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箱形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91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箱形柱连接节点,其包括第一箱形柱、第二箱形柱及第三箱形柱,第一箱形柱、第二箱形柱及第三箱形柱均为中空结构;第一箱形柱、第二箱形柱及第三箱形柱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外葫芦孔,第一箱形柱上半部内套设有第一内衬方管,第一内衬方管上半部外套设第二箱形柱,第二箱形柱上半部内套设有第二内衬方管,第二内衬方管上半部内套设第三箱形柱;第一内衬方管及第二内衬方管侧壁均开设有内葫芦孔;外葫芦孔与内葫芦孔内设有一螺栓,螺栓外套设有平垫片、插销垫片及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高强螺栓配合葫芦孔和插销垫片安装固定,提高了安装、拆卸的效率,提高了连接节点的稳固性,避免产生断裂,降低了人力和物理的成本。物理的成本。物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箱形柱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箱型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钢结构箱型柱的连接节点多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虽然稳固性极强,但其安装、拆卸或回收极其不方便,效率较低,焊接质量需根据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焊接,焊接质量难以保证,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的浪费,同时通过普通的螺栓配合圆孔和螺母进行固定的钢结构箱型柱,其连接节点极易发生断裂,给使用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箱形柱连接节点,通过高强螺栓配合葫芦孔和插销垫片安装固定,提高了安装、拆卸的效率,提高了连接节点的稳固性,避免产生断裂,降低了人力和物理的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钢结构箱形柱连接节点,包括第一箱形柱、第二箱形柱及第三箱形柱,所述第一箱形柱、第二箱形柱及第三箱形柱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箱形柱、第二箱形柱及第三箱形柱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外葫芦孔,所述第一箱形柱上半部内套设有第一内衬方管,所述第一内衬方管上半部外套设第二箱形柱,所述第二箱形柱上半部内套设有第二内衬方管,所述第二内衬方管上半部内套设第三箱形柱;所述第一内衬方管及第二内衬方管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箱形柱、第二箱形柱及第三箱形柱的外葫芦孔相对位的内葫芦孔;所述外葫芦孔与内葫芦孔内设有一螺栓,所述螺栓外套设有平垫片、插销垫片及螺母;所述插销垫片包括垫片及用于嵌入外葫芦孔和内葫芦孔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在垫片侧壁,所述垫片开设有一用于与螺栓配合的固定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形柱、第二箱形柱及第三箱形柱的外葫芦孔与第一内衬方管及第二内衬方管的内葫芦孔均为上大下小的葫芦孔结构,所述外葫芦孔与内葫芦孔的大小相同。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形柱底部设有一用于固定安装的柱底板,所述第一箱形柱与柱底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柱底板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地脚螺栓。
[0008]进一步地,所述螺栓采用圆头椭圆颈螺栓。
[0009]进一步地,所述垫片与固定块为一体化结构。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1]1、本技术通过第一内衬方管连接第一箱形柱与第二箱形柱,通过第二内衬方管连接第二箱形柱与第三箱形柱,利用螺栓配合外葫芦孔和内葫芦孔固定第一箱形柱、第二箱形柱与第一内衬方管,利用螺栓配合外葫芦孔和内葫芦孔固定第二箱形柱、第三箱形柱与第二内衬方管,螺栓配合平垫片和插销垫片进行固定,插销垫片的固定块插嵌外葫芦
孔和内葫芦孔,避免螺栓滑动,提高了连接节点的稳定性和避免发生断裂,除去了焊接工艺,提高了安装、拆卸的效率,降低了人力和物理的成本。
[0012]2、本技术通过上大下小的外葫芦孔和内葫芦孔对位配合,利用圆头椭圆颈螺栓穿过外葫芦孔和内葫芦孔嵌入小孔,通过垫片的固定块嵌入大孔固定圆头椭圆颈螺栓,避免圆头椭圆颈螺栓发生松动,圆头椭圆颈螺栓穿过固定孔与螺母进行螺纹连接,固定插销垫片与平垫片,避免松动,提高了连接节点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柱脚与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柱与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第一箱形柱与第二箱形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第二箱形柱与第三箱形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插销垫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第一箱形柱.1、第二箱形柱.2、第三箱形柱.3、外葫芦孔.4、第一内衬方管.5、第二内衬方管.6、内葫芦孔.7、螺栓.8、柱底板.9;
[0020]平垫片.81、插销垫片.82、垫片.821、固定块.822、固定孔.8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技术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实施例
[0024]配合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箱形柱连接节点,包括第一箱形柱1、第二箱形柱2及第三箱形柱3,第一箱形柱1、第二箱形柱2及第三箱形柱3均为中空结构;第一箱形柱1、第二箱形柱2及第三箱形柱3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外葫芦孔4,第一箱形柱1上半部内套设有第一内衬方管5,第一内衬方管5上半部外套设第二箱形柱2,第二箱形柱2上半部内套设有第二内衬方管6,第二内衬方管6上半部内套设第三箱形柱3;第一内衬方管5及第二内衬方管6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箱形柱1、第二箱形柱2及第三箱形柱3的外葫芦孔相对位的内葫芦孔7;外葫芦孔4与内葫芦孔7内设有一螺栓8,螺栓8采用圆头椭圆颈螺栓;螺栓8外套设有平垫片81、插销垫片82及螺母;插销垫片82包括垫片821及用于嵌入外葫芦孔4和内葫芦孔7的固定块822,固定块822固定在垫片821侧壁,固定块822采用与外葫芦孔4、内葫芦孔7相配适的圆形结构,垫片821与固定块822为一体化结构,垫片821开设有一用于与螺栓配合的固定孔823。
[0025]第一箱形柱1、第二箱形柱2及第三箱形柱3的外葫芦孔4与第一内衬方管5及第二
内衬方管6的内葫芦孔7均为上大下小的葫芦孔结构,外葫芦孔4与内葫芦孔7的大小相同。
[0026]通过上大下小的外葫芦孔4和内葫芦孔7对位配合,利用圆头椭圆颈螺栓穿过外葫芦孔4和内葫芦孔7的大孔后嵌入小孔,通过垫片821的固定块822嵌入大孔固定圆头椭圆颈螺栓,避免圆头椭圆颈螺栓发生松动移位,校正构件之后,圆头椭圆颈螺栓穿过固定孔823与螺母进行螺纹连接,固定插销垫片82与平垫片81,避免松动,提高了连接节点的稳固性。
[0027]第一箱形柱1底部设有一用于固定安装的柱底板9,第一箱形柱1与柱底板9为一体化结构;柱底板9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安装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地脚螺栓,通过安装孔与地脚螺栓相配合将柱底板固定在建筑上。
[0028]第一箱形柱1、第二箱形柱2、第一内衬方管5、柱底板9及螺栓8相配合构成柱脚与柱的连接节点,第二箱形柱2、第三箱形柱3、第二内衬方管6及螺栓8相配合构成柱与柱的连接节点。
[0029]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内衬方管5连接第一箱形柱1与第二箱形柱2,通过第二内衬方管6连接第二箱形柱2与第三箱形柱3,利用螺栓8配合外葫芦孔4和内葫芦孔7固定第一箱形柱1、第二箱形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箱形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形柱、第二箱形柱及第三箱形柱,所述第一箱形柱、第二箱形柱及第三箱形柱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箱形柱、第二箱形柱及第三箱形柱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外葫芦孔,所述第一箱形柱上半部内套设有第一内衬方管,所述第一内衬方管上半部外套设第二箱形柱,所述第二箱形柱上半部内套设有第二内衬方管,所述第二内衬方管上半部内套设第三箱形柱;所述第一内衬方管及第二内衬方管侧壁均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箱形柱、第二箱形柱及第三箱形柱的外葫芦孔相对位的内葫芦孔;所述外葫芦孔与内葫芦孔内设有一螺栓,所述螺栓外套设有平垫片、插销垫片及螺母;所述插销垫片包括垫片及用于嵌入外葫芦孔和内葫芦孔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在垫片侧壁,所述垫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康那洪志王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禾众邦建筑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