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紧密贴合的井字地砖铺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紧密贴合的井字地砖铺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公园类等公共大型场所的停车位通常是由井字地砖铺设而成;增加了车位的辨识度,也可对地砖的缝隙进行植草,提高绿化率;对于井字地砖的铺设,通常是人工在水泥混料的基底之上进行铺设,而后再对铺设完成的地砖上进行敲打紧固操作;由于车位的使用率极高,所以对地砖的紧密程度有严格的要求,上一块地砖的铺设会造成下一块地砖铺设不紧密等问题;人工的操作效率不高,现有技术里无法找到能对井字地砖进行紧密铺设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对于井字地砖的铺设,通常是人工在水泥混料的基底之上进行铺设,而后再对铺设完成的地砖上进行敲打紧固操作;由于车位的使用率极高,所以对地砖的紧密程度有严格的要求,上一块地砖的铺设会造成下一块地砖铺设不紧密等问题;人工的操作效率不高,现有技术里无法找到能对井字地砖进行紧密铺设的装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紧密贴合的井字地砖铺设装置,包括有车轮(1)、控制器(2)和支撑底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物料输送系统(4)、铺设正位系统(5)和敲打紧固系统(6);车轮(1)与支撑底架(3)相连接;控制器(2)与支撑底架(3)相连接;支撑底架(3)上方依次设置有物料输送系统(4)、铺设正位系统(5)和敲打紧固系统(6);铺设正位系统(5)与敲打紧固系统(6)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紧密贴合的井字地砖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物料输送系统(4)包括有第一撵压辊(401)、第二撵压辊(402)、落料箱(403)、第一电动滑轨(404)、第一电动推杆(405)、第一支撑杆(406)、第二电动滑轨(407)、第二电动推杆(408)、第二支撑杆(409)、载物板(4010)、第三电动滑轨(4011)和第四电动滑轨(4012);第一撵压辊(401)与支撑底架(3)进行焊接;第一撵压辊(401)一侧设置有第二撵压辊(402);第二撵压辊(402)与支撑底架(3)进行焊接;第二撵压辊(402)侧面设置有落料箱(403);落料箱(403)与支撑底架(3)进行焊接;落料箱(403)与第一电动滑轨(404)相连接;落料箱(403)与第二电动滑轨(407)相连接;第一电动滑轨(404)与第一电动推杆(40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轨(404)与支撑底架(3)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推杆(405)与第一支撑杆(406)相连接;第二电动滑轨(407)与第二电动推杆(408)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轨(407)与支撑底架(3)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推杆(408)与第二支撑杆(409)相连接;落料箱(403)底部设置有载物板(4010);载物板(4010)分别与第三电动滑轨(4011)和第四电动滑轨(4012)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4011)与支撑底架(3)进行螺栓连接;第四电动滑轨(4012)与支撑底架(3)进行螺栓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紧密贴合的井字地砖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铺设正位系统(5)包括有电机(501)、传动轴(502)、第一齿轮(503)、第一蜗杆(504)、第一蜗轮(505)、第一转轴(506)、第一锥齿轮(507)、第二锥齿轮(508)、第二转轴(509)、第三锥齿轮(5010)、第四锥齿轮(5011)、第三转轴(5012)、第二蜗杆(5013)、第二蜗轮(5014)、第四转轴(5015)、第一传动轮(5016)、第二传动轮(5017)、第五转轴(5018)、第五锥齿轮(5019)、第三电动推杆(5020)、第四电动推杆(5021)、第一滑轨(5022)、第一丝杆(5023)、第六锥齿轮(5024)、第一拨板(5025)、第二拨板(5026)、第七锥齿轮(5027)、第五电动推杆(5028)、第八锥齿轮(5029)、第九锥齿轮(5030)、第六转轴(5031)、第三传动轮(5032)、第四传动轮(5033)、第七转轴(5034)、第十锥齿轮(5035)、第十一锥齿轮(5036)、第二丝杆(5037)、第五传动轮(5038)、第六传动轮(5039)、第三丝杆(5040)、第一固定板(5041)、第六电动推杆(5042)、第七电动推杆(5043)、第五电动滑轨(5044)、第一夹紧块(5045)、第二夹紧块(5046)、第八电动推杆(5047)、第九电动推杆(5048)和第一推板(5049);电机(501)与传动轴(502)进行固接;电机(501)与支撑底架(3)进行螺栓连接;传动轴(502)依次与第一齿轮(503)和第一蜗杆(504)进行固接;传动轴(502)通过支架与支撑底架(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503)与敲打紧固系统(6)相连接;第一蜗杆(504)与第一蜗轮(505)相啮合;第一转轴(506)依次与第七锥齿轮(5027)、第一蜗轮(505)和第一锥齿轮(507)进行固接;第一转轴(506)通过支架与支撑底架(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507)与第二锥齿轮(508)相啮合;第二转轴(509)两端分别与第二锥齿轮(508)和第三锥齿轮(5010)进行固接;第二转轴(509)通过支架与支撑底架(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5010)与第四锥齿轮(5011)相啮合;第三转轴(5012)两端分别与第四锥齿轮(5011)和第二蜗杆(5013)进行固接;第三转轴
(5012)通过支架与支撑底架(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蜗杆(5013)与第二蜗轮(5014)相啮合;第四转轴(5015)依次与第二蜗轮(5014)和第一传动轮(5016)进行固接;第四转轴(5015)通过支架与支撑底架(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501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五转轴(5018)依次与第二传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