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盘颈胸矫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82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盘颈胸矫正器,其包括用于支撑患者下颌的下颌支架和用于支撑患者后脑勺的后脑支架,所述后脑支架包括与患者后脑勺相匹配的后脑部固定托片以及位于后脑部固定托片下方的主架体,所述后脑部固定托片底部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主架体上共同安装有用于调节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倾斜角度的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医护人员对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以便使得该压盘颈胸矫正器满足患者在不同形态下的使用需求,避免了因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倾斜角度不便调节而引起患者不适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快速康复。的病情快速康复。的病情快速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盘颈胸矫正器


[0001]本技术涉及矫正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盘颈胸矫正器。

技术介绍

[0002]颈胸矫正器是一种用来颈椎骨折和术后固定的支护用具,它可有效减轻头部重量加给颈椎的负担,防止颈椎二次损伤。
[0003]公开号为CN201564651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头颈胸外固定支具,由前固定片和后固定片构成,所述后固定片的形状与使用人员的后胸背、头、颈的相吻合,所述前固定片与前胸、颈、头额、下颌相吻合,所述后固定片上端设有后脑部固定托片,所述前固定片上端设有头额下颌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下侧设有与下颌相吻合的护片,所述前固定片与后固定片之间设有子母扣,将前固定片各后固定片扣紧成一体,以将胸、颈、头部束缚固定,防止头部摆动,由于设有上述结构,该支具可限制头、颈运动,束缚住头、颈、胸部,增强治疗效果,加快康复。
[0004]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支具存在以下缺陷:后脑部固定托片与后固定片一体成型,后脑部固定托片的角度一旦确定,难以再发生改变,当患者需要从某一姿态长期改变成另一姿态时(如患者从平躺姿态转变为坐立观影的姿态),患者自身或医护人员难以根据患者使用需求对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难以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盘颈胸矫正器,其具有便于医护人员对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的效果,以便使得该压盘颈胸矫正器满足患者在不同形态下的使用需求。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压盘颈胸矫正器,包括用于支撑患者下颌的下颌支架和用于支撑患者后脑勺的后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脑支架包括与患者后脑勺相匹配的后脑部固定托片以及位于后脑部固定托片下方的主架体,所述后脑部固定托片底部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主架体上共同安装有用于调节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倾斜角度的调节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患者需要从某一姿态长期改变成另一姿态时,医护人员只需通过调节组件即可对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直至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倾斜角度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时,停止对后脑部固定托片的调节即可,以此使得该压盘颈胸矫正器能够患者在不同形态下的使用需求,避免了因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倾斜角度不便调节而引起患者不适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快速康复。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固定片靠近主架体的一端固定的第一转动块、安装于第一转动块上并与之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块、开设于第一转动块靠近第二转动块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一卡齿、开设于第二转动块靠近第一转动块一侧的表面并与第一卡齿啮合的第二卡齿、与第二转动块的弧形表面固定的连接块、
与连接块远离第二转动块一侧的表面固定的第三转动块、安装于第三转动块上并与之转动连接的第四转动块、开设于第三转动块靠近第四转动块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三卡齿、开设于第四转动块靠近第三转动块一侧的表面上并与第三卡齿啮合的第四卡齿以及与第四转动块远离连接块一侧的表面固定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第四转动块的一端与主架体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调节组件对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时,医护人员只需保持主架体与患者背部贴合,同时调节后脑部固定托片的位置,使得后脑部固定托片上的固定片带动第一转动块绕第二转动块的轴线转动,由于第一卡齿与第二卡齿啮合,且第二转动块通过连接块与第三转动块固定,以此使得第二转动块及第三转动块均发生转动,又由于第三卡齿与第四卡齿啮合,从而使得第三转动块及第四转动块发生转动,以便使得后脑部固定托片相对于主架体的位置得以调节,直至后脑部固定托片相对主架体的倾斜角度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时,停止对后脑部固定托片的位置的调节工作即可,有利于该压盘颈胸矫正器能够患者在不同形态下的使用需求。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转动块与第二转动块上共同安装有用于将两者固定的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三转动块与第四转动块上共同安装有用于将两者固定的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第二转动块上的第一螺栓以及嵌设于第一转动块远离第二转动块一侧的侧壁上的第一螺帽,所述第一螺帽的轴线与第一螺栓的轴线重合,且所述第一螺帽与第一螺栓螺纹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倾斜角度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调松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以此使得第二转动块可绕第一转动块的轴线转动,同时第三转动块可绕第四转动块的轴线转动,以便对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当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倾斜角度调节完毕后,为使得后脑部固定托片的位置得以固定,医护人员只需将第一螺栓拧入第一螺帽中,使得第二转动块上的第二卡齿与第一转动块上的第一卡齿抵紧,同时调节第二固定组件并使得第三转动块上的第三卡齿与第四转动块上的第四卡齿抵紧,即可对第一转动块、第二转动块、第三转动块及第四转动块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后脑部固定托片与主架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得以固定,有利于提升该压盘颈胸矫正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螺栓为内六角平圆头螺栓,所述第一转动块远离第一螺帽一侧的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螺栓头部的容纳槽。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医护人员拧紧第一螺栓后,第一螺栓头部进入容纳槽内,避免了第一螺栓头部外露的情况,增强了该调节组件的美观性。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后脑部固定托片远离下颌支架一侧的表面上固定有加强片和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布设于后脑部固定托片的边缘。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后脑部固定托片上固定加强片和加强筋,以此使得后脑部固定托片的强度得以增强,从而增强了该后脑部固定托片的承压强度,提升了患者在使用该矫正器过程中的安全性。
[00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片上设有螺丝钉,所述螺丝钉贯穿固定片并与之间隙配合,且所述螺丝钉贯穿固定片并与加强片螺纹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转动块上的第一卡齿长期使用且磨损严重时,医
护人员只需拧下螺丝钉,即可将固定片拆卸,从而将固定片及第一转动块进行更换,以保证调节组件的正常使用。
[001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后脑部固定托片上设有与后脑部固定托片靠近下颌支架一侧的表面贴合并固定的软垫。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垫采用橡胶垫或布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柔软性,通过设置软垫,以此增强了患者在使用该矫正器过程中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002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后脑部固定托片中部及软垫中部均开设有通孔。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体后脑勺较为坚硬,后脑部固定托片中部及软垫中部均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盘颈胸矫正器,包括用于支撑患者下颌的下颌支架(1)和用于支撑患者后脑勺的后脑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脑支架(2)包括与患者后脑勺相匹配的后脑部固定托片(22)以及位于后脑部固定托片(22)下方的主架体(21),所述后脑部固定托片(22)底部设有固定片(27),所述固定片(27)与主架体(21)上共同安装有用于调节后脑部固定托片(22)的倾斜角度的调节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盘颈胸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与固定片(27)靠近主架体(21)的一端固定的第一转动块(30)、安装于第一转动块(30)上并与之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块(31)、开设于第一转动块(30)靠近第二转动块(31)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一卡齿(32)、开设于第二转动块(31)靠近第一转动块(30)一侧的表面并与第一卡齿(32)啮合的第二卡齿(33)、与第二转动块(31)的弧形表面固定的连接块(34)、与连接块(34)远离第二转动块(31)一侧的表面固定的第三转动块(35)、安装于第三转动块(35)上并与之转动连接的第四转动块(36)、开设于第三转动块(35)靠近第四转动块(36)一侧的表面上的第三卡齿(37)、开设于第四转动块(36)靠近第三转动块(35)一侧的表面上并与第三卡齿(37)啮合的第四卡齿(38)以及与第四转动块(36)远离连接块(34)一侧的表面固定的连接板(39),所述连接板(39)远离第四转动块(36)的一端与主架体(2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盘颈胸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块(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艳王克永葛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瑞欣康复用品用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