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冲击电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34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调式冲击电钻,包括主体、风扇、集尘槽和钻夹头,所述主体的外壁安装有隔音层,且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手柄,所述风扇安装于主体的内部,且风扇的末端安装有导电管,所述钻夹头安置于主体的左端,且钻夹头的内部安置有凹槽,所述集尘槽安装于主体的外侧,且集尘槽的内壁固定有滑块。该可调式冲击电钻设置有副手柄,且副手柄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互配合构成旋转结构,副手柄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方向,方便了使用者进行各个角度的作业,钻夹头与凹槽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钻夹头通过凹槽与凸块相互配合构成卡合结构,该设计大大提高了主体的通用性,使用者可自由切换锤、钻、镐、槽等模式,满足了使用者的多种需求。满足了使用者的多种需求。满足了使用者的多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式冲击电钻


[0001]本技术涉及冲击电钻
,具体为可调式冲击电钻。

技术介绍

[0002]冲击电钻(electric impact drill),以旋转切削为主,兼有依靠操作者推力生产冲击力的冲击机构,用于砖、砌块及轻质墙等材料上钻孔的电动工具,冲击钻可用于天然的石头或混凝土,它们是通用的,因为它们既可以用“单钻”模式,也可以用“冲击钻”模式,所以对专业人员和自己动手者,它都是值得选择的基本电动工具,电锤依靠旋转和捶打来工作。
[0003]市场上的冲击电钻内部电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噪音较大,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且电钻前端钻夹头为固定模式,难以做到自由切换钻头,冲击电钻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及废屑到处飘落且难以清理,为此,我们提出这样可调式冲击电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调式冲击电钻,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冲击电钻内部电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噪音较大,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且电钻前端钻夹头为固定模式,难以做到自由切换钻头,冲击电钻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及废屑到处飘落且难以清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调式冲击电钻,包括主体、风扇、集尘槽和钻夹头,所述主体的外壁安装有隔音层,且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外壁固定有防滑凸起,且手柄的左侧安置有副手柄,所述副手柄的顶部焊接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内部安置有第二转轴,所述风扇安装于主体的内部,且风扇的末端安装有导电管,所述导电管的末端安置有电机,所述钻夹头安置于主体的左端,且钻夹头的内部安置有凹槽,所述钻夹头的左侧安装有钻头,且钻头的末端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内部安置有螺母,所述集尘槽安装于主体的外侧,且集尘槽的内壁固定有滑块,所述主体的外壁安置有滑槽,且主体的底部末端安装有线缆。
[0006]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外壁通过粘接连接有隔音层,且隔音层的厚度为2cm。
[0007]优选的,所述钻夹头与凹槽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钻夹头通过凹槽与凸块相互配合构成卡合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副手柄与第一转轴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转轴的内表面与第二转轴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而且副手柄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互配合构成旋转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防滑凸起等均分布于手柄和副手柄的外壁,且防滑凸起的下表面与手柄和副手柄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集尘槽与滑块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集尘槽通过滑块与滑槽构成滑动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风扇与导电管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风扇通过导电管与电机相互配合
构成旋转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可调式冲击电钻设置有副手柄,副手柄与第一转轴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转轴的内表面与第二转轴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而且副手柄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互配合构成旋转结构,副手柄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方向,方便了使用者进行各个角度的作业,钻夹头与凹槽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钻夹头通过凹槽与凸块相互配合构成卡合结构,该设计大大提高了主体的通用性,使用者可通过凹槽与凸块相互配合自由切换锤、钻、镐、槽等模式,满足了使用者的多种需求;
[0014]2、主体的外壁通过粘接连接有隔音层,且隔音层的厚度为2cm,隔音层的设计减少了主体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防滑凸起等均分布于手柄和副手柄的外壁,且防滑凸起的下表面与手柄和副手柄的外表面紧密贴合,防滑凸起增加了使用者手部与手柄和副手柄之间的摩擦,避免了使用过程中产生主体滑落等现象,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0015]3、集尘槽与滑块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集尘槽通过滑块与滑槽构成滑动结构,该设计在工作过程中将灰尘、废屑等直接收集起来,避免了到处飘落造成难以清理的现象发生,同时集尘槽为可拆卸结构,也为使用者后期的清理工作提供了便捷,风扇与导电管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风扇通过导电管与电机相互配合构成旋转结构,风扇加速空气流动,提高了主体的散热效果,保证了主体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副手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正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主体;2、风扇;3、导电管;4、电机;5、钻头;6、滑槽;7、滑块;8、手柄;9、线缆;10、集尘槽;11、副手柄;12、第一转轴;13、第二转轴;14、防滑凸起;15、隔音层;16、螺母;17、凹槽;18、凸块;19、钻夹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调式冲击电钻,包括主体1、风扇2、集尘槽10和钻夹头19,主体1的外壁安装有隔音层15,且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手柄8,手柄8的外壁固定有防滑凸起14,且手柄8的左侧安置有副手柄11,副手柄11的顶部焊接有第一转轴12,且第一转轴12的内部安置有第二转轴13,风扇2安装于主体1的内部,且风扇2的末端安装有导电管3,导电管3的末端安置有电机4,钻夹头19安置于主体1的左端,且钻夹头19的内部安置有凹槽17,钻夹头19的左侧安装有钻头5,且钻头5的末端设置有凸块18,凸块18的
内部安置有螺母16,集尘槽10安装于主体1的外侧,且集尘槽10的内壁固定有滑块7,主体1的外壁安置有滑槽6,且主体1的底部末端安装有线缆9;
[0023]主体1的外壁通过粘接连接有隔音层15,且隔音层15的厚度为2cm,隔音层15的设计减少了主体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环境;
[0024]钻夹头19与凹槽17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钻夹头19通过凹槽17与凸块18相互配合构成卡合结构,该设计大大提高了主体1的通用性,使用者可通过凹槽17与凸块18相互配合自由切换锤、钻、镐、槽等模式,满足了使用者的多种需求;
[0025]副手柄11与第一转轴1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第一转轴12的内表面与第二转轴13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而且副手柄11通过第一转轴12与第二转轴13相互配合构成旋转结构,副手柄11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方向,方便了使用者进行各个角度的作业;
[0026]防滑凸起14等均分布于手柄8和副手柄11的外壁,且防滑凸起14的下表面与手柄8和副手柄11的外表面紧密贴合,防滑凸起14增加了使用者手部与手柄8和副手柄11之间的摩擦,避免了使用过程中产生主体1滑落等现象,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0027]集尘槽1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式冲击电钻,包括主体(1)、风扇(2)、集尘槽(10)和钻夹头(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壁安装有隔音层(15),且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手柄(8),所述手柄(8)的外壁固定有防滑凸起(14),且手柄(8)的左侧安置有副手柄(11),所述副手柄(11)的顶部焊接有第一转轴(12),且第一转轴(12)的内部安置有第二转轴(13),所述风扇(2)安装于主体(1)的内部,且风扇(2)的末端安装有导电管(3),所述导电管(3)的末端安置有电机(4),所述钻夹头(19)安置于主体(1)的左端,且钻夹头(19)的内部安置有凹槽(17),所述钻夹头(19)的左侧安装有钻头(5),且钻头(5)的末端设置有凸块(18),所述凸块(18)的内部安置有螺母(16),所述集尘槽(10)安装于主体(1)的外侧,且集尘槽(10)的内壁固定有滑块(7),所述主体(1)的外壁安置有滑槽(6),且主体(1)的底部末端安装有线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壁通过粘接连接有隔音层(15),且隔音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天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意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