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吡蚜酮降解菌IURMF17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202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可以在以吡蚜酮为唯一碳源的环境中存活,具有很高的吡蚜酮降解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可以应用于污染环境的吡蚜酮农药降解,在土壤污染处理和环境修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处理和环境修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处理和环境修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为一株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已经走过了五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对粮食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因此迫切需要化肥、农药等农业新技术的投产,以达到粮食增质增量的目的。化学农药的使用,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由于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但随着这些农药的长期使用,它们的弊端日益凸显:在环境中不断蓄积,致使严重污染土壤、水体及大气环境,降低了周围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农产品的出口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农药的危害已经被人们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消除农药残留污染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社会科学问题。
[0003]目前,国内外对农药的降解方法很多,在不同的降解方法中,微生物降解法是最重要、最清洁高效的方法之一。微生物因其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易变异、生化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往往是污染物的最终降解途径。微生物修复是利用特定微生物体的代谢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化学农药成分,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具有高效经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大量研究证明,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多种微生物在农药降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科研工作者通过富集培养、分离筛选等技术已发现了许多能够降解农药的微生物。但是吡蚜酮的降解菌株很少有报道,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进行研究,对消除环境中废弃吡蚜酮的污染、净化环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蚜酮降解菌,及其对土壤和水体中吡蚜酮降解等方面的应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吡蚜酮降解菌 IURM F17;其中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已于2020年10月1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854,分类命名为斯氏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tutzeri)。
[0006]上述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对被吡蚜酮污染的环境具有修复作用,尤其对被吡蚜酮污染的土壤环境,以及被吡蚜酮污染的水体,具有修复作用。
[0007]上述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对土壤中的废弃吡蚜酮具有降解作用,对水体中所含的吡蚜酮具有降解作用,可直接应用于农田的净化处理领域。
[0008]上述的该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的筛选方法,步骤如下:
[0009]1)从被吡蚜酮污染的污泥中称取泥土,加入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筛选液体培养基进行富集,在35-40℃、150-200r/min恒温摇床中培养4-10天;
[0010]2)吸取步骤1中所得的培养基加入新的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筛选液体培养基进
行传代,如此传代3-6次;
[0011]3)取步骤2中所得菌液在LB平板上划线分离,得到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
[0012]其中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筛选培养基成分为:每1L去离子水中含有吡蚜酮农药100mg/L,氯化铵0.66g,磷酸氢二钾(K2HPO4)1.5g,磷酸二氢钾 (KH2PO4)0.5g,硫酸镁(MgSO4)0.1g,磷酸氢二钾(K2HPO4)1.5g,氯化钠0.35 g,pH 7.0-7.2;
[0013]LB固体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0g,酵母粉5g,氯化钠10g,琼脂粉15g,以去离子水补足体积至1L。
[0014]上述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的优选筛选方法,步骤如下:
[0015]1)从被吡蚜酮污染的污泥中称取泥土5g,加入100mL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筛选液体培养基进行富集,在37℃、180r/min恒温摇床中培养5-7天;
[0016]2)吸取步骤1中所得的培养基3mL加入新的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筛选液体培养基进行传代,如此传代4-5次;
[0017]3)取步骤2中所得菌液在LB平板上划线分离,得到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
[0018]上述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的干粉剂,为用使用扩大培养后的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经过常规方法干燥而成。
[0019]所述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是按照如下所述方法筛选获得:
[0020]一、从江苏常州武进区被吡蚜酮污染的污泥中称取泥土分离菌株
[0021]称取污泥5g,加入95mL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筛选液体培养基进行富集,在37℃、180r/min恒温摇床中培养5-7天;然后吸取培养基3mL加入新的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筛选液体培养基进行传代,如此传代4-5次,在LB平板上划线分离,经过上百次分离试验筛选,最终得到一批能在以吡蚜酮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存的菌种;
[0022]所述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筛选培养基成分为:每1L去离子水中含有吡蚜酮农药100mg/L,氯化铵0.66g,磷酸氢二钾(K2HPO4)1.5g,磷酸二氢钾 (KH2PO4)0.5g,硫酸镁(MgSO4)0.1g,磷酸氢二钾(K2HPO4)1.5g,氯化钠0.35g,pH 7.0-7.2;
[0023]所述LB固体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0g,酵母粉5g,氯化钠10g,琼脂粉 15g,以去离子水补足体积至1L。
[0024]二、分析分离得到的不同菌种对培养基中吡蚜酮的降解效率,筛选获得吡蚜酮降解效果最佳的菌株。
[0025]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0026]1、培养基制备
[0027]基础盐培养基:NH4Cl 0.66g,K2HPO41.5 g,KH2PO40.5 g,MgSO40.1 g, K2HPO41.5 g,NaCl 0.35g,pH 7.0-7.2;121℃灭菌20min。
[0028]LB液体培养基:酵母粉5g,氯化钠10g,蛋白胨10g,去离子水1000mL, pH 7.0,121℃灭菌20min。
[0029]2、吡蚜酮降解效率测定方法
[0030]2.1吡蚜酮标准曲线的绘制
[0031]取0.05g吡蚜酮标准品,用色谱乙腈溶解,定容至50mL容量瓶中,制成 1000mg/L的母液。再用色谱纯乙腈稀释母液,逐级配置10、20、40、50、60、 80和100mg/L浓度的系列标准溶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波长298nm条件下,测定峰面积,作浓度-峰面积标准曲线。
[0032]2.2吡蚜酮降解率测定方法
[0033]取培养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波长298nm条件下,流动相为含甲醇/水/ 甲酸(100:900:2,v/v/v)的混合物以1.0mL/min流速输送洗脱。进样体积为20μL,柱温保持在40℃,测定峰面积。利用吡蚜酮标准曲线所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吡蚜酮浓度,进一步计算得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其特征在于,该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为斯氏假单胞菌,其中该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已于2020年10月1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为CGMCC NO.2085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对被吡蚜酮污染的环境具有修复作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对土壤中被废弃的吡蚜酮污染的环境,具有修复作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对被水体中的吡蚜酮污染的水环境,具有修复作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对土壤中的废弃吡蚜酮具有降解作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对水体中所含的吡蚜酮具有降解作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该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从使用过吡蚜酮农药的土壤中称取泥土,加入吡蚜酮降解菌IURM F17筛选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在35-40℃、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建军王珍珠张晋李春雨牛东泽王永江魏文亮赵建梁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碧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慈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