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201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S1、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进行热溶解,并且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添加二氧化硅和玻璃纤维;S3、对S2中混合过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熔液进行辐射交联;S4、将冷却降温之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再次进行冻胶纺丝;S5、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液经喷丝孔挤出,将其凝固成冻胶原丝;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添加植物纤维、二氧化硅和玻璃纤维,实现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韧性进行改变,以及对透明度和强度、刚度进行有效的改进,通过辐射交联法实现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形态稳定性、耐蠕变性及环境应力开裂性等进行改性。耐蠕变性及环境应力开裂性等进行改性。耐蠕变性及环境应力开裂性等进行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分子量150万以上的无支链的线性聚乙烯。分子式:—(—CH2-CH2—)—n—,密度:0.920~0.964g/cm3。热变形温度(0.46MPa)85℃,熔点130~136℃,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链主要由亚甲基组成,无支链和双键,呈线性结构。由于其相对分子量较高,使其具备其他常规分子量聚乙烯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其它工程塑料相比具有耐冲击、高强度、自润滑性以及耐磨性等,而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耐磨性位居塑料之首,大大超过普通聚乙烯,但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表面硬度和热变形温度低、弯曲强度以及蠕变性能较差等缺点。这是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聚集形态造成的,然而市面上各种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7721199A所公开的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其虽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进行热溶解,并且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添加二氧化硅和玻璃纤维: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置于热熔反应釜中,并且使得热熔反应釜的温度控制在150~160℃,然后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添加二氧化硅和玻璃纤维;S2、对S1中的熔融液进行搅拌,然后添加植物纤维:通过热熔反应釜上的搅拌装置实现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熔液进行搅拌,且在搅拌之后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熔液中添加植物纤维,然后再进行混合搅拌;S3、对S2中混合过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熔液进行辐射交联:在S2中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熔液搅拌完成之后,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熔液进行辐射交联,且辐射交联的时长为1-2h,然后在辐射交联之后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热熔液进行冷却降温;S4、将冷却降温之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再次进行冻胶纺丝:将冷却降温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置于溶剂十氢萘中,并且在150~160℃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液,备用;S5、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液经喷丝孔挤出,将其凝固成冻胶原丝:将S4中制备出来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液通过喷丝孔挤出,然后经过喷丝孔喷出的时候通过冷却水实现骤冷纺丝溶液,得到冻胶原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二氧化硅和玻璃纤维的直径保持在0.2nm-0.5nm,并且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为8%-14%,所述玻璃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7%-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搅拌装置的搅拌速度为300r/min-600r/min,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杨
申请(专利权)人:句容市阳光恒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