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43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涉及一种阀体结构。阀体结构,包括带有上流道和下流道的阀体,阀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分割上流道和下流道的隔板,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上流道和下流道的过流通道,所述的阀体内部靠近隔板的上方处设置有上流道末端腔,阀体内部靠近隔板的下方处设置有下流道末端腔,上流道末端腔和下流道末端腔处均设置有分水筋板,分水筋板所在的平面与阀体的轴线平行,上流道和下流道的断面圆心均位于分水筋板所在的平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有效地提高阀门流速、降低阀门内部介质流动的阻力、缩短介质流通路径等有益效果。缩短介质流通路径等有益效果。缩短介质流通路径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涉及一种阀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一类阀体内部设置上流道和下流道,在上流道和下流道之间通过隔板分割,在隔板上设置过流通道,在过流通道处安装阀座以及与阀座配合的阀芯,阀芯通过阀杆带动升降,整个阀体以同轴设置的阀座、阀芯和阀杆的轴线作为阀体的轴线。介质由上流道的入口进入上流道,再沿着阀芯与阀座的间隙经过过流通道进入下流道,再沿着下流道的出口排出。但这类阀体内部在上流道和下流道处形成一个折弯的流道,导致介质流到上流道靠近过流通道处的时候形成较大的阻力,流经过流通道的介质在下流道靠近过流通道处同样形成较大的阻力,导致整个阀门内部的流动阻力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阀门流速、降低阀门内部介质流动的阻力、缩短介质流通路径的阀体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阀体结构,包括带有上流道和下流道的阀体,阀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分割上流道和下流道的隔板,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上流道和下流道的过流通道,所述的阀体内部靠近隔板的上方处设置有上流道末端腔,阀体内部靠近隔板的下方处设置有下流道末端腔,上流道末端腔和下流道末端腔处均设置有分水筋板,分水筋板所在的平面与阀体的轴线平行,上流道和下流道的断面圆心均位于分水筋板所在的平面上。阀体内部的上流道形成的流道腔体在隔板的上方处形成一个上流道末端腔,下流道形成的流道腔体在隔板的下方处形成一个下流道末端腔,即介质由上流道流至上流道末端腔处,再折弯经过隔板上的过流通道进入下流道,进入下流道的介质会优先朝向下流道末端腔方向流动,收到下流道末端腔的阻隔后再反向经过下流道排出。在阀体成型过程中,在上流道末端腔和下流道末端腔内均设置分水筋板,分水筋板所在的平面与阀体的轴线平行,即分水筋板采用纵向设置,而且上流道和下流道的断面的圆心均位于分水筋板所在的平面上,即经过上流道和下流道进入的介质正对分水筋板,分水筋板能够迎着介质进入对介质实现阻隔,受到阻隔的介质不会进入上流道末端腔直接折弯穿过隔板,穿过隔板的介质受到下流道末端腔内的分水筋板的阻隔直接折弯进入下流道。介质的整个流向能够避免向上流道末端腔和下流道末端腔流动,而是直接由上流道折弯穿过隔板,再直接折弯进入下流道,缩短了流动路径,降低了上流道末端腔和下流道末端腔对介质的阻隔,避免流动的介质会优先朝向最短路径流动的特性,极大的提升了阀门流速。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分水筋板的横截面呈“U”字型。分水筋板迎着介质流向设置,横截面呈“U”字型,能够对介质阻隔,缩短被阻隔的介质的路径,与此同时,横截面呈“U”字型的分水筋板能够对介质导向分流,仅仅起到一定的阻隔的作用,不会对介质的流动造成较大的反击。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分水筋板与阀体一体成型。分水筋板可以与阀体一体铸造成型,便于分水筋板的生产,无需采用后期焊接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阀体的最低点处设置有排放孔,排放孔处设置有密封塞,密封塞与排放孔螺纹连接。介质受到分水筋板的阻隔容易造成介质内的杂质聚集,尤其是针对分水筋板两侧的位置,当需要对阀门内部清理时,可以切断阀门外部两端的介质流动,拆除密封塞,使阀门内部聚集的杂质由排放孔排出进行清理。密封塞与排放孔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增强阀门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而且能够便于密封塞的拆卸和安装。利用排放孔的设置能够避免分水筋板造成的杂质聚集后的清理,为设置了分水筋板的阀体实现保障。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放孔包括吸入段、密封段和螺纹段,吸入段设置于靠近阀体内部的一端处,螺纹段设置于靠近阀体外部的一端处,密封段位于吸入段和螺纹段之间,吸入段和密封段均为圆台孔,吸入段的断面直径由靠近密封段的一端朝向远离密封段的一端逐渐增大,密封段的断面直径由靠近吸入段的一端朝向螺纹段的一端逐渐增大。排放孔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靠近阀体内部处的吸入段、靠近阀体外部处的螺纹段以及用于连接吸入段和螺纹段的密封段。吸入段采用上大下小的圆台孔,便于阀体内部的杂质进入吸入段。当阀门内部彻底清理时,可以采用抽气设备,利用吸气管对阀体内部抽真空,对阀体内的杂质提供动力,将杂质吸入吸气管排出。吸气管由螺纹段插入至密封段,密封段采用上小下大的圆台孔,能够对吸气管的外壁限位,同时增大吸气管插入密封段时的密封性,便于吸气管对阀体内抽真空。螺纹段用于连接密封塞,增强了排放孔的密封性。当密封塞取出时,排放孔能够自动排放清理杂质,也可以通过插入抽气装置进行抽取。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吸入段、密封段和螺纹段一体成型,螺纹段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吸入段、密封段和螺纹段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与阀体铸造成型,成型后对螺纹段进行精加工生成内螺纹,便于多段形状的排放孔的生产和加工。
[0010]因此,本技术的一种阀体结构具备下述优点:介质的整个流向能够避免向上流道末端腔和下流道末端腔流动,而是直接由上流道折弯穿过隔板,再直接折弯进入下流道,缩短了流动路径,降低了上流道末端腔和下流道末端腔对介质的阻隔,避免流动的介质会优先朝向最短路径流动的特性,极大的提升了阀门流速。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是分水筋板断面图;
[0013]附图3是附图1中A处在实施例1中的局部放大图;
[0014]附图4是附图1中A处在实施例2中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示说明:1-阀体,2-上流道,3-上流道末端腔,4-下流道,5-下流道末端腔,6-隔板,7-过流通道,8-分水筋板,9-排放孔,10-吸入段,11-密封段,12-螺纹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7]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一种阀体结构,包括带有上流道2和下流道4的阀体1,阀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分割上流道和下流道的隔板6,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上流道和下流道
的过流通道7,阀体内部靠近隔板的上方处设置有上流道末端腔3,阀体内部靠近隔板的下方处设置有下流道末端腔5,上流道末端腔和下流道末端腔处均设置有分水筋板8,分水筋板所在的平面与阀体的轴线平行,上流道和下流道的断面圆心均位于分水筋板所在的平面上。分水筋板的横截面呈“U”字型,分水筋板与阀体一体成型。阀体的最低点处设置有排放孔9,排放孔处设置有密封塞,密封塞与排放孔螺纹连接。
[0018]阀体内部的上流道形成的流道腔体在隔板的上方处形成一个上流道末端腔,下流道形成的流道腔体在隔板的下方处形成一个下流道末端腔,即介质由上流道流至上流道末端腔处,再折弯经过隔板上的过流通道进入下流道,进入下流道的介质会优先朝向下流道末端腔方向流动,收到下流道末端腔的阻隔后再反向经过下流道排出。在阀体成型过程中,在上流道末端腔和下流道末端腔内均设置分水筋板,分水筋板所在的平面与阀体的轴线平行,即分水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体结构,包括带有上流道和下流道的阀体,阀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分割上流道和下流道的隔板,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上流道和下流道的过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内部靠近隔板的上方处设置有上流道末端腔,阀体内部靠近隔板的下方处设置有下流道末端腔,上流道末端腔和下流道末端腔处均设置有分水筋板,分水筋板所在的平面与阀体的轴线平行,上流道和下流道的断面圆心均位于分水筋板所在的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筋板的横截面呈“U”字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筋板与阀体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熙翀李随义曲闪亮骞宏伟刘军良张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