也具有密封板,该密封板也为折叠结构或平推结构
[0016]在所述第一传送箱上移时,所述第一传送箱顶部的密封板和乘车箱底板打开,传送箱地板上移至传送箱顶部与乘车箱底板持平,且所述传送箱地板四周具有护栏;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箱至包括两个,其中一个第一传送箱被吸附于第一结构内,随着所述乘车箱移动,另一个第一传送箱设置于站台;
[0018]当换乘时,所述一个第一传送箱在站台上被放下,所述另一个第一传送箱被具有
第一结构的乘车箱吸附,随着所述乘车箱继续移动;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箱底部还设有滑轮,同时配合该滑轮设有制动装置。
[0020]优选的,所述矩形全封闭结构还包括第二结构;所述传送箱还包括第二传送箱;
[0021]所述第二结构的顶部和/或周围设有电磁装置,且大小与换乘箱配合,用于将传送箱吸附于乘车箱内部;
[0022]配合具有第二结构的乘车箱,在所述第二传送箱的一侧设有两扇平开门,位置与具有第二结构的乘车箱的平开门向对应;
[0023]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箱设置于换乘站。
[0024]优选的,所述乘车厢还包括:动力装置和驱动装置;
[0025]所述动力装置和驱动装置设置于乘车箱上部,所述动力装置通过驱动装置与电源连接。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轨式交通的车厢的换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0027]正常行驶时,乘客位于乘车箱内,乘车箱悬挂于轨道上行驶;
[0028]当车厢距离进站有一定时间时,乘客进入传送箱;
[0029]在车厢进站时,通过乘车箱和传送箱的连接或分开实现停车或不停车换乘。
[0030]优选的,所述正常行驶时,乘客位于乘车箱内,乘车箱悬挂于轨道上行驶,包括:
[0031]正常行驶时,第二传送箱被乘车箱吸附到第一结构内,且底部闭合;
[0032]乘车箱带着所述第二传送箱在轨道上行驶,正常行驶的乘客位于乘车箱内;
[0033]优选的,还包括:当列车快要到站时,乘车箱内的乘客通过选择乘车箱内的按钮进入位于乘车箱内的第二传送箱内;同时换乘站内乘客进入的位于换乘站内的第二传送箱中;
[0034]然后所述换乘站内的第二传送箱启动运行,沿乘车箱运动方向缓缓加速前行。
[0035]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的连接或分开实现不停车换乘,包括:
[0036]列车进站后,当乘车箱到达等候换乘箱顶部时:将位于乘车箱的第一传送箱放下,传送箱接触地面时缓缓滑行,直到停止;
[0037]同时乘车箱吸附所述正在缓缓前行的换乘站内的第二传送箱继续前行;其中在吸附所述换乘站内的第二传送箱时,所述换乘站内的第二传送箱的速度与乘车箱的速度一致;
[0038]优选的,还包括:列车驶离乘车站时,下一站不下车的乘客通过传送箱的按钮进入乘车箱,下车的乘客随之进入传送箱,完成一次不停车换乘。
[0039]优选的,所述正常行驶时,乘客位于乘车箱内,乘车箱悬挂于轨道上行驶,包括:
[0040]当列车到站时,乘车箱停在第二传送箱上部,并通过电磁吸引缓缓将所述第二传送箱吸引升高并连接至所述乘车箱的第二结构内,等待下车的乘客进入所述第二传送箱。
[0041]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的连接或分开实现停车换乘,包括:
[0042]所述第二传送箱在磁力的作用下缓缓地落到地上,完成快轨的下客;
[0043]当所述第二传送箱完成下客后,等待上车的乘客进入所述第二传送箱,然后再被吸上去,从而完成快轨的上客;
[0044]然后所述第二传送箱在磁力的作用下缓缓地落到地上,完成一次停车换乘。
[0045]本专利技术还提一种上轨式快轨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悬挂于轨道上的
列车和乘车站;
[0046]所述列车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车厢;
[0047]所述车厢中的乘车箱悬挂于所述轨道上,
[0048]乘车箱下部和传送箱顶部分别具有电磁吸引装置;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通过所述电磁吸引装置实现连接或分开;
[0049]基于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的连接或分开实现停车或不停车换乘。
[0050]优选的,所述轨道包括:索道、多个支撑塔和与所述支撑塔配合的基础结构;
[0051]所述基础结构设置于地面,所述支撑塔设置于所述基础结构上;且
[0052]所述多个支撑塔沿交通运行线路设置;
[0053]所述索道依次悬挂于支撑塔顶下部。
[0054]优选的,所述支撑塔的结构包括人字形和矩形框;
[0055]当所述支撑塔为人字形结构时,所述人字形顶端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链接装置,用于固定悬挂所述索道;
[0056]当所述支撑塔为矩形框结构时,所述矩形框顶部设有一个或两个链接装置,用于固定悬挂所述索道。
[0057]优选的,所述索道采用钢制轨道,沿钢制轨道沿线可以设有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上轨式交通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乘车厢和传送箱;所述乘车箱悬挂于上轨轨道上;乘车箱下部和传送箱顶部分别具有电磁吸引装置;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通过所述电磁吸引装置实现连接或分开;基于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的连接或分开实现停车或不停车换乘。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乘车厢内部包括中空的矩形全封闭结构,在所述矩形全封闭结构底部设有密封底板;所述密封底板包括:折叠结构或平推结构;所述封闭结构面向乘车箱的一面设有平开门。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全封闭结构包括第一结构;所述传送箱包括第一传送箱;在所述第一结构下部,密封底板四周设置有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用于将传送箱吸附于乘车箱下部;所述第一传送箱内部具有可以上下移动的地板,传送箱的顶部也具有密封板,该密封板也为折叠结构或平推结构在所述第一传送箱上移时,所述第一传送箱顶部的密封板和乘车箱底板打开,传送箱地板上移至传送箱顶部与乘车箱底板持平,且所述传送箱地板四周具有护栏;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箱至包括两个,其中一个第一传送箱被吸附于第一结构内,随着所述乘车箱移动,另一个第一传送箱设置于站台;当换乘时,所述一个第一传送箱在站台上被放下,所述另一个第一传送箱被具有第一结构的乘车箱吸附,随着所述乘车箱继续移动;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箱底部还设有滑轮,同时配合该滑轮设有制动装置。4.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全封闭结构还包括第二结构;所述传送箱还包括第二传送箱;所述第二结构的顶部和/或周围设有电磁装置,且大小与换乘箱配合,用于将传送箱吸附于乘车箱内部;配合具有第二结构的乘车箱,在所述第二传送箱的一侧设有两扇平开门,位置与具有第二结构的乘车箱的平开门向对应;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箱设置于换乘站。5.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乘车厢还包括:动力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和驱动装置设置于乘车箱上部,所述动力装置通过驱动装置与电源连接。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车厢的换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常行驶时,乘客位于乘车箱内,乘车箱悬挂于轨道上行驶;当车厢距离进站有一定时间时,乘客进入传送箱;在车厢进站时,通过乘车箱和传送箱的连接或分开实现停车或不停车换乘。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常行驶时,乘客位于乘车箱内,乘车箱悬挂于轨道上行驶,包括:正常行驶时,第二传送箱被乘车箱吸附到第一结构内,且底部闭合;乘车箱带着所述第二传送箱在轨道上行驶,正常行驶的乘客位于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宏孟博宁穆俞霏张元翰董静泽
申请(专利权)人:孟博宁穆俞霏张元翰董静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