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结构梁后做的植筋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614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结构梁后做的植筋加固结构,用于在已施工完成的结构柱上通过植筋加固结构形成新结构梁,所述植筋加固结构包括植入已施工完成的结构柱上的纵向排列的数排钢筋,其下两排钢筋贯穿已施工完成的结构柱后通过锚固结构锚固在已施工完成的结构柱上,所述下两排钢筋及顶排钢筋数量均为4根,其余排钢筋数量为2根,所述数排钢筋之间通过绑扎多个横向排列的箍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新结构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因基坑内支撑和格构柱未拆除影响范围内的地下室结构梁无法提前预留钢筋施工的难题;操作简单,对施工人员无特殊专业要求;且原材料均为施工现场常见材料,易于采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灵活性较强,易可用于新增结构梁、悬挑梁等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悬挑梁等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悬挑梁等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结构梁后做的植筋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提供一种地下室结构梁后做的植筋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基坑内支撑拆除方式为先施工地下室结构,在其与围护结构之间施工传力带,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后,拆除内支撑,再往上继续施工。如有多层地下室、多道内支撑,则如此反复交替进行施工。但在邻近地铁和工期节点很紧张的情况下,先拆撑后施工结构的方式占用工期长,且先拆撑容易对邻近地铁产生变形影响。为加快地下室结构施工进度、减少施工对邻近地铁的变形影响,可采取内支撑先不拆除先做地下室结构的方式进行施工。
[0003]因内支撑和格构柱未拆除,地下室结构与内支撑、格构柱存在交叉,或距离较近的情况,导致地下室区域部分结构梁需等到内支撑和格构柱拆除后才能施工。此区域的结构梁现场无条件提前预埋钢筋,只能在内支撑和格构柱拆除后采用植筋的方式进行加固施工。地下室结构梁通过植筋加固使后施工的新结构梁与先施工完成的已施工完成的结构柱连成整体,使其结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结构梁后做的植筋加固结构,用于在已施工完成的结构柱(2)上通过植筋加固结构形成新结构梁(1),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筋加固结构包括植入已施工完成的结构柱(2)上的纵向排列的数排钢筋(3),其下两排钢筋(3)贯穿已施工完成的结构柱(2)后通过锚固结构(4)锚固在已施工完成的结构柱(2)上,所述下两排钢筋(3)及顶排钢筋(3)数量均为4根,其余排钢筋(3)数量为2根,所述数排钢筋(3)之间通过绑扎多个横向排列的箍筋(5)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新结构梁(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结构梁后做的植筋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4)包括锚固板(4a)、钢垫片(4b)、螺母(4c)、双向钢筋网片(4d)及混凝土保护块(4e),所述下两排钢筋(3)锚固端设有螺纹,所述下两排钢筋(3)锚固端穿过锚固板(4a)并配合钢垫片(4b)及螺母(4c)固定,通过在底面及侧面设置双向钢筋网片(4d)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保护块(4e)。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结构梁后做的植筋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3)排数不小于4排。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结构梁后做的植筋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两排钢筋(3)及顶排钢筋(3)采用Φ25mm的HRB400级螺纹钢,其余排钢筋(3)采用Φ16mm的HRB400级螺纹钢。5.按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红沈武贺宇徐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