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灭菌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64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灭菌净化器。空气灭菌净化器包括机壳、安装于所述机壳的风扇组件、滤网组件和第一紫外灯组件,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出风口、的第一导风通道和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弯曲连通至所述第二导风通道,且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孔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的孔截面面积。所述滤网组件封闭于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紫外灯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扇组件之间。所述风扇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并引导气流自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向所述第二导风通道方向流动。第一导风通道弯曲连通至第二导风通道,减小进入到第二导风通道内气体流速,延长第一紫外灯组件的照射时间,有效提高杀菌效果。杀菌效果。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灭菌净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灭菌净化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大家对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装修污染、雾霾天气及空气中的漂浮物也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污染源,空气净化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空气净化器是一种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
[0003]然而现有的空气净化器运行噪音大,杀菌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灭菌净化器。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空气灭菌净化器,包括机壳、安装于所述机壳的风扇组件、滤网组件和第一紫外灯组件,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导风通道和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弯曲连通至所述第二导风通道,且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孔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的孔截面面积,所述滤网组件封闭于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紫外灯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扇组件之间,所述风扇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并引导气流自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向所述第二导风通道方向流动。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通道位于所述机壳的底部,所述第二导风通道自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弯曲延伸并向远离所述机壳的底部方向延伸。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紫外灯组件沿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并安装于机壳;或,所述第一紫外灯组件呈环形结构分布于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孔壁;或,所述第一紫外灯组件呈螺旋状结构,且第一紫外灯组件的中心线与第二导风通道的中心线平行或重合。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筒体和底座,所述底座设有环形的导气腔,所述进风口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导气腔连通,所述风扇组件安装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导气腔连通,所述滤网组件位于所述导气腔内,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筒体,所述导气腔与所述筒体壁面之间形成第一导风通道。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灭菌净化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筒体的第二紫外灯组件,所述第二紫外灯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内且靠近所述滤网组件。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组件包括支撑框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防灰层、杀菌层及保护层,所述支撑框架可拆卸装配于机壳,所述防灰层位于所述进风口的进风方向。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灭菌净化器包括与所述第二导风通道连通的储物腔,所述机壳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封闭所述储物腔的开口。
[001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0013]第一导风通道弯曲连通至第二导风通道,以使气流在拐角处的流速减小,并且,第二导风通道的孔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导风通道的孔截面面积,减小进入到第二导风通道内气体流速,延长第一紫外灯组件的照射时间,有效提高杀菌效果。第二导风通道内气体流动速度小,可减小气流流出机壳的噪声,静音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空气灭菌净化器设置长条第一紫外灯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空气灭菌净化器设置环形第一紫外灯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空气灭菌净化器设置螺旋第一紫外灯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机壳10;第一导风通道11;第二导风通道12;进风口13;出风口14;筒体15;底座16;导气腔161;导气槽162;通气孔163;储物腔17;盖板18;风扇组件20;第一紫外灯组件30;滤网组件 40;防灰层41;杀菌层42;保护层43;第二紫外灯组件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实施例,见图1至图4所示:空气灭菌净化器包括机壳10、安装于所述机壳10的风扇组件20、滤网组件40和第一紫外灯组件30,所述机壳10设有进风口13、出风口14、与所述进风口13连通的第一导风通道11和与所述出风口14连通的第二导风通道12。所述第一导风通道11弯曲连通至所述第二导风通道12,且所述第二导风通道12的孔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11的孔截面面积。所述滤网组件40封闭于所述进风口13,所述第一紫外灯组件30位于所述第二导风通道12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14和所述风扇组件20之间。所述风扇组件20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11并引导气流自所述第一导风通道11向所述第二导风通道12方向流动。
[0022]第一导风通道11弯曲连通至第二导风通道12,以使气流在拐角处的流速减小,并且,第二导风通道12的孔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导风通道11的孔截面面积,减小进入到第二导风通道12内气体流速,延长第一紫外灯组件30的照射时间,有效提高杀菌效果。第二导风通道12内气体流动速度小,可减小气流流出机壳10的噪声,静音效果好。
[0023]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通道11位于所述机壳10的底部,所述第二导风通道12自所述第一导风通道11弯曲延伸并向远离所述机壳 10的底部方向延伸。第一导风通道11位于机壳10的底部,以靠近空气灭菌净化器所安装的地面,能将靠近地面的空气吸入空气灭菌净化器以执行灭菌功能,灭菌范围广且无死角。
[0024]第二导风通道12自第一导风通道11弯曲并远离机壳10的底部,以形成倾斜弯曲的空气流通路径,减小空气动能并减小空气流速,以延长第一紫外灯组件30的照射杀菌时间。
可选地,第二导风通道12 的中心线与第一导风通道11的中心线的夹角在90度~135度。可选地,出风口14设于机壳10的顶部或侧壁处。
[0025]见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紫外灯组件30沿所述第二导风通道12的延伸方向延伸并安装于机壳10。第一紫外灯组件30 呈长条结构,并又能第二导风通道12的延伸方向延伸,以使气流在第二导风通道12内流动时均被照射,杀菌时间长。
[0026]见图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紫外灯组件30呈环形结构分布于所述第二导风通道12的孔壁。第一紫外灯组件30呈环形环状结构,其中,第一紫外灯组件30的环形中心线平行于第二导风通道12的中心线,以使第二导风通道12流经第一紫外灯组件30时均被照射杀菌,杀菌全面覆盖性强。可选地,第一紫外灯组件30设有包括两个及以上间隔分布的紫外灯,以形成多道灭杀细菌的紫外光。
[0027]见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紫外灯组件30呈螺旋状结构,且第一紫外灯组件30的中心线与第二导风通道12的中心线平行或重合。第一紫外灯组件30呈螺旋结构,即能延长气流在第二导风通道12内的流动时间,又能环形周向灭杀细菌,灭菌效果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灭菌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安装于所述机壳的风扇组件、滤网组件和第一紫外灯组件,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导风通道和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弯曲连通至所述第二导风通道,且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孔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的孔截面面积,所述滤网组件封闭于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紫外灯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风扇组件之间,所述风扇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并引导气流自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向所述第二导风通道方向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灭菌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位于所述机壳的底部,所述第二导风通道自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弯曲延伸并向远离所述机壳的底部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灭菌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紫外灯组件沿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并安装于机壳;或,所述第一紫外灯组件呈环形结构分布于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孔壁;或,所述第一紫外灯组件呈螺旋状结构,且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前王仲国江佩寰王家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海创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