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和装置、人脸活体检测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333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和装置、人脸活体检测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控制位置标记显示在屏幕上;控制所述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的显示,并且控制拍摄装置拍摄用户的视频;确定所述视频中用户鼻尖的位置变化轨迹与所述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之间的匹配程度,由此得到第一人脸活体检测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基于用户鼻尖位置的变化轨迹与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之间的匹配程度来得到活体检测结果,有效提高了视频活体检测的安全性。了视频活体检测的安全性。了视频活体检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和装置、人脸活体检测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和装置、人脸活体检测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人脸活体检测是指判断给定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是来自真实的人还是来自于欺骗人脸(面具、打印照片、屏幕上显示的照片或播放的视频片段等)的技术。人脸活体判断是一种重要的防攻击、防欺诈的技术手段,在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涉及到远程身份认证的行业和场合存在广泛的应用。
[0003]现有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按照输入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图片活体检测方法与视频活体检测方法。
[0004]对于图片活体方法,其输入一般为一张或几张图片,信息量比视频少得多,同时时序信息也不足,只能通过图片上的一些例如颜色、形状等的信息来尽可能判断是否活体。
[0005]对于视频活体方法,其输入一般为一段视频,视频比图片信息量大,同时具有时序信息。从安全的角度讲,输入所包含的信息越多,攻击伪造数据的难度和成本就越高,因此图片活体方法不如视频活体方法的安全性更高。
[0006]其中,视频活体方法主要有两个分支:
[0007]1)动作活体:需要用户按照提示做若干指定的动作,指定的动作可以包括点头、摇头、眨眼、张嘴等。动作比较简单,而且检测一种动作相对比较耗时。例如,如果一次交互有3秒左右,则这3秒内最多只能做3-4个动作。并且,攻击者可以提前录制好各个动作,那么如果依次播放录制好的动作视频,则动作活体检测方法有可能被攻破。
[0008]2)静默活体:优点是不需要用户过多的交互,只需要盯着摄像头看2-3秒左右,期间可以保持静止也可以有正常的动作,用户体验优于动作活体检测方法。
[0009]现有的动作活体检测方法和静默活体检测方法通常都存在安全隐患,即摄像头劫持攻击。摄像头劫持攻击的原理如下:例如,用户A提前录制好一段用户B的正脸视频,之后用户A要以用户B的身份通过视频活体检测时,在拍摄终端比如手机上,用户A通过破解而拥有了最高权限,那么在检测拍摄时,用户A可以通过修改系统摄像头的输入源,将提前录制好的用户B的视频送入摄像头输入流,这样即可实现摄像头劫持攻击而不被服务器察觉,而服务器端还以为是用户B自己完成的本次视频活体检测。
[0010]综上可知,当前亟需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视频活体检测方法的安全性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为解决以上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和装置、人脸活体检测设备及介质。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包括:控制位置标记显示在屏幕上;控制所述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的显示,并且控制拍摄装置拍摄用户的视频;确定
所述视频中用户鼻尖的位置变化轨迹与所述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之间的匹配程度,由此得到第一人脸活体检测结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活体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位置标记在屏幕上的显示、控制所述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的显示、以及控制拍摄装置拍摄用户的视频;第一检测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视频中用户鼻尖的位置变化轨迹与所述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之间的匹配程度,由此得到第一人脸活体检测结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活体检测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面描述的方法之一。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面描述的方法之一。
[0016]本专利技术中提出的基于鼻尖运动轨迹估计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属于动态活体方法。通过使得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动态地发生变化并且使得用户鼻尖位置随之移动,能够使得仿冒者难以提前录制符合要求的真人攻击视频。同时,该方法对于摄像头劫持攻击也有很好的防御效果。
[0017]而且,鼻子轨迹跟踪及位置跟踪的准确性高于视线轨迹跟踪,因为视线的跟踪是通过追踪眼球的运动方向来间接估计的,同时眼睛的大小、眼皮遮挡都会很大程度影响视线跟踪效果。而鼻子在人脸的位置相比眼球更为突出,跟踪也更为便利。
[0018]拍摄装置拍摄鼻子跟踪视频时,可以移动鼻子或者移动拍摄装置,两种交互方式都可以完成相关操作,操作比较自然。视线跟踪交互时,用户面部不动而只移动眼球,交互方式不自然(和人脸与眼球一起动的自然方式不同),因此,鼻子跟踪的交互性更好。
[0019]鼻子跟踪的环境适应性更强,比如在暗光环境或者戴眼镜有高亮看不清眼球位置时,视线估计不一定适用,而鼻子跟踪方法还可以使用。
[0020]综上可知,本专利技术通过基于用户鼻尖位置的变化轨迹与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之间的匹配程度来得到活体检测结果,有效提高了视频活体检测的安全性、便利性、交互性和环境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21]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22]图1给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0023]图2给出了一个显示位置标记的初始位置并且向用户提示对准该位置标记的示例。
[0024]图3给出了一个显示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并且向用户提示随着该移动轨迹移动的示例。
[0025]图4给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人脸活体检测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0026]图5给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人脸活体检测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按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数字、序号以及附图标记仅是为了方便描述而出现的,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步骤、顺序等等均不构成任何限制,除非在说明书中明确指出了步骤的执行有特定的先后顺序。
[0028]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鼻尖位置的移动轨迹估计来判断人脸活体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
[0029]图1给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0030]如图1所示,在步骤S110,控制位置标记显示在屏幕上。
[0031]这里的“屏幕”,可以是拍摄视频的拍摄装置(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摄像装置等)的屏幕,也可以是拍摄装置之外的另外的显示装置的屏幕,本专利技术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即,显示位置标记的屏幕与拍摄装置可以是分立的,也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
[0032]在步骤S120,控制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的显示,并且控制拍摄装置拍摄用户的视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控制位置标记显示在屏幕上;控制所述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的显示,并且控制拍摄装置拍摄用户的视频;确定所述视频中用户鼻尖的位置变化轨迹与所述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之间的匹配程度,由此得到第一人脸活体检测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静默活体检测模型,确定针对所述视频的第二人脸活体检测结果;基于所述第一人脸活体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二人脸活体检测结果,判断所述视频能否通过人脸活体检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的显示包括:在检测到预览图像中用户鼻尖的位置与所述位置标记对准后,控制所述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的显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鼻尖的位置与所述位置标记对准包括用户鼻尖的位置在所述屏幕的像素空间上的坐标与所述位置标记在所述屏幕的像素空间上的坐标对准,所述用户鼻尖的位置变化轨迹通过用户移动鼻尖来实现,或者在所述屏幕与所述拍摄装置集成在一起的情况下,通过拍摄装置自身的移动来实现。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显示方式之一来控制所述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的显示:显示方式一:在所述屏幕上显示所述位置标记的完整的移动轨迹,以使得用户鼻尖的位置沿着所述位置标记的完整的移动轨迹的路线移动;显示方式二:每次在所述屏幕上显示所述位置标记的一部分移动轨迹,并且,在用户鼻尖的位置沿着所述一部分移动轨迹的路线移动完成后,继续显示所述位置标记的下一部分移动轨迹。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拍摄的视频中用户鼻尖的位置变化轨迹与所述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之间的匹配程度包括:按照时间顺序,从所述视频中获取代表用户鼻尖的位置变化轨迹的鼻尖位置序列,从位置标记的移动轨迹中获取位置标记变化序列;计算用户的所述鼻尖位置序列的水平分量与所述位置标记变化序列的水平分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用户的所述鼻尖位置序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念姚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