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易行的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024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该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可在具有两路或多路输出的开关电源的输出端,控制两路或多路输出的上电顺序和延时时间;其中一路电源上电后,通过这一路的电压给延时电容充电,延时电容充电到一定电压后通过隔离光耦来开通另外一路的输出,以此来实现输出端的时序控制;该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包括:分压电阻R1、分压电阻R2、分流电阻R3、限流电阻R4、检测电阻R5、检测电阻R6、检测电阻R7、电容并联电阻R8、开关MOS管Q1、隔离光耦Q2、开关二极管D1、延时电容C1和电压基准源U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路简单,可靠性高,成本较低,延时时间可灵活调节。延时时间可灵活调节。延时时间可灵活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单易行的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单易行的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始使用单片机来作为控制电路;单片机得电时开始复位,此时单片机的各种管脚将恢复至初始状态;复位完成后才会按设计的电路正常运行,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由于单片机复位过程中,管脚恢复初始状态,此时很可能导致系统异常。此时就要求,整个系统的供电需要有先后顺序,单片机完成复位动作前,被控制的电路和系统不能得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的系统需要延时供电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该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可在具有两路或多路输出的开关电源的输出端,控制两路或多路输出的上电顺序和延时时间;电源其中一路上电后,通过这一路的电压给延时电容充电,延时电容充电到一定电压后通过隔离光耦来开通另外一路的输出,以此来实现输出端的时序控制。该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包括:该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包括:分压电阻R1、分压电阻R2、分流电阻R3、限流电阻R4、检测电阻R5、检测电阻R6、检测电阻R7、电容并联电阻R8、开关MOS管Q1、隔离光耦Q2、开关二极管D1、延时电容C1和电压基准源U1;
[0004]开关MOS管Q1包括引脚1-3,其中,引脚1为栅极G端,引脚2为漏极D端,引脚3为源级S;隔离光耦Q2包括引脚1-4,其中,引脚1和引脚2为输入端,引脚3和引脚4为输出端;电压基准源U1为TL431,包括引脚1-3;开关MOS管Q1的引脚1和隔离光耦Q2的引脚4均连接分压电阻R2的一端,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输出负极G2,开关MOS管Q1的引脚2连接到和引脚3均连接第一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输出负极G2,隔离光耦Q2的引脚4连接分压电阻R1的一端,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输出正极V2,分流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隔离光耦Q2的引脚1和限流电阻R4的一端,分流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隔离光耦Q2的引脚2和电压基准源U1的引脚2,限流电阻R4另一端连接第二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输出正极Vo1,电压基准源U1的引脚1分别连接检测电阻R6和检测电阻R7的一端,电压基准源U1的引脚3连接第二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负极输出Go1,检测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二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输出正极Vo1,检测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检测电阻R6的另一端和开关二极管D1的正极,开关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连接延时电容C1和电容并联电阻R8的一端,延时电容C1和电容并联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检测电阻R7的另一端,检测电阻R7的另一端还连接第二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负极输出Go1。
[0005]进一步地,所述分压电阻R1、分压电阻R2、分流电阻R3、限流电阻R4、检测电阻R5、检测电阻R6、检测电阻R7和电容并联电阻R8均采用0603电阻。
[0006]进一步地,所述电压基准源U1采用SOT23封装。
[0007]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光耦Q2为EL817,工作原理为: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该光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0008]进一步地,当第二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输出正极Vo1的输出达到一定电压后,检测电阻R5和开关二极管D1用于给延时电容C1充电。
[0009]进一步地,当所述延时电容C1充电到一定电压后,电压基准源U1的引脚1电压达到2.5V,所述电压基准源U1导通。
[0010]进一步地,当所述电压基准源U1导通后,隔离光耦Q2的引脚1和引脚2导通,然后隔离光耦Q2的引脚3和引脚4导通,此时,所述开关MOS管Q1的栅极得到电压,漏、源极导通。
[0011]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电路简单,可靠性高,成本较低,延时时间可灵活调节。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简单易行的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的功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
[0017]请参考图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简单易行的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的功能图;图1中,该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由器件R1、R2、R3、R4、R5、R6、R7、R8、Q1、Q2、D1、C1、U1组成,R1、R2为分压电阻,R3为分流电阻,R4为限流电阻;R5、R6、R7为Vo1路输出电压检测电阻,D1为开关二极管,C1为延时电容,R8为延时电容C1的电容并联电阻,Q1为开关MOS管,Q2为隔离光耦,U1为电压基准源;开关MOS管Q1包括引脚1-3,其中,引脚1为栅极G端,引脚2为漏极D端,引脚3为源级S;隔离光耦Q2包括引脚1-4,其中,引脚1和引脚2为输入端,引脚3和引脚4为输出端;电压基准源U1为TL431,包括引脚1-3;所述隔离光耦Q2为EL817,工作原理为: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该光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0018]Vo1和V2分别为接开关电源的两路输出,当开关电源有输出之后,Vo1输出达到一定电压后,通过电阻R5、D1给延时电容C1充电,当延时电容C1充电到一定电压后,电压基准源U1的引脚1电压达到2.5V,此时电压基准源U1导通,电压基准源U1导通后,隔离光耦Q2的引脚1和引脚2随之导通,然后隔离光耦Q2的引脚3和引脚4也导通,此时开关MOS管Q1的栅极得到电压,漏极和源极导通,Vo2输出电压;图1中所述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可以通过调节延时电容C1的电容容量来控制输出Vo2的延时时间。图2中,该电路可在具有两路或多路输出的开关电源的输出端,控制两路或多路输出的上电顺序和延时时间;电源其中一路上电后,通过这一路的电压给延时电容充电,延时电容充电到一定电压后通过隔离光耦Q2来开通另外一路的输出,以此来实现输出端的时序控制。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路简单,可靠性高,成本较低,延时时间可灵活调节。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单易行的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该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连接有两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输出;其特征在于:该可调式输出时序控制电路包括:分压电阻R1、分压电阻R2、分流电阻R3、限流电阻R4、检测电阻R5、检测电阻R6、检测电阻R7、电容并联电阻R8、开关MOS管Q1、隔离光耦Q2、开关二极管D1、延时电容C1和电压基准源U1;开关MOS管Q1包括引脚1-3,其中,引脚1为栅极G端,引脚2为漏极D端,引脚3为源级S;隔离光耦Q2包括引脚1-4,其中,引脚1和引脚2为输入端,引脚3和引脚4为输出端;电压基准源U1为TL431,包括引脚1-3;开关MOS管Q1的引脚1和隔离光耦Q2的引脚4均连接分压电阻R2的一端,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输出负极G2,开关MOS管Q1的引脚2连接到和引脚3均连接第一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输出负极G2,隔离光耦Q2的引脚4连接分压电阻R1的一端,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输出正极V2,分流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隔离光耦Q2的引脚1和限流电阻R4的一端,分流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隔离光耦Q2的引脚2和电压基准源U1的引脚2,限流电阻R4另一端连接第二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输出正极Vo1,电压基准源U1的引脚1分别连接检测电阻R6和检测电阻R7的一端,电压基准源U1的引脚3连接第二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负极输出Go1,检测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二路接到开关电源的输出正极Vo1,检测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检测电阻R6的另一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兴通力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