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音捕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276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噪音捕蚊装置包含壳体、风扇以及防逃网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流动空间,所述流动空间具有入风部、安装部以及排风部,所述入风部设有至少一形成一第一流动截面的入风开口,所述排风部具有至少一排风开口,且所述排风开口设有一形成一第二流动截面的网罩;其中,所有第一流动截面的面积总和大致等同于所有第二流动截面的面积总和,使得功率较低且运作较安静的风扇仍能让入风开口位置的吸气气流保持在一预设强度,减少传统捕蚊装置运作声音过大的噪音缺失,此外,捕蚊装置具有多重吸引方式,能大幅提升吸引蚊虫靠近捕蚊装置的诱引能力。蚊装置的诱引能力。蚊装置的诱引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噪音捕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提升捕捉能力并同时降低风扇运转音量的捕蚊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光源、热源以及仿真呼吸等多重诱引方式的低噪音捕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生活中,常常会有些蚊子在人们住家中,人们利用纱窗阻挡外面的蚊子进入,但是无法完全阻挡总有漏网之鱼,蚊子晚上时常扰人清梦,并且被蚊子叮咬后,还会造成红肿发痒的情况,造成人们居家困扰,疾病还会以蚊子做为媒介造成登革热之类的传染病,对人们安全造成威胁。
[0003]目前出现许多驱赶或灭杀蚊子的方法及工具,早期使用蚊香来驱赶蚊子,但是效果不佳而且对人体的健康也有疑虑,而一般人常用的捕蚊灯是利用电击的方式进行灭杀蚊子,但是会有电击上的声响,造成人们被此声响受到惊吓或烦躁,以及电击蚊子时会使蚊子身体粉碎,因为蚊子身上都有许多细菌进而造成卫生问题。
[0004]其中,使用电击式捕蚊灯时,小孩子可能会误触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所以有了一种吸入式的捕蚊灯,利用风扇吸入蚊子,并捕捉在一容器,并将用风扇击毙蚊子或将蚊子困在容器中风干死亡,但是风扇需要足够的风力,所以在使用时风扇转动时造成许多噪音,在整体的结构上还是有许多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蚊虫吸入的捕捉能力,并同时降低风扇运转的音量大小,借以让捕蚊装置保持寂静而能放置在睡眠者的身旁使用。
[0006]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捕蚊装置具有光源、热源以及仿真呼吸等多重吸引方式,能大幅提升吸引蚊虫靠近捕蚊装置的诱引能力。
[0007]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捕蚊装置具有多个朝向不同方向的排风开口,并在底部设计底座来支撑特殊外观造型的壳体,使得捕蚊装置兼具实用性及美观性。
[0008]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低噪音捕蚊装置包含:一壳体、一风扇以及一防逃网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一流动空间,所述流动空间由上而下依序具有一入风部、一安装部以及一排风部,所述入风部设有至少一形成一第一流动截面的入风开口,所述排风部具有至少一排风开口,且所述排风开口设有一形成一第二流动截面网罩;所述风扇组接于所述安装部,并能在所述流动空间中抽吸产生一气流,所述气流由所述至少一入风开口进入之后,再由所述至少一排风开口排出;所述防逃网体,位于所述风扇下方与所述安装部组接,使得所述防逃网体与所述至少一排风开口之间形成一捕捉室。
[0009]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有第一流动截面的面积总和大致等同于所有第二流动截面的面积总和。
[0010]其中,所述壳体顶侧设有一照明件以及形成一收容室,所述收容室具有一朝向所述入风部的安装孔以及一朝向所述壳体外部的散热孔,所述照明件包含一设置于所述收容
室的电路板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灯具,所述灯具被设在所述安装孔,而所述电路板产生的热能将由所述散热孔排出,借以模拟人体体温来诱引蚊子。
[0011]此外,所述壳体的内侧壁面设有一光触媒涂层,使得所述光触媒涂层相邻于所述流动空间,所述光触媒涂层受所述照明件投射来分解空气中的部分气体,借以释放二氧化碳与水分子,来模拟人体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分子。
[0012]此外,所述照明件具有不同波长的一第一灯源、一第二灯源以及一日光灯,所述第一灯源是采用365nm的UV灯,而所述第二灯源是采用395nm的UV灯,双重光源能使诱蚊效果大幅提升,此外,所述日光灯在夜晚上可做为夜灯使用增加使用上的方便性。
[0013]再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所述入风部具有一透光区域,所述照明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顶侧,并朝向所述入风部照射一光源,所述透光区域能折射所述光源,并且可扩散所述光源,增加所述光源的投射范围,使所述光源能经由所述至少一入风开口以及所述透光区域投射至所述壳体外部,此外,所述透光区域在启动所述造明件时,造成光线的散射在美观度大大的提升。
[0014]所述低噪音捕蚊装置进一步包含一底座,所述底座包含一形成支撑面的底板以及一由所述底板延伸构成的架体,所述架体组接于所述壳体底侧,使得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一能让所述气流排出的排风通道。
[0015]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多数入风开口以及两排风开口,所述多数入风开口设置于所述入风部的同一高度位置,而两排风开口位于所述排风部的不同高度位置,两排风开口的其中之一位于所述排风部的底端,而其中另一位于所述排风部的侧端。
[0016]此外,所述排风通道具有一由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间隔而成的第三流动截面,所述第三流动截面的面积大于位于所述排风部底端的所述排风开口面积,使排风范围变广。
[0017]综合所述,本技术的特点在于低噪音捕蚊装置的所述入风开口的第一流动面积小于两排风开口的流动截面总和面积,此外,所述壳体底部具有所述底座,使得所述壳体底部形成所述能让所述气流排出的排风通道,藉此所述风扇可以降低转速去抽吸产生所述气流,减少了风扇的转速,也减少了风扇所产生的噪音。
[0018]其中,所述入风部的所述透明区域以及所述壳体顶侧的所述散热孔,所述照明件照射所述光源能够容易投射至所述壳体外部,并且照射所述壳体的内部壁面使得所述光触媒涂层能分解在空气中的部分气体,借以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分子,产生与人呼吸吐放二氧化碳的效果,借以更有效地吸引蚊虫,所述散热孔散热同时能保持在人体温度并利用其吸引蚊虫特性,使得所述低噪音捕蚊装置捕捉的效率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低噪音捕蚊装置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低噪音捕蚊装置的分解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低噪音捕蚊装置的剖面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启动照明件诱引蚊虫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日光灯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光触媒涂层产生气体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第一流动截面总面积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第二流动截面总面积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第三流动截面总面积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气流流动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低噪音捕蚊装置;2-壳体;21-流动空间;211-光触媒涂层;22-入风部;221-第一流动截面;222-入风开口;223-透光区域;23-安装部;24-排风部;241-第二流动截面;242-排风开口;25-壳体顶侧;251-提把;252-提把槽;253-开关;254-照明件;254a-电路板;254b-灯具;254c-第一灯源;254d-第二灯源;254e-日光灯;255-收容室;255a-安装孔;255b-散热孔;3-风扇;4-防逃网体;5-时钟;6-底座;61-底板;62-架体;63-排风通道;631-第三流动截面;A-光源;B-吸入气流;C-排出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和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音捕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体,内部形成有一流动空间,所述流动空间由上而下依序具有一入风部、一安装部以及一排风部,所述入风部设有至少一形成一第一流动截面的入风开口,所述排风部具有至少一排风开口,且所述排风开口设有一形成一第二流动截面网罩;一风扇,组接于所述安装部,并能在所述流动空间中抽吸产生一气流,所述气流由所述至少一入风开口进入之后,再由所述至少一排风开口排出;一防逃网体,位于所述风扇下方与所述安装部组接,使得所述防逃网体与所述至少一排风开口之间形成一捕捉室;其中,所有第一流动截面的面积总和等同于所有第二流动截面的面积总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捕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噪音捕蚊装置包含一照明件,所述照明件设置于所述壳体顶侧,并朝向所述入风部照射一光源,使所述光源能由所述至少一入风开口投射至所述壳体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噪音捕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入风部具有一透光区域,使所述光源能经由所述透光区域投射至所述壳体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噪音捕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侧形成一收容室,所述收容室具有一朝向所述入风部的安装孔以及一朝向所述壳体外部的散热孔,所述照明件包含一设置于所述收容室的电路板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灯具,所述灯具被设置在所述安装孔,而所述电路板产生的热能由所述散热孔排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宜义蔡坤宪
申请(专利权)人:环保之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