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折图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73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折图仪,属于智能办公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本体,本体为立方体状,包括上下正对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左右正对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前后正对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本体的上侧面开设有竖直且垂直于本体前侧面的第一折缝,本体的左侧面开设有与第一折缝垂直相交且垂直于本体上侧面的第二折缝,本体的右侧面开设有同时垂直于第一折缝和第二折缝的第三折缝,第一折缝、第二折缝和第三折缝内分别滑动配合有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和第三插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一次性将图纸进行连续多次折叠的效果。多次折叠的效果。多次折叠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折图仪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办公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折图仪。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设计院及绘图公司的业务繁忙,图纸出具较多,其中一部分图纸属于开会办公使用,不需要折叠,仅需卷筒即可;另一部分图纸则需要折叠起来;图纸通常的图幅为A0(841mmx1189mm)、A1(594mmx841mm)、A2(420mmx594mm)、A3(297mmx420mm)和A4(210mmx297mm)。
[0003]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7645493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办公图纸自动化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用于提供折叠动力的折叠机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端部与折叠机构连接;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轨道、第一滑轮、第一转动连接轴、第二滑轮、第二转动连接轴,所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与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板通过第一转动连接轴与第一滑轮连接,所述第二夹板通过第二转动连接轴与第二滑轮连接。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设备不能一次性将图纸进行连续多次折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折图仪,具有一次性将图纸进行连续多次折叠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折图仪,包括本体,本体为立方体状,包括上下正对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左右正对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前后正对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本体的上侧面开设有竖直且垂直于本体前侧面的第一折缝,本体的左侧面开设有与第一折缝垂直相交且垂直于本体上侧面的第二折缝,本体的右侧面开设有同时垂直于第一折缝和第二折缝的第三折缝,第一折缝、第二折缝和第三折缝内分别滑动配合有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和第三插板。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需要将图纸放在本体的上侧面的凹槽内,并且图纸的放置位置以第一折缝对称分布,本设备开始工作后,第一插板将图纸插入第一折缝内完成对图纸的第一次折叠,紧接着,第二插板将图纸从第一折缝插入至第二折缝内完成对图纸的第二次折叠,之后,第三插板将图纸从第二折缝插入至第三折缝内完成对图纸的第三次折叠,最终实现将图纸进行连续多次折叠的效果。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上表面开设有水平的凹槽,凹槽贯穿本体的侧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能够承接图纸同时对图纸进行限位,从本体的前侧面能够轻松地将图纸放入凹槽内,或从凹槽内取出图纸。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板固定连接有带动第一插板滑入第一折缝
的第一气缸,第二插板固定连接有带动第二插板滑入第二折缝的第二气缸,第三插板固定连接有带动第三插板滑入第三折缝的第三气缸。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设备开始工作后,第一气缸能够带动第一插板插入第一折缝内,对图纸进行第一次折叠;紧接着,第二气缸能够带动第二插板插入第二折缝内,对图纸进行第二次折叠;最后,第三气缸能够带动第三插板插入第三折缝内,对图纸进行第三次折叠,最终实现将图纸进行连续多次折叠的效果。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板固定连接有带动第一插板滑入第一折缝的第一气缸,第二插板固定连接有带动第二插板滑入第二折缝的第二气缸,第三插板固定连接有带动第三插板滑入第三折缝的第三气缸。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架能够对第一气缸进行支撑,第二支架能够对第二气缸进行支撑,第三支架能够对第三气缸进行支撑。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折缝、第二折缝和第三折缝的缝隙宽度为1mm-1.5mm。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图纸的厚度一般为0.11mm,将三个窄缝的缝宽设置为1mm-1.5mm能够保证图纸折叠后相互紧密贴合,使图纸出现明显的折痕。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板靠近第一折缝的底面与第一插板的两侧面相交处开设有圆角。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板设置的圆角能够使图纸在进入第一折缝内时免受损坏,圆角还能够使第一插板顺利进入第一折缝内。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把手能够将本自动折图仪拉至所需要的位置,方便办公。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的下表面的四角滚动设置有滚轮。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本自动折图仪时,滚轮会滚动,使本自动折图仪的移动过程变得轻松简便。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通过设置第一折缝、第二折缝和第三折缝,以及分别与第一折缝滑动配合的第一插板、与第二折缝滑动配合的第二插板和与第三折缝滑动配合的第三插板,具有一次性将图纸进行连续多次折叠的效果;
[0024]2.通过在本体上表面设置水平的凹槽,凹槽能够承接图纸,同时对图纸进行限位;
[0025]3.通过在本体下侧面滚动设置滚轮,在本体后侧面固定连接把手,能够轻松将本自动折图仪移动至所需的位置,方便办公室办公。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实施例旨在强调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本体;11、凹槽;12、第一折缝;13、第二折缝;14、第三折缝;2、第一气缸;21、第一插板;22、第一支架;3、第二气缸;31、第二插板;32、第二支架;4、第三气缸;41、第三插板;42、第三支架;5、滚轮;6、把手;71、上侧面;72、下侧面;73、左侧面;74、右侧面;75、前
侧面;76、后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自动折图仪,包括本体1,为了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本实施例中,本体1呈立方体状,且定义本体1的上下相对的两面为上侧面71和下侧面72,本体1左右正对的两面为左侧面73和右侧面74,本体1前后正对的两面为前侧面75和后侧面76,本体1的上侧面71开设有水平的凹槽11,凹槽11的一边贯穿本体1的前侧面75,本实施例优选凹槽11的边线与本体1的上侧面71的边线平行或垂直;本体1的上侧面71开设有竖直的第一折缝12,第一折缝12垂直于本体1的前侧面75;本体1的左侧面73开设有竖直的第二折缝13,第二折缝13垂直于本体1的上侧面71,第二折缝13与第一折缝12垂直相交;本体1的前侧面75开设有水平的第三折缝14,第三折缝14垂直相交于第二折缝13;第一折缝12、第二折缝13和第三折缝14内分别滑动配合有第一插板21、第二插板31和第三插板41。
[0031]参照图1,第一折缝12与凹槽11的交线位于凹槽11长度方向的正中间,以折叠A1图纸为例,A1图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折图仪,包括本体(1),本体(1)为立方体状,包括上下正对的上侧面(71)和下侧面(72)、左右正对的左侧面(73)和右侧面(74)、前后正对的前侧面(75)和后侧面(76),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上侧面(71)开设有竖直且垂直于本体(1)前侧面(75)的第一折缝(12),本体(1)的左侧面(73)开设有与第一折缝(12)垂直相交且垂直于本体(1)上侧面(71)的第二折缝(13),本体(1)的右侧面(74)开设有同时垂直于第一折缝(12)和第二折缝(13)的第三折缝(14),第一折缝(12)、第二折缝(13)和第三折缝(14)内分别滑动配合有第一插板(21)、第二插板(31)和第三插板(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折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上表面开设有水平的凹槽(11),凹槽(11)贯穿本体(1)的前侧面(7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折图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板(21)固定连接有带动第一插板(21)滑入第一折缝(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爱军杨飞腾王浩余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聚和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