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35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属于辐射空调末端领域。所述一体化末端包括空气处理箱,毛细管辐射面及控制系统;该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不仅可以利用毛细管辐射板对室内空气进行辐射换热处理,还可对室内空气进行回风循环除湿换热,同时也可引进新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提升了辐射板整体的换热量和换热效率,且易于安装,能够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毛细管网辐射板易结露、供冷能力受限、改造复杂等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景。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


[0001]本专利技术设计辐射末端
,具体涉及一种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

技术介绍

[0002]相比于传统空调系统具有的能耗高、噪声大、舒适度低和空气品质不好等问题,辐射空调更舒适、更节能、安装方便且节约空间,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建筑中应用最多的是全水式吊顶辐射空调系统和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但是,该技术存在一定缺陷:1. 漏水,辐射空调系统的冷热煤管路都是安装在装饰层的里面,一旦管路漏水,维修较麻烦;2. 结露,当辐射板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将会在辐射板表面结露,造成“室内雨”现象,更有甚者会使墙体发霉,影响室内美观;3. 换热能力受限,为了避免结露现象,一般会控制供水温度通常会设置较高,这就大幅限制了辐射板末端的换热能力;4. 安装成本较高。
[0003]目前,为解决辐射空调中主要存在的以上问题,较为广泛应用的解决方式为配置独立的送风系统提升辐射板与室内空气的换热性能,或增加单独的空气干燥装置对空气进行除湿,但以上方式会导致系统整体的安装施工难度增加、系统复杂、使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增加、且牺牲了辐射空调的节能性,不利于空调冷热源的综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及防结露方法,旨在有助于增强自身辐射板的防结露性能,同时有助于提高毛细管辐射板的换热性能,且易于安装。
[0005]一种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整体呈扁平状且具有中空腔体的辐射板,包括空气处理箱、毛细管辐射面及控制系统;
[0006]所述空气处理箱上设有新风入口、室内回风口、送风口、辅助送风口、除湿装置及离心风机;所述,毛细管辐射面设置在所述空气处理箱的底部;
[0007]其中新风入口设置在所述空气处理箱的上板面;室内回风口和送风口分别对称布置在所述空气处理箱的下板面的侧边上;
[0008]若干个离心风机均设置在所述空气处理箱前端部并靠近室内回风口侧;
[0009]除湿装置布置在空气处理箱的内腔中且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后侧;
[0010]所述毛细管辐射面包括毛细管凹槽和冷凝水排水口;
[0011]其中毛细管凹槽设置在所述空气处理箱内腔的底板上,每个所述毛细管凹槽的一端从靠近所述回风口侧且另一端向所述送风口侧方向延伸;每个所述毛细管凹槽上嵌入设有U型毛细管。
[0012]冷凝水排水口设置在所空气处理箱内腔的底板上且靠近送风口侧,与所述毛细管凹槽相连接贯通。
[0013]所述空气处理箱的侧边设有靠近所述送风口侧并远离冷凝水排水口的水管入口;
所述水管入口与所述毛细管辐射面上的毛细管供/回水主管相通。
[0014]其中所述辅助送风口布置所述空气处理箱的底板上;每相邻两道毛细管凹槽之间设有一排所述辅助送风口;
[0015]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若干个温度探头、若干个湿度探头和中央处理器;其中温度探头均匀分布在所述空气处理箱的底板、室内回风口侧、送风口侧、新风入口侧及毛细管供/回水主管上;
[0016]若干个湿度探头分布设置在所述室内回风口前及除湿装置后;中央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空气处理箱内腔的顶板上。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毛细管辐射面和空气处理箱均独立工作,一体化防结露末端可以作为以水为工质的普通辐射空调运行,也可以作为以空气为工质的全空气空调运行,还可以同时以水和空气为介质的混合模式运行。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离心风机与所述毛细管凹槽是一一对应的,且U型毛细管与毛细管凹槽面之间留有间隙且互不接触。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新风系统是独立在所述一体化末端之外,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与新风入口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风口、新风入口及送风口处安装有调节装置,可以调节送风量和新风比。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空气处理箱的内腔顶板上铺设有保温材料。
[0022]一种防结露方法,是通过控制系统实现的,该控制方法包括:
[0023]获取目标毛细管辐射空调房间的温度值、湿度值,并计算目标房间的空气露点温度TL;获取目标辐射板表面的平均温度值Tb;比较两者大小,若TL<Tb,则视为结露不会发生,控制系统不采取措施,若TL>Tb,则视为结露即将发生,此时中央处理器控制调节除湿量或新风比来避免结露发生。
[0024]其中除湿量的调节是通过调节回风量来实现的,新风比的调节是通过回风口、新风口的调节装置来实现的。
[002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26]1. 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实现了辐射和全空气耦合系统的热湿独立处理,使两者作为同一设备一体化,不仅可以作为以水为工质的普通辐射空调运行,也可以作为以空气为工质的全空气空调运行,还可以同时以水和空气为介质的混合模式运行。减少了室内占用空间和安装难度,耦合形式和调节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空间。
[0027]2. 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通过内部结构布局的优化设计,并通过回风循环实现对室内空气的除湿干燥处理,减少了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从而大幅缓解了普通辐射板易结露的问题。
[0028]3. 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在借助辐射面对室内空气进行辐射换热的同时,还带动室内回风至一体化末端空腔与毛细管进行对流换热,提升了一体化末端整体的换热量和换热效率。
[0029]4,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在使用时只需将冷热源的供回水管路与一体化末端侧壁延伸出的毛细管网供回水主管连接使用即可,不会额外增加安装施工难度、初投资等。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外观图。
[0031]图2为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仰视图。
[0032]图3(a)为防结露末端的剖视图的俯视图和防结露末端的剖视图的俯视图。
[0033]图3(b)为防结露末端的剖视图的俯视图和防结露末端的剖视图的仰视图。
[0034]图4(a)为温、湿度探头布置示意图一。
[0035]图4(b)为温、湿度探头布置示意图二。
[0036]图5为防结露控制流程图。
[0037]图中,1-空气处理箱;2-毛细辐射面;3-控制系统;101-新风入口;102-回风口;103-送风口;104-辅助送风口;105-除湿装置;106-离心风机;201-毛细管凹槽;202-冷凝水排水口;203-供水管入口;301-温度探头;302-湿度探头;303-中央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新风一体化防结露末端,其特征在于:整体呈扁平状且具有中空腔体的辐射板,包括空气处理箱(1)、毛细管辐射面(2)及控制系统(3);所述空气处理箱(1)上设有新风入口(101)、室内回风口(102)、送风口(103)、辅助送风口(104)、除湿装置(105)及离心风机(106);所述,毛细管辐射面(2)设置在所述空气处理箱(1)的底部;其中新风入口(101)设置在所述空气处理箱(1)的上板面;室内回风口(102)和送风口(103)分别对称布置在所述空气处理箱(1)的下板面的侧边上;若干个离心风机(106)均设置在所述空气处理箱(1)前端部并靠近室内回风口侧;除湿装置(105)布置在空气处理箱(1)的内腔中且位于所述离心风机(106)的后侧;所述毛细管辐射面(2)包括毛细管凹槽(201)和冷凝水排水口(202);其中毛细管凹槽(201)设置在所述空气处理箱(1)内腔的底板上,每个所述毛细管凹槽(201)的一端从靠近所述回风口(102)侧且另一端向所述送风口103侧方向延伸;每个所述毛细管凹槽(201)上嵌入设有U型毛细管;冷凝水排水口(202)设置在所空气处理箱(1)内腔的底板上且靠近送风口(103)侧,与所述毛细管凹槽(201)相连接贯通;所述空气处理箱(1)的侧边设有靠近所述送风口(103)侧并远离冷凝水排水口(202)的水管入口(203);所述水管入口(203)与所述毛细管辐射面(2)上的毛细管供/回水主管相通;其中所述辅助送风口(104)布置所述空气处理箱(1)的底板上;每相邻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英康任贵伟陈宏刚范伟秦永星王凯郝梦丽陈九法杨超凡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