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上轨式交通的车厢、换乘方法及轨道交通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上轨式交通的车厢、换乘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通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产生了日益严重的拥堵问题。
[0003]路面交通常见的有无轨方式和有轨方式,无轨方式例如汽车;而有轨方式包括省间、城际的高铁,市内的地铁等等。虽然相比起无轨方式,有轨方式在交通出行方面基本不会造成堵车、晚点等问题,但是有轨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地面资源,造价也比较高。
[0004]空中交通,例如飞机也是常见的交通工具,但是一般乘坐飞机的成本比较高,而且飞机更适合远距离乘坐,例如1千公里以上的出行,不适合在城市中使用,直升机虽然可以解决市内使用的问题,但是成本高,飞行管控难度大,因此也无法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轨式轨道交通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用于上轨式交通的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上轨式交通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乘车厢和传送箱;所述乘车箱悬挂于上轨轨道上;乘车箱下部和传送箱顶部分别具有电磁吸引装置;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通过所述电磁吸引装置实现连接或分开;基于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的连接或分开实现停车或不停车换乘。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乘车厢内部包括中空的矩形全封闭结构,在所述矩形全封闭结构底部设有密封底板;所述密封底板包括:折叠结构或平推结构;所述封闭结构面向乘车箱的一面设有平开门。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全封闭结构包括第一结构;所述传送箱包括第一传送箱;在所述第一结构下部,密封底板四周设置有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用于将传送箱吸附于乘车箱下部;所述第一传送箱内部具有可以上下移动的地板,传送箱的顶部也具有密封板,该密封板也为折叠结构或平推结构在所述第一传送箱上移时,所述第一传送箱顶部的密封板和乘车箱底板打开,传送箱地板上移至传送箱顶部与乘车箱底板持平,且所述传送箱地板四周具有护栏;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箱至包括两个,其中一个第一传送箱被吸附于第一结构内,随着所述乘车箱移动,另一个第一传送箱设置于站台;当换乘时,所述一个第一传送箱在站台上被放下,所述另一个第一传送箱被具有第一结构的乘车箱吸附,随着所述乘车箱继续移动;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箱底部还设有滑轮,同时配合该滑轮设有制动装置。4.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全封闭结构还包括第二结构;所述传送箱还包括第二传送箱;所述第二结构的顶部和/或周围设有电磁装置,且大小与换乘箱配合,用于将传送箱吸附于乘车箱内部;配合具有第二结构的乘车箱,在所述第二传送箱的一侧设有两扇平开门,位置与具有第二结构的乘车箱的平开门向对应;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箱设置于换乘站。5.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乘车厢还包括:动力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和驱动装置设置于乘车箱上部,所述动力装置通过驱动装置与电源连接。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车厢的换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常行驶时,乘客位于乘车箱内,乘车箱悬挂于轨道上行驶;当车厢距离进站有一定时间时,乘客进入传送箱;在车厢进站时,通过乘车箱和传送箱的连接或分开实现停车或不停车换乘。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常行驶时,乘客位于乘车箱内,乘车箱悬挂于轨道上行驶,包括:正常行驶时,第二传送箱被乘车箱吸附到第一结构内,且底部闭合;乘车箱带着所述第二传送箱在轨道上行驶,正常行驶的乘客位于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宏,孟博宁,穆俞霏,张元翰,董静泽,
申请(专利权)人:孟博宁穆俞霏张元翰董静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