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60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所述的导热底板固设于熨斗壳体底部,所述的云母片固设于熨斗壳体内部左侧,所述的降温挡板滑设于熨斗壳体和云母片之间,所述的导向杆固设于导热底板顶部作用两侧,所述的电热芯板滑设于导向杆外壁,所述的齿条板固设于电热芯板顶部中端,所述的转轴贯穿熨斗壳体内部中端,所述的I齿轮固设于转轴外壁中端,首先通过轮齿式旋转结构,能够将电热芯板与导热底板位置进行扩大或缩短,达到对导热效果调节,方便温度进行改变;其次配合散热开闭机构,也能够在单次旋转操作下实现熨斗热量向外界的流通效果,提高了散热性,进一步加快降温,也方便了操作,拓展了实用性,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用价值。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熨斗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电熨斗是平整衣服和布料的工具,功率一般在300—1000W之间。普通型电熨斗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制造和维修方便。
[0003]根据上述,目的虽然现有技术中的调温型电熨斗能够60—250℃范围内调节温度,继而可根据不同的衣料采用适合的温度来熨烫,但是因采用了电子温控器来调节温度,而电熨斗其加热后的温度高,当长期使用后,不仅造成电子温控器被高温烤坏,影响使用寿命;此外因内置过多的电器元件,故而也给使用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与此同时,另一些传统简易的调温熨斗,温控效果差,操作复杂,不具备很好的实用性。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包括熨斗壳体、导热底板、云母片、降温挡板、导向杆、电热芯板、齿条板、转轴、I齿轮,所述的导热底板固设于熨斗壳体底部,所述的导热底板与熨斗壳体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云母片固设于熨斗壳体内部左侧,所述的云母片与熨斗壳体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降温挡板滑设于熨斗壳体和云母片之间,所述的降温挡板分别与熨斗壳体和云母片滑动连接,所述的导向杆固设于导热底板顶部作用两侧,所述的导向杆与导热底板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导向杆顶部分别与熨斗壳体和云母片采用紧配连接,所述的电热芯板滑设于导向杆外壁,所述的电热芯板与导向杆采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齿条板固设于电热芯板顶部中端,所述的齿条板与电热芯板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转轴贯穿熨斗壳体内部中端,所述的转轴与熨斗壳体采用转动连接,所述的I齿轮固设于转轴外壁中端,所述的I齿轮与转轴采用紧配连接,且所述的I齿轮与齿条板采用轮齿啮合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的熨斗壳体内部左侧还设有散热孔,所述的散热孔为矩形通孔。
[0007]进一步,所述的熨斗壳体前端还固设有齿轮套,所述的齿轮套与熨斗壳体一体成型。
[0008]进一步,所述的熨斗壳体后端还固设有防护罩,所述的防护罩与熨斗壳体采用螺栓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的降温挡板底部还固设有I弹簧,所述的I弹簧与降温挡板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I弹簧与熨斗壳体采用螺栓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的降温挡板顶部右侧前后两端还固设有钢丝拉绳,所述的钢丝拉绳
与降温挡板采用铆钉连接,且所述的钢丝拉绳右侧与转轴采用焊接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的转轴前端外壁还固设有II齿轮,所述的II齿轮与转轴一体成型,且所述的II齿轮与齿轮套采用前后滑动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的转轴前端还固设有隔热把手,所述的隔热把手与转轴采用内外螺纹旋转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的转轴后端还固设有挡板,所述的挡板与转轴采用焊接连接,且所述的挡板与防护罩采用活动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的挡板前端还固设有II弹簧,所述的II弹簧与挡板采用焊接连接,且所述的II弹簧前端与转轴采用焊接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首先通过轮齿式旋转结构,能够将电热芯板与导热底板之间位置进行扩大或缩短,继而达到对导热效果的调节,方便对电熨斗温度进行控制改变;其次配合散热式开闭机构,也能够在单次旋转操作下,来实现熨斗内部热量向外界的流通效果,提高了散热性,进一步加快降温,也方便了操作,拓展了实用性,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的主视图;
[0017]图2是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的俯视图;
[0018]图3是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的立体图;
[0019]图4是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的A向剖视图;
[0020]图5是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的B向剖视图;
[0021]图6是隔热把手部位立体放大图;
[0022]图7是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的分离状态立体图;
[0023]图8是转轴和降温挡板部位立体放大图;
[0024]图9是熨斗壳体局部剖视立体放大图。
[0025]熨斗壳体1、导热底板2、云母片3、降温挡板4、导向杆5、电热芯板6、齿条板7、转轴8、I齿轮9、散热孔101、齿轮套102、防护罩103、I弹簧401、钢丝拉绳402、II齿轮801、隔热把手802、挡板803、II弹簧804。
[002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0028]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包括熨斗壳体1、导热底板2、云母片3、降温挡板4、导向杆5、电热芯板6、齿条板7、转轴8、I齿轮9,所述的导热底板2固设于熨斗壳体1底部,所述的导热底板2与熨斗壳体1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云母片3固设于熨斗壳体1内部左侧,所述的云母片3与熨斗壳体1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降温挡板4滑设于熨斗壳体1和云母片3之间,所述的降温挡板4分别与熨斗壳体1
和云母片3滑动连接,所述的导向杆5固设于导热底板2顶部作用两侧,所述的导向杆5与导热底板2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导向杆5顶部分别与熨斗壳体1和云母片3采用紧配连接,所述的电热芯板6滑设于导向杆5 外壁,所述的电热芯板6与导向杆5采用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的齿条板7固设于电热芯板6顶部中端,所述的齿条板7与电热芯板6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转轴8贯穿熨斗壳体1内部中端,所述的转轴8与熨斗壳体1采用转动连接,所述的I齿轮9固设于转轴8外壁中端,所述的I齿轮9与转轴8采用紧配连接,且所述的I齿轮9与齿条板7采用轮齿啮合连接;
[0029]需要说明的是首先电热芯板6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插合连接,继而便于将电能转换为热能,接着对导热底板2进行热传导,然后通过导热底板2的传递作用,继而达到对服装的烫熨,当需要改变热量大小时,具体操作如下;
[0030]A、降低温度时;人员预先握住隔热把手802,再向前拉动,即使得转8轴带动II齿轮801作由后向前运动,当II齿轮801脱离齿轮套102后,实现了转轴8的旋转状态,接着工作人员顺时针旋转转轴8,因I齿轮9与齿条板7为轮齿啮合连接,故而通过I齿轮9同步的顺时针转动,使得齿条板7推动电热芯板6顺着导向杆5作由下向上滑动,此时通过上述操作,继而能够使得电热芯板6与导热底板2之间的位置逐渐远离,通过扩大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熨斗壳体、导热底板、云母片、降温挡板、导向杆、电热芯板、齿条板、转轴、I齿轮,所述的导热底板固设于熨斗壳体底部,所述的云母片固设于熨斗壳体内部左侧,所述的降温挡板滑设于熨斗壳体和云母片之间,所述的导向杆固设于导热底板顶部作用两侧,且所述的导向杆顶部分别与熨斗壳体和云母片采用紧配连接,所述的电热芯板滑设于导向杆外壁,所述的齿条板固设于电热芯板顶部中端,所述的转轴贯穿熨斗壳体内部中端,所述的I齿轮固设于转轴外壁中端,且所述的I齿轮与齿条板采用轮齿啮合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熨斗壳体内部左侧还设有散热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熨斗壳体前端还固设有齿轮套。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熨斗旋转式温控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熨斗壳体后端还固设有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聚友王乐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龙多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