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疏耐磨防护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38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疏耐磨防护手套,包括手套主体,所述手套主体为五指封闭结构,所述手套主体包括织物基材和防磨垫片,所述织物基材与所述防磨垫片固定连接,所述织物基材包括氨纶丝线、锦纶丝线和高强聚乙烯丝线,其中,所述氨纶丝线设置在织物基材的最内层,所述锦纶丝线正向旋转缠绕固定在所述氨纶丝线的外表面,所述高强聚乙烯丝线反向旋转缠绕固定在所述锦纶丝线的外表面,所述防磨垫片设置在织物基材的指缝处和掌心处,且所述防磨垫片的外表面设有防磨颗粒。该防护手套不仅具有优异的防切割、耐磨等防护性能,高强防护手套在织物弹性、防切割性、穿戴便利等方面优越性较明显。明显。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疏耐磨防护手套


[0001]本技术属于手套
,具体涉及一种双疏耐磨防护手套。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纺织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在重视生产安全的同时,对防护纺织品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手套作为人体受伤率最大部位的防护产品,很早就得到了应用。由于普通帆布手套或者棉布手套强度低、耐磨性差、功能性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的需求,手套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疏耐磨防护手套,以解决现有手套强度低、耐磨性差和功能性单一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疏耐磨防护手套,包括手套主体,所述手套主体为五指封闭结构,所述手套主体包括织物基材和防磨垫片,所述织物基材与所述防磨垫片固定连接,所述织物基材包括氨纶丝线、锦纶丝线和高强聚乙烯丝线,其中,所述氨纶丝线设置在织物基材的最内层,所述锦纶丝线正向旋转缠绕固定在所述氨纶丝线的外表面,所述高强聚乙烯丝线反向旋转缠绕固定在所述锦纶丝线的外表面,所述防磨垫片设置在织物基材的指缝处和掌心处,且所述防磨垫片的外表面设有防磨颗粒。
[0005]优选的,所述氨纶丝线、锦纶丝线和高强聚乙烯丝线的直径均为-mm,且相互缠绕形成一层织物基材单元,所述织物基材包括若干层横竖交替设置的织物基材单元,进而形成纤维多向紧密型分布的线性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织物基材采用有机氟整理剂进行手套织物的双层浸轧涂层处理。
[0007]优选的,所述防磨垫片和防磨颗粒一体化设计,且材质均为乳胶。
[0008]优选的,所述手套主体的手腕端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紧固粘接带。
[000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双疏耐磨防护手套结构简单,穿戴方便,通过将氨纶丝线、锦纶丝线以及高强聚乙烯丝线相互缠绕编织组成织物基材单元,通过若干织物基材单元按照不同方向堆叠,形成纤维多向紧密型分布的线性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防切割性,通过对织物基材进行双层浸轧涂层处理使得织物基材双疏涂层具有良好的疏液性,该防护手套不仅具有优异的防切割、耐磨等防护性能,高强防护手套在织物弹性、防切割性、穿戴便利等方面优越性较明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织物基材的详图。
[0012]图中:100-手套主体,200-织物基材,201-氨纶丝线,202-锦纶丝线,203
-ꢀ
高强聚乙烯丝线,300-防磨垫片,301-防磨颗粒,400-紧固粘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本技术提供了如图中所示的一种双疏耐磨防护手套,包括手套主体 100,所述手套主体100为五指封闭结构,所述手套主体100包括织物基材200 和防磨垫片300,所述织物基材200与所述防磨垫片300固定连接,所述织物基材200包括氨纶丝线201、锦纶丝线202和高强聚乙烯丝线203,其中,所述氨纶丝线201设置在织物基材200的最内层,所述锦纶丝线202正向旋转缠绕固定在所述氨纶丝线201的外表面,所述高强聚乙烯丝线203反向旋转缠绕固定在所述锦纶丝线202的外表面,所述防磨垫片300设置在织物基材200的指缝处和掌心处,且所述防磨垫片300的外表面设有防磨颗粒301。此外,所述氨纶丝线201、锦纶丝线202和高强聚乙烯丝线203的直径均为1-2mm,且相互缠绕形成一层织物基材单元,所述织物基材200包括若干层横竖交替设置的织物基材单元,进而形成纤维多向紧密型分布的线性结构,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防切割性。所述织物基材200采用有机氟整理剂进行手套织物的双层浸轧涂层处理,所述机氟整理剂的制备原料包括热塑性水性聚氨酯树脂、二甲基乙酰胺DMAC、氯化镁、交联剂AF6100、增稠剂FS、渗透剂JFC和氨基硅油,经过双疏涂层处理后,织物基材双疏涂层具有良好的疏液性。所述防磨垫片300和防磨颗粒301 一体化设计,且材质均为乳胶,进一步提升手套的耐磨性,同时增加摩擦能够有效防止手中物品滑落。所述手套主体100的手腕端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紧固粘接带400,使得手套带着手上更加紧固,有效防止意外脱落。
[0015]工作原理:该双疏耐磨防护手套使用时,首先将手套主体100套接在手上,然后通过紧固粘接带400环绕手腕处一周并粘接牢固,由氨纶丝线201、锦纶丝线202和高强聚乙烯丝线203互相缠绕编织而成的织物基材200,经过双疏涂层处理后,织物基材200双疏涂层具有良好的疏液性,然后通过设置防磨垫片300 和防磨颗粒301提高了耐磨性。该防护手套不仅具有优异的防切割、耐磨等防护性能,高强防护手套在织物弹性、防切割性、穿戴便利等方面优越性较明显。
[001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疏耐磨防护手套,包括手套主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主体(100)为五指封闭结构,所述手套主体(100)包括织物基材(200)和防磨垫片(300),所述织物基材(200)与所述防磨垫片(300)固定连接,所述织物基材(200)包括氨纶丝线(201)、锦纶丝线(202)和高强聚乙烯丝线(203),其中,所述氨纶丝线(201)设置在织物基材(200)的最内层,所述锦纶丝线(202)正向旋转缠绕固定在所述氨纶丝线(201)的外表面,所述高强聚乙烯丝线(203)反向旋转缠绕固定在所述锦纶丝线(202)的外表面,所述防磨垫片(300)设置在织物基材(200)的指缝处和掌心处,且所述防磨垫片(300)的外表面设有防磨颗粒(301)。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宇赵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宇手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