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锁联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58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双锁联动机构,包括活动板、第一锁具、第二锁具、齿条、挡板,所述活动板活动安装在门板上,并可上下移动,在活动板的上部固定有锁舌,在所述活动板中部设有贯通的开槽,所述第一锁具、第二锁具安装在开槽位置对应的门板上,且第一锁具位于第二锁具上方,所述第一锁具的锁芯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齿条固定在活动板上并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挡板位于第一锁具、第二锁具之间,其两端固定在活动板上,所述第二锁具的锁芯上安装有拨片,在所述拨片的上部固定有顶杆,所述第二锁具带动拨片转动并在转动到位时顶杆可托住挡板从而限制活动板向下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双锁联动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维护成本低。护成本低。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双锁联动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锁具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双锁联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保障安全以及管理需要,在银行库房门、保险箱以及枪弹柜等保管贵重物品的门上,通常采用双头联控锁,双头联控锁的锁舌是与两把钥匙一体式联动的,需要两把钥匙同时插入锁芯而且同时转动才能开锁。双头联控锁提高了安全性,但是也存在缺陷,例如,在开锁时,如果操作不当将两把钥匙插错对应锁孔,会导致非专业人员很难甚至无法将钥匙拔出,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此外,当其中任一锁芯出现故障时,整个双头联控锁需要更换,使用成本高。公开号为CN 110388145 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门锁联动机构,其中所使用的应急锁便是双头联控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维护成本低的新型双锁联动机构。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新型双锁联动机构,包括活动板、第一锁具、第二锁具、齿条、挡板,所述活动板活动安装在门板上,并可上下移动,在活动板的上部固定有锁舌,在所述活动板中部设有贯通的开槽,所述第一锁具、第二锁具安装在开槽位置对应的门板上,且第一锁具位于第二锁具上方,所述第一锁具的锁芯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齿条固定在活动板上并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挡板位于第一锁具、第二锁具之间,其两端固定在活动板上,所述第二锁具的锁芯上安装有拨片,在所述拨片的上部固定有顶杆,所述第二锁具带动拨片转动并在转动到位时顶杆可托住挡板从而限制活动板向下移动。
[0005]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内安装有用于对活动板进行限位和导向的螺杆。
[0006]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挡板上方的门板上。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电动推杆、应急锁,所述应急锁锁芯上固定有转盘和第二齿轮,转盘的周向设有弧形凸台,弧形凸台的两端分别形成限位缺口,在门板上与弧形凸台上端限位缺口对应位置固定有限位块,活动板安装在转盘下方,活动板向上移动到位时锁舌处于弧形凸台下端限位缺口处,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在门板上,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有开栓杠杆,所述开栓杠杆另一端与门栓连动杆连接,在开栓杠杆的中部连接有连杆,连杆与门板活动连接,且在连杆上设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齿口。
[0008]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双锁联动机构,通过活动板以及第一锁具、第二锁具配合使用,上锁时,转动第一锁具的锁芯,通过第一齿轮、齿条带动活动板以及活动板上的锁舌、挡板向上移动,然后,转动第二锁具锁芯,使顶杆处于挡板下方并托住挡板限制活动板向下移动,从而通过第一锁具、第二锁具的同时操作完成上锁;开锁时,先开启第二锁具,解除顶杆对挡
板的限制,然后再开启第一锁具,通过第一齿轮、齿条带动活动板以及活动板上的锁舌向下移动,即完成了开锁;通过在挡板两侧设置拉簧,通过拉簧可承受活动板的重量,可避免在开启第二锁具后活动板在重力作用下下落。
[0009]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双锁联动机构可实现双锁控制、双人管理,安全系数高,同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第一锁具、第二锁具采用常规锁芯即可,避免了现有双头联控锁因插错钥匙导致钥匙无法拔出的问题,同时,当第一锁具、第二锁具中的一个或两个均出现故障时,只需更换对应锁具锁芯即可,其他结构件无需更换,使用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001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双锁联动机构,包括活动板1、第一锁具2、第二锁具3、齿条4、挡板5。所述活动板1上开设有腰型孔10,所述腰型孔10内安装有用于对活动板1进行限位和导向的螺杆11,使活动板1活动安装在门板上并可上下移动。在活动板1的上部固定有锁舌6,在所述活动板1中部设有贯通的开槽,所述第一锁具2、第二锁具3安装在开槽位置对应的门板上,且第一锁具2位于第二锁具3上方,所述第一锁具2的锁芯上固定有第一齿轮7,所述齿条4固定在活动板1上并与第一齿轮7啮合,所述挡板5位于第一锁具2、第二锁具3之间,其两端固定在活动板1上,所述第二锁具3的锁芯上安装有拨片8,在所述拨片8的上部固定有顶杆9,所述第二锁具3带动拨片8转动并在转动到位时顶杆9可托住挡板5从而限制活动板1向下移动。所述挡板5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挡板5上方的门板上。
[0014]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双锁联动机构,上锁时,转动第一锁具的锁芯,通过第一齿轮、齿条带动活动板以及活动板上的锁舌、挡板向上移动,然后,转动第二锁具锁芯,使顶杆处于挡板下方并托住挡板限制活动板向下移动,从而通过第一锁具、第二锁具的同时操作完成上锁;开锁时,先开启第二锁具,解除顶杆对挡板的限制,然后再开启第一锁具,通过第一齿轮、齿条带动活动板以及活动板上的锁舌向下移动,即完成了开锁;通过在挡板两侧设置拉簧,通过拉簧可承受活动板的重量,可避免在开启第二锁具后活动板在重力作用下下落。
[001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双锁联动机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电动推杆12、应急锁。所述应急锁锁芯上固定有转盘17和第二齿轮18,转盘17的周向设有弧形凸台,弧形凸台的两端分别形成限位缺口,在门板上与弧形凸台上端限位缺口对应位置固定有限位块14,活动板1安装在转盘17下方,活动板1向上移动到位时锁舌6处于弧形凸台下端限位缺口处,所述电动推杆12固定在门板上,电动推杆12的输出端连接有开栓杠杆13,所述开栓杠杆13另一端与门栓连动杆16连接,在开栓杠杆13的中部连接有连杆15,连杆15与门板活动连接,且在连杆15上设有与第二齿轮18啮合的齿口。采用该技术方案,可在电动推杆出现故障时,通过开启第一锁具2、第二锁具3后,利用应急锁开启门栓,从而保障了安全可靠性。
[0016]在前述说明书与相关附图中存在的教导的帮助下,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想到本专利技术的许多修改和其它实施方案。因此,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公开的具体实施方案,修改和其它实施方案被认为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尽管本文中使用了特定术语,它们仅以一般和描述性意义使用,而不用于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双锁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板(1)、第一锁具(2)、第二锁具(3)、齿条(4)、挡板(5),所述活动板(1)活动安装在门板上,并可上下移动,在活动板(1)的上部固定有锁舌(6),在所述活动板(1)中部设有贯通的开槽,所述第一锁具(2)、第二锁具(3)安装在开槽位置对应的门板上,且第一锁具(2)位于第二锁具(3)上方,所述第一锁具(2)的锁芯上固定有第一齿轮(7),所述齿条(4)固定在活动板(1)上并与第一齿轮(7)啮合,所述挡板(5)位于第一锁具(2)、第二锁具(3)之间,其两端固定在活动板(1)上,所述第二锁具(3)的锁芯上安装有拨片(8),在所述拨片(8)的上部固定有顶杆(9),所述第二锁具(3)带动拨片(8)转动并在转动到位时顶杆(9)可托住挡板(5)从而限制活动板(1)向下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锁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1)上开设有腰型孔(10),所述腰型孔(10)内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社成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创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