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岩相与地震相的地层尖灭线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3449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岩相与地震相的地层尖灭线识别方法,包括通过钻井和连井进行地层对比分析,分析尖灭线附近地层岩相及其厚度变化特征,并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分析已完钻井测井资料和实际地震资料,得到不同岩相的声波特征、密度特征、地震子波、地震主频;基于步骤二得到的二维地质模型,以及步骤一、步骤三和步骤四得到的不同岩相的地层厚度变化特征、声波特征、密度特征、地震子波、地震主频,进行地震模拟;将二维地质模型与地震模拟得到的地震剖面进行叠合,分析因地层不断减薄、尖灭及其与上覆直接接触地层岩相及厚度变化所引起的地震振幅能量、几何外形的变化规律;将得到的变化规律,应用于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识别地层尖灭线。别地层尖灭线。别地层尖灭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岩相与地震相的地层尖灭线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岩相与地震相的地层尖灭线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尖灭位置的确定对于确立地层圈闭边界、提高气藏勘探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当产气及勘探层位埋深较大(一般在5500-6500米之间),地震反射能量弱,分辨率低,或地层岩相变化大时,容易造成地震资料解释中,尖灭位置难以准确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岩相与地震相的地层尖灭线识别方法。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岩相与地震相的地层尖灭线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通过钻井和连井进行地层对比分析,分析地层厚度在0-80m范围内,与上覆、下覆地层不同岩相的上、下接触关系和地层厚度变化特征;
[0007]步骤二:根据所述步骤一的地层对比分析结果,建立二维地质模型;
>[0008]步骤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岩相与地震相的地层尖灭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钻井和连井进行地层对比分析,分析地层厚度在0-80m范围内,与上覆、下覆地层不同岩相的上、下接触关系和地层厚度变化特征;步骤二:根据所述步骤一的地层对比分析结果,建立二维地质模型;步骤三:分析已完钻井测井资料,统计地层厚度在0-80m范围内,不同岩相的声波曲线和密度曲线的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得到不同岩相的声波特征和密度特征;步骤四:分析实际地震资料,得到地震子波、地震主频;步骤五:基于所述步骤二得到的二维地质模型,以及所述步骤一、步骤三和步骤四得到的不同岩相的地层厚度变化特征、声波特征、密度特征、地震子波、地震主频,进行地震模拟;步骤六:将所述步骤二建立的二维地质模型与所述步骤五地震模拟得到的地震剖面进行叠合,分析因地层不断减薄、尖灭及其与上覆直接接触地层岩相及厚度变化所引起的地震振幅能量、几何外形的变化规律;步骤七:将所述步骤六得到的变化规律,应用于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从而识别地层尖灭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岩相与地震相的地层尖灭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进行实际地震资料分析时,利用分析软件对地层厚度在0-80m范围内,及其上覆、下覆地层的频谱进行分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岩相与地震相的地层尖灭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所述分析软件包括LandMark、Jason、GeoScope、Geocy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霞宋晓波隆轲廖荣峰蔡左花李素华朱兰李书兵张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